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677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涉及托轮轴结构技术领域。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包括托轮和托轮轴,托轮套在托轮轴上;还包括第一环形磁性轴套和第二环形磁性轴套,托轮两端的托轮轴上分别套装第一环形磁性轴套,第一环形磁性轴套的外侧套装第二环形磁性轴套,且第一环形磁性轴套与第二环形永磁轴套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环形磁性轴套的外侧壁磁极与第二环形磁性轴套内侧壁磁极相同,使第一环形磁性轴套和托轮轴悬浮在第二环形磁性轴套中。采用磁场悬浮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了外力影响,工况稳定,适用于高速重载环境。适用于高速重载环境。适用于高速重载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托轮轴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回转窑托轮的作用是被动承受来自窑体的全部载荷(包括耐火砖、内部装置和物料等重力)和应力传导,与回转窑轮带全面接触实现平稳运转。因此托轮轴承在径向要求时刻保持光滑整洁、无异常机械磨损;在轴向要确保限位运行区间,不因窑体弯曲、轮带托轮偏磨等因素带来的应力变化导致单向越位运行而顶坏托轮瓦座机盖等重大停窑事故的发生。在满足以上两方面的技术前提下,回转窑托轮才可以安全持久运行。
[0003]目前对于重载回转窑的托轮轴承普遍采用的是径向双面球瓦托举构造(如公告号CN21549095U的中国专利),基座内添加润滑油形成油膜保护轴面与瓦面的接触滑动;为防止轴向越位,设置止推盘(板)以调节观测托轮轴的安全运行间隙。
[0004]而现有的径向双面球瓦托举构造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托轮瓦座处于粉尘飞沙较为频繁的位置,设备点检过程中经常发生异物进入基座内部,致使轴瓦因异常的机械划痕、磨损进而发生瓦温升高报警。2、由于托轮轴承与轴瓦间隙、止推盘间隙极为有限、且构造复杂,在长期热态运行中当回转窑有窑芯偏移、筒体弯曲变形、轮带托轮偏磨、剥落震动、生产操作失误等引发异常应力传导的情况下,托轮轴无法在径向及轴向迅速适应新的运行工况,进而产生异常扭力引发硬性的机械摩擦和温度升高,最终造成突发性的故障停窑。3、国内多数回转窑托轮基座在新建安装时顾及成本因素,未能配置润滑油自动升温及降温设施,由此在北方地区因冬季低温强行启动回转窑的运行时,发生托轮轮带及窑体扭曲变形等重大事故。
[0005]当以上原因造成重大故障停窑时,再去采取措施修理或替换托轮等设备动辄需要数天或十数天,给企业的生产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采用磁场悬浮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了外力影响,工况稳定,适用于高速重载环境。
[0007]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包括托轮和托轮轴,托轮套在托轮轴上;还包括第一环形磁性轴套和第二环形磁性轴套,托轮两端的托轮轴上分别套装第一环形磁性轴套,第一环形磁性轴套的外侧套装第二环形磁性轴套,且第一环形磁性轴套与第二环形磁性轴套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环形磁性轴套的外侧壁磁极与第二环形磁性轴套内侧壁磁极相同,使第一环形磁性轴套和托轮轴悬浮在第二环形磁性轴套中。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性能稳定:本技术利用同磁极相斥的原理,使托轮轴悬浮在第二环形永磁
轴套中,最大限度降低了外力影响,工况稳定,适用于高速重载环境;回转窑磁悬浮托轮轴套结构能够远程监控转速、温度、振动数值,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0010](2)维护便捷:磁悬浮托轮轴套优化了原有内部构造,设计简洁,减少了机械部件的摩擦,使其易于维护和更换,减少了人工维修的时间,保证了整个回转窑系统的连续性;
[0011](3)回转窑各托轮之间扭力传导的适应性提高:由于磁悬浮托轮轴套内部不需要接触滚动和滑动摩擦,托轮轴处于悬浮状态,与轴套(环)呈非接触式结构、相互之间的空余间隙可更好的适应窑体变形、窑芯偏移等异常扭力引发的从(被)动变化,从而使回转窑整体的运行安全性得以提高;
[0012](4)能耗成本降低:由于采用磁悬浮运行消除了设备受力和机械磨损的可能行,同时也不再需要使用润滑油进行浸入式的油浴润滑,相比于现有的托轮轴承的机械滑动运行,仅需更低的能耗成本;
