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延年专利>正文

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其干式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764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项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其干式连接方法,左侧板端设有板端下缺口、左板预留钢筋、预留螺栓通道及左U形螺栓通道;右侧板端设有板端上缺口,右板预留钢筋及右U形螺栓通道;左侧连接件由左件钢筋套筒、钢筋圈、左件钢筋焊接而成;右侧连接件由右件钢筋套筒、螺栓、右件钢筋焊接而成;将左侧连接件、右侧连接件分别与左板预留钢筋、右板预留钢筋相互连接,左侧板搭接在右侧板的缺口上,右侧连接件的螺栓穿过左侧连接件的钢筋圈和预留螺栓通道并由螺母紧固,最后连接U形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连接方式采用干作业施工,节能环保,简化施工;连接可靠,整体性好,刚度显著提升;显著提升其工业化效率,并可以实现通用化,标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其干式连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其干式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构件的装配方法一般有后浇整体式结构、全装配式结构连接等,钢筋连接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钢筋浆锚搭接连接等做法。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流行的装配式预制大板住宅,由于结构整体性差、渗漏、楼板裂缝等原因,存在许多影响结构安全及正常使用的隐患和缺陷,逐渐被现浇混凝土结构所取代。但随着当前新兴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引进了许多国外先进技术,本土化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新技术正逐步形成。我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施工技术,形成了一系列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体系,较为典型的建筑体系有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装配式多层框架建筑体系、装配式大板建筑体系等。到20世纪80年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应用达到全盛时期,全国许多地方都形成了设计、制作和施工安装一体化的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建筑模式。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采用预制空心楼板的砌体建筑成为两种最主要的建筑体系,应用普及率达70%以上。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功能和物理性能存在许多局限和不足,我国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研发水平还跟不上社会需求及建筑技术发展的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逐渐被全现浇混凝土建筑体系取代。目前除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建筑体系应用较广泛外,其他预制装配式建筑体系的工程应用极少。预制结构抗剪的整体性和设计施工管理的专业化研究不够,造成其技术整体性较差是导致预制结构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根本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节点存在的现场施工复杂,整体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施工简单、抗剪强度高的干式连接方法。该方法连接可靠,整体性好,具有优越的抗剪性能,刚度显著提升,显著提升其工业化效率,并可以实现通用化、标准化。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为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其干式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预制混凝土板、右侧预制混凝土板、左侧连接件、右侧连接件、钢板、螺母、U形螺栓;所述左侧预制混凝土板、右侧预制混凝土板通过左侧连接件、右侧连接件、钢板、螺母、U形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左侧连接件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的板端下缺口上部,通过左件钢筋套筒与左板预留钢筋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右侧连接件位于右侧预制混凝土板的板端上缺口的下部,通过右件钢筋套筒与右板预留钢筋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钢板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右侧预制混凝土板连接部位上端,且中心部位设有螺栓孔洞,串过螺栓与螺母相互固定连接;所述U形螺栓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右侧预制混凝土板连接部位下端,通过左U形螺栓通道、右U形螺栓通道与之相互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左侧预制混凝土板主要包括左侧预制混凝土板板体、板端下缺口、左板预留钢筋、预留螺栓通道、左U形螺栓通道;板端下缺口和右侧预制混凝土板板端相吻合,预留螺栓通道的位置和右侧连接件的螺栓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右侧预制混凝土板主要包括右侧预制混凝土板板体、板端上缺口、右板预留钢筋、右U形螺栓通道;板端上缺口和左侧预制混凝土板板端相吻合;进一步地,所述左侧连接件主要包括左件钢筋套筒、钢筋圈、左件钢筋;钢筋圈的位置和右侧连接件的螺栓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右侧连接件主要包括右件钢筋套筒、螺栓、右件钢筋;螺栓的位置和左侧连接件的钢筋圈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步骤为:(a)将左侧连接件、右侧连接件分别与左板预留钢筋、右板预留钢筋通过左件钢筋套筒、右件钢筋套筒相互固定连接;(b)板端下缺口和板端上缺口相连接,螺栓串过钢筋圈及预留螺栓通道;(c)在左侧预制混凝土板、右侧预制混凝土板连接部位上端通过钢板、螺母与螺栓固定连接;下端通过U形螺栓与左U形螺栓通道、右U形螺栓通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和优点是连接方式采用干作业施工,连接件简单,简化施工连接可靠,整体性好,具有优越的抗剪性能,显著提升其工业化效率,并可以实现通用化,标准化。