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施工便梁的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80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施工便梁的连接装置,包括梁体、连接头和固定块,梁体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梁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沿梁体的延伸方向延伸;两个梁体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头,两个连接头沿Y向背向排列设置,连接头包括连接部和连接柱,在连接部X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分成上下两排,连接柱沿Y向延伸,连接柱设置在连接槽内;固定块的数量与连接头的数量相等,两个固定块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纳腔,两个连接头设置在容纳腔内,在固定块X向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连接强度高、承载力强且便于后续承载梁的浇筑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施工便梁的连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施工便梁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大跨度施工便梁的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小型厂房的建筑工程中,需要设置施工便梁以满足小型厂房的结构需求。对于跨度较长的小型厂房,其所需施工便梁的长度较长,为了方便施工和运输,一般将梁体分为几个部分,然后使用连接装置将各个梁体连接在一起构成一整根梁体。现在技术中,连接装置一般为工字钢,工字钢通过螺栓将相邻两个梁体连接在一起,由于工字钢的横向和竖向刚度较弱,使得采用工字钢连接的梁体的承载力较差。为了提高其承载力,一般会将梁体和连接装置焊接在一起,或采用暂时固定再浇筑的方法将梁体和连接装置连接,焊接和浇筑的施工步骤较复杂,给施工操作带来不便。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常常采用支撑装置对梁体的连接处进行支撑,在浇筑承载梁时,为了保证梁体的结构稳定性,支撑装置需一直支撑该连接处,无法提前取下,使得混凝土直接浇筑在支撑装置上,给浇筑施工带来不便,还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强度高、承载力强且便于后续浇筑施工的大跨度施工便梁的连接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跨度施工便梁的连接装置,包括梁体、连接头和固定块,梁体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梁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槽,连接槽沿梁体的延伸方向延伸;两个梁体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头,两个连接头沿Y向背向排列设置,连接头包括连接部和连接柱,在连接部X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分成上下两排,连接柱沿Y向延伸,连接柱设置在连接槽内;固定块的数量与连接头的数量相等,两个固定块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纳腔,两个连接头设置在容纳腔内,在固定块X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相邻两个梁体的端部之间设置连接头,连接头上的连接柱插装在梁体的连接槽内,有利于提高连接头与梁体的连接强度;通过在相邻两个梁体的端部之间设置两个固定块,固定块包裹在两个连接头的外侧,用于将两个连接头连接在一起,以实现相邻两个梁体的固定连接,有利于提高梁体的承载力;采用本专利技术连接的两个梁体能处于同一直线上,避免相邻梁体之间发生错位;另外两个连接头的端面邻接,且固定块分别与连接头连接,使得两个梁体连接处在无其它支撑装置的支撑下,也能保持稳定状态,便于后续浇筑承载梁。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连接部X向的两侧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位于连接柱和第一安装孔之间,第一安装槽沿Z向延伸。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块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嵌入第一安装槽内。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凸起部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使得固定块与连接头之间除了通过螺栓连接外,还通过第一凸起部和第一安装槽卡接,有利于在横向上提高固定块和连接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梁体的承载力。进一步的方案是,在连接部Z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台阶槽,台阶槽与第一安装槽连通。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块设置在台阶槽内,固定块的端面与台阶槽的槽壁邻接。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设置第二凸起部,用于与固定块的端面邻接,有利于在竖向上提高固定块和连接头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梁体的承载力。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装置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推板、支撑螺杆和驱动组件,推板与固定块连接,支撑螺杆的第一端与推板连接,支撑螺杆的第二端设置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能相对支撑螺杆上下移动,驱动组件与丝杠螺母连接,驱动组件驱动丝杠螺母旋转。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在两个梁体的连接处的下方设置推板,用于暂时固定固定块,以方便固定块的安装操作;在固定块安装完成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推板与固定块分离,并取出支撑组件,便于浇筑承载梁,支撑组件可多次重复使用,有利于降低成本。进一步的方案是,在推板X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止挡块,止挡块凸起于推板的顶壁。