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穿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966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片穿孔装置。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具有打孔单元、集尘箱、盖部件和静电单元。打孔单元在由图像处理装置处理后的薄片上形成打孔。集尘箱配置在打孔单元的下方,在上部具有开口,并且相对于壳体可拆卸。盖部件安装于集尘箱。盖部件在封闭开口的关闭状态和打开开口的打开状态之间移位。盖部件在打开状态下将从打孔单元落下的打孔屑引导至开口。静电单元使下落到盖部件的打孔屑的静电减弱。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打孔屑的静电减弱,薄片穿孔装置可以回收大量的打孔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片穿孔装置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薄片穿孔装置。
技术介绍
使用薄片穿孔装置从而在由图像处理装置处理后的薄片上形成打孔。随着打孔的形成而产生的打孔屑被回收至集尘箱中。当打孔屑带有静电时,由于打孔屑相互排斥,打孔屑的体积增大。因此,与打孔屑不带静电的情况相比,可回收的打孔屑的量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回收大量打孔屑的薄片穿孔装置。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具有:打孔单元,其在由图像处理装置处理后的薄片上形成打孔;集尘箱,其配置在打孔单元的下方,在上部具有开口,并且相对于壳体可拆卸;盖部件,其安装于所述集尘箱,在封闭所述开口的关闭状态和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状态之间移位,并在所述打开状态下将从所述打孔单元落下的打孔屑引导至所述开口;以及静电单元,其使下落到所述盖部件的打孔屑的静电减弱。通过本技术,使打孔屑的静电减弱,薄片穿孔装置可以回收大量的打孔屑。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打孔单元、集尘箱以及壳体主体的主视图;图4是集尘箱的立体图;图5是说明开闭装置的动作的第一说明图;图6是说明开闭装置的动作的第二说明图;图7是说明开闭装置的动作的第三说明图;图8是壳体的立体图;图9是说明开闭单元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0是收容传感器和控制部的概略结构图;图11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薄片穿孔装置中的集尘箱的说明图;图12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中的开闭单元的动作的第一说明图;图13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中的开闭单元的动作的第二说明图;图14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中的开闭单元的动作的第三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具有打孔单元、集尘箱、盖部件和静电减弱单元。打孔单元在由图像处理装置处理后的薄片上形成打孔。集尘箱配置在打孔单元的下方,在上部具有开口,并且相对于壳体可拆卸。盖部件安装于集尘箱。盖部件在封闭开口的关闭状态和打开开口的打开状态之间移位。盖部件在打开状态下将从打孔单元落下的打孔屑引导至开口。静电减弱单元使下落到盖部件的打孔屑的静电减弱。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进行说明。在本申请中,对X方向、Y方向和Z方向进行如下定义。Z方向是薄片穿孔装置的高度方向,+Z方向是上方向。Y方向是薄片穿孔装置的深度方向。集尘箱的随着集尘箱的状态从抽出状态变为收容状态的移动方向为+Y方向(第一方向)。集尘箱的随着集尘箱的状态从收容状态变为抽出状态的移动方向为-Y方向(第二方向)。X方向是薄片穿孔装置的宽度方向。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彼此正交。(第一实施方式)对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的主视图。薄片穿孔装置10在X方向上配置于图像处理装置2和后处理装置1之间。图像处理装置2对薄片执行图像形成和图像消色等处理。薄片穿孔装置10在薄片上形成打孔。后处理装置1对薄片执行分类和装订等后处理。薄片从图像处理装置2通过薄片穿孔装置10被输送到后处理装置1。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薄片穿孔装置的立体图。薄片穿孔装置10具有打孔单元罩13、集尘箱20、主体罩11和前罩12。打孔单元罩13覆盖打孔单元的周围。打孔单元在薄片S上形成打孔。打孔单元将在后面描述。集尘箱20回收由于形成打孔而产生的打孔屑。集尘箱20将在后面描述。主体罩11覆盖收容集尘箱20的壳体的周围。壳体将在后面描述。前罩12配置于集尘箱20的-Y方向。前罩12在-Z方向的端部与主体罩11铰接。前罩12相对于主体罩11可以开闭。在前罩12打开的状态下,集尘箱20可以从薄片穿孔装置10抽出和向薄片穿孔装置10内装入。