[0013](5)噪音污染降低:由于托轮轴套的磁浮运行,不产生传统机械托轮轴的摩擦和振动带来的噪音和污染,因此可以降低回转窑生产过程中的噪音污染;
[0014](6)生产效率提高:由于磁悬浮托轮轴套结构的高速稳定运转,回转窑系统整体的生产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0015]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为:
[0016]还包括磁力止推环(暨起到限位卡环的作用),第一环形磁性轴套内侧或外侧的托轮轴上装有磁力止推环。
[0017]第二环形磁性轴套的端面为永磁材料或缠绕有电磁线圈时,磁力止推环与第二环形磁性轴套相对的端面磁极与第二环形磁性轴套端面磁极相同。
[0018]还包括外罩,外罩设置在第二环形磁性轴套的外侧,第二环形磁性轴套的端面为非磁性材料或无电磁线圈缠绕时,在外罩的内端面固定有轴向止推磁力盘,磁力止推环装在第二环形磁性轴套的外侧,磁力止推环与轴向止推磁力盘相对的端面磁性相同。
[0019]在回转窑中托轮轴磁力止推环通常需要接触式地支撑旋转的物料,在高温和高负载的情况下易于受损,而且传统的机械支撑方式也容易产生摩擦和卡死等问题。利用磁性斥力实现托轮轴磁力止推环的非接触式控制,可以降低摩擦和磨损,并能够在高温和高负载的环境中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寿命。
[0020]托轮基座上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内套装第二环形磁性轴套,托轮基座外设置有外罩,外罩的侧面布置有变频冷却风扇;托轮基座内侧轴面上装有测温仪,测温仪与变频冷却风扇建立联锁,以便降低基座内部因高温引起的高温退磁风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为:1、托轮;2、托轮轴;3、第一环形磁性轴套;4、第二环形磁性轴套;5、磁力止推环;6、外罩;7、风扇;8、轴向磁力止推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充分了解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仅仅限于此。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由托轮1、托轮轴2、第一环形磁性轴套3、第二环形磁性轴套4、磁力止推环5、外罩6等组成,托轮1套在托轮轴2上,托轮1两端的托轮轴2上分别套装一个第一环形磁性轴套3,第一环形磁性轴套3与托轮轴2侧壁螺纹连接,第一环形磁性轴套3的外侧套装第二环形磁性轴套4,第二环形磁性轴套4与第一环形磁性轴套3之间预留有间隙。
[0027]第一环形磁性轴套3和第二环形磁性轴套4可以为永磁材料制成的轴套,也可以是电磁线圈缠绕成的轴套结构。
[0028]以永磁材料为例进行说明,第一环形磁性轴套3的外侧壁和第二环形磁性轴套4的内侧壁均为磁性材料,且磁极相同,因此,第二环形磁性轴套4的内侧壁与第一环形磁性轴套3的外侧壁同极相斥,使第一环形磁性轴套3和托轮轴2悬浮在第二环形磁性轴套4内,二者无直接接触,相互之间不需要设置机械接触,减少了机械磨损和摩擦力,大幅减小磨损和维护成本,并且通过悬浮系统的控制,可以实现第一环形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包括托轮和托轮轴,托轮套在托轮轴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环形磁性轴套和第二环形磁性轴套,托轮两端的托轮轴上分别套装第一环形磁性轴套,第一环形磁性轴套的外侧套装第二环形磁性轴套,且第一环形磁性轴套与第二环形磁性轴套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环形磁性轴套的外侧壁磁极与第二环形磁性轴套内侧壁磁极相同,使第一环形磁性轴套和托轮轴悬浮在第二环形磁性轴套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磁力止推环,在第二环形磁性轴套内侧或外侧的托轮轴上装有磁力止推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窑用磁悬浮托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环形磁性轴套的端面为永磁材料或缠绕有电磁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君何金峥陆立新罗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宏科瑞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