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设置在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设置在丝杠螺母上,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连接头的结构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梁体和连接头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块的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大跨度施工便梁的连接装置包括三个梁体1、四个连接头2、四个固定块3和两个支撑组件4。三个梁体1沿Y向排列布置,相邻两个梁体1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头2和两个固定块3。两个固定块3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纳腔,两个连接头2沿Y向背向地设置在容纳腔内。支撑组件4设置在固定块3的下方。为了方便说明,将梁体1的宽度方向设为X向,将梁体1的延伸方向设为Y向,将梁体1的高度方向设为Z向。在图2中,连接头2包括连接部21和四个连接柱22。在连接部21X向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槽23和四个第一安装孔24,四个第一安装孔24沿Z向分成数量相等的两横排,第一安装孔24沿X向延伸。两侧上的第一安装孔24对应同轴设置,两侧上的第一安装孔24可相互连通,也可不连通。第一安装槽23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4和连接柱22之间,第一安装槽23沿Z向延伸,第一安装槽2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连接柱22的延伸方向。在连接部21Z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台阶槽25,台阶槽25与第一安装槽23连通,台阶槽25的槽底位于第一安装孔24的上方,台阶槽25的槽壁与第一安装槽23的槽壁处于同一平面内。连接柱22从连接部21的端面沿Y向向外延伸,四个连接柱22呈矩形排列布置。连接柱22的截面设为圆形。在图3中,梁体1的两端端部均设置有四个连接槽11,连接槽11沿Y向向内延伸。连接头2设置在梁体1的端部上,具体地,连接柱22插装在连接槽11内,梁体1的端面与连接部21的端面邻接,梁体1的表面与连接头2的表面平齐。梁体1两端上的连接槽11对应同轴设置,使得每一连接头2均可连接在梁体1两端的端部上,即梁体1两端上的连接头2结构完全相同。在其它实施例中,连接柱22的数量可设置为一个、两个或三个,连接槽11的数量和位置均与连接柱22相对应。连接柱22的截面可设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或多边形,连接槽11的截面形状与连接柱22匹配,连接柱22与连接槽11间隙配合。参见图4,并结合图1,固定块3包括第一侧壁31和两个第二侧壁32,两个第二侧壁32平行设置,第一侧壁31连接在两个第二侧壁32之间,形成“U”型结构。第二侧壁32上沿Y向排列设置有四个第二安装孔33。同一个固定块3的第二安装孔33分别与两个相邻的连接头2的同一横排上的第一安装孔24对应设置并相互连通,固定块3与连接头2之间通过贯穿第二安装孔33和第一安装孔24的螺栓固定连接。在固定块3Y向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从固定块3的内侧侧壁向固定块3的中部凸出。第一凸起部包括第一凸起段34和两个第二凸起段35,两个第二凸起段35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跨度施工便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梁体,所述梁体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所述梁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所述梁体的延伸方向延伸;/n连接头,两个所述梁体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头,两个所述连接头沿Y向背向排列设置,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部和连接柱,在所述连接部X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分成上下两排,所述连接柱沿Y向延伸,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n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与所述连接头的数量相等,两个所述固定块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纳腔,两个所述连接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固定块X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施工便梁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梁体,所述梁体的数量至少设置为两个,所述梁体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沿所述梁体的延伸方向延伸;
连接头,两个所述梁体之间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头,两个所述连接头沿Y向背向排列设置,所述连接头包括连接部和连接柱,在所述连接部X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分成上下两排,所述连接柱沿Y向延伸,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连接槽内;
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与所述连接头的数量相等,两个所述固定块上下相对设置并形成容纳腔,两个所述连接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固定块X向的两侧上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连接部X向的两侧上还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位于所述连接柱和所述第一安装孔之间,所述第一安装槽沿Z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块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嵌入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天成王甜宇高广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九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