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材的初始起承垫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8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8
一种装配式建材的初始起承垫块,其能够方便对装配式建材结构进行初始抬起,操作简单,具体包括垫块,垫块的下端面为平直面,其左侧端部位的厚度显著小于其右侧端部位的厚度,其上侧端部位经过加工形成若干道平台面与倾斜面,每一处倾斜面右侧均设置一道平台面,第一平台面部位的厚度很小,呈薄面板状,这样可以插入进建材结构体与地面之间的细小间隙内,后对垫块的右端进行锤击,使得整体产生向建材结构体下方插入的冲击力,每经过一次敲击能够插入一段倾斜面,并停留在平台面部位,经过多次敲击,能够将垫块逐步插入到建材结构体下方,将建材结构体抬起,敲击操作过程中不会被受压侧滑挤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材的初始起承垫块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材的初始起承垫块。
技术介绍
装配式的建筑施工方式被广泛推广,这种施工方式能够大大缩减施工周期,且将原本的各个建筑部件移至工厂内进行预制加工,后运至现场进行拼装组合形成建筑物,因此这种施工方式也降低了扬尘污染与噪音污染等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问题。但因为结构体在现浇预制完成后其下方是直接与模板或者地面接触的,一般的柱梁板结构下方为平面状态,对其进行搬运时必定要先进行抬起操作,使其下端面与模板或者地面之间出现间隙,才能将绳索等牵拉部件穿套其上,但结构体自重很大,人工操作无法将其抬起,一般的操作方式是在结构体表面钻孔固定锚固点,才能通过机械进行牵拉,这种操作方式繁琐,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材的初始起承垫块,其能够方便对装配式建材结构进行初始抬起,操作简单,具体包括垫块,所述垫块的下端面为平直面,其左侧端部位的厚度显著小于其右侧端部位的厚度,其上侧端部位经过加工形成若干道平台面与倾斜面,分别是第一平台面,第一倾斜面,第二平台面,第二倾斜面,第三平台面,第三倾斜面,第四平台面,所述第一平台面,第二平台面,第三平台面,第四平台面为水平状,该四处位置的厚度依次增厚,所述第一倾斜面,第二倾斜面,第三倾斜面为倾斜状,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左侧端连接第一平台面的右侧端,所述第二平台面的左侧端连接第一倾斜面的右侧端,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左侧端连接第二平台面的右侧端,所述第三平台面的左侧端连接第二倾斜面的右侧端,所述第三倾斜面的左侧端连接第三平台面的右侧端,所述第四平台面的左侧端连接第三倾斜面的右侧端。即本技术中,每一处倾斜面的右侧均设置一道平台面,第一平台面部位的厚度很小,呈薄面板状,这样可以插入进建材结构体与地面之间的细小间隙内,后对垫块的右端进行锤击,使得整体产生向建材结构体下方插入的冲击力,与普通的三角斜面垫块不同,本技术中倾斜面部位可以设置较短,每经过一次敲击能够插入一段倾斜面,并停留在平台面部位,如经过第一次敲击,第一倾斜面能够顺利插入,停留到第二平台面部位,因为力度敲击力度有限,垫块不能整体插入,而第二平台面为水平状,能够稳定处于建材结构体下方,后再次经过敲击,第二倾斜面能够顺利插入,停留到第三平台面部位,这样经过多次敲击,能够将垫块逐步插入到建材结构体下方,将建材结构体抬起,方便后期牵拉绳索穿套到下方,如果垫块的上端面只是简单的一道倾斜面,在其被敲击插入到建材结构体下方后,若不能整体插入,很快会被受压侧滑挤出,操作效率很低,本技术则优势明显。当然,本技术中设置的平台面有四道,设置的倾斜面有三道,根据需要还可以布置更多,例如设置五道平台面,设置四道倾斜面。具体的,所述平台面与倾斜面之间的连接处采用平滑转折处理,使得该部位截面呈弧形状,这样有利于垫块插入时,减少平台面与倾斜面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插入阻力。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平台面的左端部位经过切角处理,使其左端部位呈尖锐状,这样方便开始阶段将第一平台面的左端部位插入到建材结构体与地面之间的细小间隙内。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所述垫块的右侧端下方部位设置有凸起块,在对垫块初始阶段进行敲击时可以敲击凸起块部位,这样敲击的冲击力主要集中在下端部位。