薄片穿孔装置10具有检测前罩12的打开状态的前罩传感器(未图示)。当前罩传感器检测到前罩12的打开状态时,禁止由打孔单元执行的打孔处理。图3是打孔单元、集尘箱和壳体主体的主视图。薄片穿孔装置10具有打孔单元15、集尘箱20和具有壳体主体41的壳体40。打孔单元15配置于薄片穿孔装置10的+Z方向。打孔单元15具有用于在薄片S上形成打孔的打孔器16。通过形成打孔而产生的打孔屑向打孔单元15的-Z方向下落。集尘箱20设置在打孔单元15的下方。图4是集尘箱的立体图。集尘箱20包括箱主体21、把手22、盖部件25和开闭装置31。箱主体21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等形成。箱主体21形成为在Y方向上延伸的长方体状。箱主体21在+Z方向上具有开口24。开口24形成为在Y方向上延伸的矩形形状。箱主体21具有盛满检测孔29。盛满检测孔29形成在箱主体21的+X方向的侧壁21s中。盛满检测孔29形成于侧壁21s的+Z方向。把手22从箱主体21的-Y方向的侧壁向-Y方向延伸。把手22被薄片穿孔装置10的使用者所把持。使用者把持把手22并将集尘箱20相对于壳体抽出和装入。盖部件25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例如,盖部件25由金属材料或导电性高分子材料等形成。盖部件25形成为沿Y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盖部件25的外形与箱主体21的开口24的外形相同。盖部件25的-Z方向和+X方向的端部是第一端部25a。盖部件25的+Z方向和-X方向的端部是第二端部25b。盖部件25形成为第二端部25b的厚度比第一端部25a的厚度厚。盖部件25的第一端部25a通过铰链26与箱主体21的侧壁21s的+Z方向的端部连接。盖部件25的第二端部25b可绕Y方向转动。盖部件25可以在封闭箱主体21的开口24的关闭状态和打开箱主体21的开口24的打开状态之间移位。图5是说明开闭装置的动作的第一说明图。同样地,图6是第二说明图,图7是第三说明图。图5、图6和图7是在开闭装置31的位置处纵剖的集尘箱20的主视剖视图。图5示出了盖部件25的关闭状态,图7示出了盖部件25的打开状态。如图6所示,开闭装置31打开和关闭盖部件25。开闭装置31具有长孔28、操作部34、上推部35、连结部32和绳部38。长孔28贯穿箱主体21的+X方向的侧壁21s而形成。长孔28形成于侧壁21s的+Y方向的端部。长孔28在Z方向上从侧壁21s的-Z方向的端部延伸到+Z方向的端部。操作部34形成为按钮状。操作部34配置于箱主体21的长孔28的+X方向。操作部34的Y方向的宽度大于长孔28的Y方向的宽度。上推部35形成为在Z方向上延伸的棒状或板状等。上推部35配置于箱主体21的长孔28的-X方向。上推部35的Y方向的宽度大于长孔28的Y方向的宽度。上推部35的-Z方向的端部配置于操作部34的-X方向。连结部32在X方向上配置在操作部34和上推部35之间,并且连结两者。连结部32设置在箱主体21的长孔28的内侧。由此,操作部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片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n打孔单元,其在由图像处理装置处理后的薄片上形成打孔;/n集尘箱,其配置在打孔单元的下方,在上部具有开口,并且相对于壳体可拆卸;/n盖部件,其安装于所述集尘箱,在封闭所述开口的关闭状态和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状态之间移位,并在所述打开状态下将从所述打孔单元落下的打孔屑引导至所述开口;以及/n静电单元,其使下落到所述盖部件的打孔屑的静电减弱。/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314 US 16/353,4881.一种薄片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打孔单元,其在由图像处理装置处理后的薄片上形成打孔;
集尘箱,其配置在打孔单元的下方,在上部具有开口,并且相对于壳体可拆卸;
盖部件,其安装于所述集尘箱,在封闭所述开口的关闭状态和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状态之间移位,并在所述打开状态下将从所述打孔单元落下的打孔屑引导至所述开口;以及
静电单元,其使下落到所述盖部件的打孔屑的静电减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所述静电单元具有连接部,其将处于所述打开状态的所述盖部件与接地的所述壳体导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静电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盖部件的静电减弱薄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开闭单元,其随着所述集尘箱的第一移动使所述盖部件从所述关闭状态向所述打开状态移位,并且随着所述集尘箱的第二移动使所述盖部件从所述打开状态向所述关闭状态移位,其中,所述第一移动是所述集尘箱的状态从从所述壳体抽出的抽出状态变为收容于所述壳体的收容状态时的朝向第一方向的移动,所述第二移动是所述集尘箱的状态从所述收容状态变为所述抽出状态时的朝向第二方向的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镰田贵美惠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