附图说明图1为板与板干式连接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左侧预制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右侧预制混凝土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左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右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钢筋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左侧预制混凝土板;2为右侧预制混凝土板;3为左侧连接件;4为右侧连接件;5为钢板;6为螺母;7为U形螺栓;1-1为左侧预制混凝土板板体;1-2为板端下缺口;1-3为左板预留钢筋;1-4为预留螺栓通道;1-5为左U形螺栓通道;2-1为右侧预制混凝土板板体;2-2为板端上缺口;2-3为右板预留钢筋;2-4为右U形螺栓通道;3-1为左件钢筋套筒;3-2为钢筋圈;3-3为左件钢筋;4-1为右件钢筋套筒;4-2为螺栓;4-3为右件钢筋;5-1为螺栓孔洞。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其干式连接方法如图1~图7所示。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包括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左侧连接件(3)、右侧连接件(4)、钢板(5)、螺母(6)、U形螺栓(7);所述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通过左侧连接件(3)、右侧连接件(4)、钢板(5)、螺母(6)、U形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左侧连接件(3)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的板端下缺口(1-2)上部,通过左件钢筋套筒(3-1)与左板预留钢筋(1-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右侧连接件(4)位于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的板端上缺口(2-2)的下部,通过右件钢筋套筒(4-1)与右板预留钢筋(2-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钢板(5)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连接部位上端,且中心部位设有螺栓孔洞(5-1),串过螺栓(4-2)与螺母(6)相互固定连接;所述U形螺栓(7)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连接部位下端,通过左U形螺栓通道(1-5)、右U形螺栓通道与之相互连接。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主要包括左侧预制混凝土板板体(1-1)、板端下缺口(1-2)、左板预留钢筋(1-3)、预留螺栓通道(1-4)、左U形螺栓通道(1-5);板端下缺口(1-2)和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板端相吻合,预留螺栓通道(1-4)的位置和右侧连接件的螺栓(4-2)相对应。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主要包括右侧预制混凝土板板体(2-1)、板端上缺口(2-2)、右板预留钢筋(2-3)、右U形螺栓通道(2-4);板端上缺口(2-2)和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板端相吻合。左侧连接件(3)主要包括左件钢筋套筒(3-1)、钢筋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其干式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左侧连接件(3)、右侧连接件(4)、钢板(5)、螺母(6)、U形螺栓(7);所述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通过左侧连接件(3)、右侧连接件(4)、钢板(5)、螺母(6)、U形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左侧连接件(3)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的板端下缺口(1-2)上部,通过左件钢筋套筒(3-1)与左板预留钢筋(1-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右侧连接件(4)位于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的板端上缺口(2-2)的下部,通过右件钢筋套筒(4-1)与右板预留钢筋(2-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钢板(5)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连接部位上端,且中心部位设有螺栓孔洞(5-1),串过螺栓(4-2)与螺母(6)相互固定连接;所述U形螺栓(7)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 连接部位下端,通过左U形螺栓通道(1-5)、右U形螺栓通道与之相互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其干式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左侧连接件(3)、右侧连接件(4)、钢板(5)、螺母(6)、U形螺栓(7);所述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通过左侧连接件(3)、右侧连接件(4)、钢板(5)、螺母(6)、U形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左侧连接件(3)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的板端下缺口(1-2)上部,通过左件钢筋套筒(3-1)与左板预留钢筋(1-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右侧连接件(4)位于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的板端上缺口(2-2)的下部,通过右件钢筋套筒(4-1)与右板预留钢筋(2-3)相互固定连接;所述钢板(5)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连接部位上端,且中心部位设有螺栓孔洞(5-1),串过螺栓(4-2)与螺母(6)相互固定连接;所述U形螺栓(7)位于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连接部位下端,通过左U形螺栓通道(1-5)、右U形螺栓通道与之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板结构及其干式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预制混凝土板(1)主要包括左侧预制混凝土板板体(1-1)、板端下缺口(1-2)、左板预留钢筋(1-3)、预留螺栓通道(1-4)、左U形螺栓通道(1-5);板端下缺口(1-2)和右侧预制混凝土板(2)板端相吻合,预留螺栓通道(1-4)的位置和右侧连接件的螺栓(4-2)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装配式混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王亭海洪张于于康楠王铁源闫明程于洋李志军陈志燕杜松岩董宁秦桂娟李琦琦陈昊刘柏男张文洁崔长青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