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所述第四平台面的右侧端部位设置有挡块,避免在敲击时过于急促用力致使垫块被完全塞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截面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一种装配式建材的初始起承垫块,如图1所示,包括垫块1,所述垫块1的下端面为平直面,如图2截面图所示,其左侧端部位的厚度显著小于其右侧端部位的厚度,其上侧端部位经过加工形成若干道平台面与倾斜面,分别是第一平台面21,第一倾斜面31,第二平台面22,第二倾斜面32,第三平台面23,第三倾斜面33,第四平台面24,如图2所示,从左至右依次为第一平台面21,第一倾斜面31,第二平台面22,第二倾斜面32,第三平台面23,第三倾斜面33,第四平台面24,所述第一平台面21,第二平台面22,第三平台面23,第四平台面24为水平状,该四处位置的厚度依次增厚,所述第一倾斜面31,第二倾斜面32,第三倾斜面33为倾斜状,所述第一倾斜面31的左侧端连接第一平台面21的右侧端,所述第二平台面22的左侧端连接第一倾斜面31的右侧端,所述第二倾斜面32的左侧端连接第二平台面22的右侧端,所述第三平台面23的左侧端连接第二倾斜面32的右侧端,所述第三倾斜面33的左侧端连接第三平台面23的右侧端,所述第四平台面24的左侧端连接第三倾斜面33的右侧端。即本技术中,每一处倾斜面右侧均设置一道平台面,第一平台面21部位的厚度很小,呈薄面板状,这样可以插入进建材结构体与地面之间的细小间隙内,后对垫块1的右端进行锤击,使得整体产生向建材结构体下方插入的冲击力,与普通的三角斜面垫块不同,本技术中倾斜面部位可以设置较短,每经过一次敲击能够插入一段倾斜面,并停留在平台面部位,如经过第一次敲击,第一倾斜面31能够顺利插入,停留到第二平台面22部位,因为敲击力度有限,垫块1不能整体插入,而第二平台面22为水平状,能够稳定处于建材结构体下方,后再次经过敲击,第二倾斜面32能够顺利插入,停留到第三平台面23部位,这样经过多次敲击,能够将垫块1逐步插入到建材结构体下方,将建材结构体抬起,方便后期牵拉绳索穿套到下方,如果垫块1的上端面只是简单的一道倾斜面,在其被敲击插入到建材结构体下方后,若不能整体插入,很快会被受压侧滑挤出,操作效率很低,本技术则优势明显。当然,本技术中设置的平台面有四道,设置的倾斜面有三道,根据需要还可以布置更多,例如设置五道平台面,设置四道倾斜面。具体的,所述平台面与倾斜面之间的连接处采用平滑转折处理,使得该部位截面呈弧形状,如图2所示,这样有利于垫块1插入时,减少平台面与倾斜面之间的连接部位的插入阻力。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平台面21的左端部位经过切角处理,使其左端部位呈尖锐状,这样方便开始阶段将第一平台面21的左端部位插入到建材结构体与地面之间的细小间隙内。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垫块1的右侧端下方部位设置有凸起块11,在对垫块1初始阶段进行敲击时可以敲击凸起块11部位,这样敲击的冲击力主要集中在下端部位。作为进一步改进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第四平台面24的右侧端部位设置有挡块12,避免在敲击时过于急促用力致使垫块1被完全塞入。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材的初始起承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块(1),所述垫块(1)的下端面为平直面,其左侧端部位的厚度显著小于其右侧端部位的厚度,其上侧端部位经过加工形成若干道平台面与倾斜面,分别是第一平台面(21),第一倾斜面(31),第二平台面(22),第二倾斜面(32),第三平台面(23),第三倾斜面(33),第四平台面(24),所述第一平台面(21),第二平台面(22),第三平台面(23),第四平台面(24)为水平状,该四处位置的厚度依次增厚,所述第一倾斜面(31),第二倾斜面(32),第三倾斜面(33)为倾斜状,所述第一倾斜面(31)的左侧端连接第一平台面(21)的右侧端,所述第二平台面(22)的左侧端连接第一倾斜面(31)的右侧端,所述第二倾斜面(32)的左侧端连接第二平台面(22)的右侧端,所述第三平台面(23)的左侧端连接第二倾斜面(32)的右侧端,所述第三倾斜面(33)的左侧端连接第三平台面(23)的右侧端,所述第四平台面(24)的左侧端连接第三倾斜面(33)的右侧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材的初始起承垫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块(1),所述垫块(1)的下端面为平直面,其左侧端部位的厚度显著小于其右侧端部位的厚度,其上侧端部位经过加工形成若干道平台面与倾斜面,分别是第一平台面(21),第一倾斜面(31),第二平台面(22),第二倾斜面(32),第三平台面(23),第三倾斜面(33),第四平台面(24),所述第一平台面(21),第二平台面(22),第三平台面(23),第四平台面(24)为水平状,该四处位置的厚度依次增厚,所述第一倾斜面(31),第二倾斜面(32),第三倾斜面(33)为倾斜状,所述第一倾斜面(31)的左侧端连接第一平台面(21)的右侧端,所述第二平台面(22)的左侧端连接第一倾斜面(31)的右侧端,所述第二倾斜面(32)的左侧端连接第二平台面(22)的右侧端,所述第三平台面(23)的左侧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赫骅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