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式微型气氢气氧推力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883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5
一种旋流式微型气氢气氧推力器结构,包括:氢气管、氧气管、点火器、点火器底座、喷管、燃烧室、旋流器、喷注器。喷注器、旋流器、燃烧室和喷管依次连接,旋流器右端面开设有沉槽,沉槽用于使从氧气流道喷出的氧气起旋形成初始旋流场,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旋流比的取值范围为0.6~1.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结构设计及流场组织,使氧燃在喷注后可实现快速混合,保证燃烧稳定进行;并借助氧气流动形成的旋流场对燃烧室壁面进行有效冷却,保证推力器安全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流式微型气氢气氧推力器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流式微型气氢气氧推力器结构,属于推力器

技术介绍
水基推进系统(water-basedpropulsion)具有高比冲、无污染、与空间生保系统兼容良好等优点,是空间推进技术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采用水基推进技术的微纳星系统中,小(微)型气氢气氧推力器是重要的动力装置。其设计涉及微小尺度燃烧及高温条件下的结构热防护等关键问题,但相关研究成果有限,尚难支撑各类技术需求。在典型的微纳星在轨应用场景中,小(微)型推力器使用的气氢气氧全部来自于水的在线电解,因此氧(化剂)燃(料)混合比始终处于化学当量条件下。这导致推力器在当量燃烧形成的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给推力器的热防护及相关结构设计带来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小(微)型推力器的输出功率低,氧燃流量小,如何在空间有限的推力室中实现快速混合,保证微小尺度燃烧的稳定性,也是推力器设计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微型气氢气氧推力器的现有技术缺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式微型气氢气氧推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管(1)、氧气管(2)、点火器(3)、点火器底座(4)、喷管(5)、燃烧室(6)、旋流器(7)、喷注器(8);/n喷注器(8)、旋流器(7)、燃烧室(6)和喷管(5)依次连接;/n点火器(3)通过点火器底座(4)固定连接喷注器(8),点火器底座(4)内设置有点火通道,点火通道与喷注器(8)内腔连通,且点火通道的轴线垂直于喷注器(8)的轴线;/n喷注器(8)的侧壁固定连接氧气管(2),氧气管(2)的轴线和喷注器(8)的互相垂直,氧气管(2)和喷注器(8)的内腔连通用于喷注氧气;/n喷注器(8)的端面开有通孔,氢气管(1)穿过喷注器(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式微型气氢气氧推力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氢气管(1)、氧气管(2)、点火器(3)、点火器底座(4)、喷管(5)、燃烧室(6)、旋流器(7)、喷注器(8);
喷注器(8)、旋流器(7)、燃烧室(6)和喷管(5)依次连接;
点火器(3)通过点火器底座(4)固定连接喷注器(8),点火器底座(4)内设置有点火通道,点火通道与喷注器(8)内腔连通,且点火通道的轴线垂直于喷注器(8)的轴线;
喷注器(8)的侧壁固定连接氧气管(2),氧气管(2)的轴线和喷注器(8)的互相垂直,氧气管(2)和喷注器(8)的内腔连通用于喷注氧气;
喷注器(8)的端面开有通孔,氢气管(1)穿过喷注器(8)端面的通孔插入旋流器(7);
旋流器(7)朝向喷注器(8)的一端作为左端面,旋流器(7)朝向燃烧室(6)的一侧端作为右端面,旋流器(7)右端面开设有沉槽,所述沉槽的截面为中心对称图形;
旋流器(7)沉槽的底面开有周向均布的通孔,作为氧气流道;
所述沉槽用于使从氧气流道喷出的氧气起旋形成初始旋流场;
旋流器(7)沿轴线开设有阶梯轴,所述阶梯轴由左端面至右端面依次为光孔、锥孔、细孔;
旋流器(7)锥孔的开口方向朝向旋流器(7)的左端面;
氢气管(1)插入旋流器(7)的光孔,旋流器(7)光孔的内径与氢气管(1)的外壁配合;
喷管(5)内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沿气流流动方向依次为:通孔段、锥孔段、小孔段和放大段;
喷管(5)的通孔段的内径等于燃烧室(6)的内径喷管(5)锥孔段的开口朝向燃烧室(6)一侧;
喷管(5)的放大段为锥孔,喷管(5)的放大段的开口与喷管(5)锥孔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羽刘旭辉攸兴杰张激扬龚景松杨尚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