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密集区暗涵消黑除臭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密集区暗涵消黑除臭工法。
技术介绍
以往由于对暗涵内部情况不明,无法准确确定暗涵的运行状况、腐蚀及淤积情况,只好采取人工检测等方式进入暗涵工作面进行勘察。暗涵内淤泥为多年沉积,经过工具搅动后会散发有毒气体,一方面这需要昂贵的费用作为代价,另一方面,人工进入暗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暗涵内中存在对人体有毒有害的废水和空气,对人员的工作安全造成威胁,风险极高。目前国内暗涵清淤截污常用总口截污的方式,即在暗涵末端设置总口截污堰,收集拦截排入暗涵段的污水,总口截污堰下敷设截污管道,将截留的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系统。虽在一定程度提升了河道环境,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黑除臭。在城市密集区,由于存在雨污混接错接的情况,部分污水未进行有效收集直接排入暗渠化河道内,大量污染物排入导致河道黑臭,严重影响了整体生态环境和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针对该现象,改变以往采取暗涵总口截污的方式,采用新的工法在暗涵实施清淤和截污工程,以达到消除河道黑臭、改善区域水环境的目标,进一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市密集区暗涵消黑除臭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施工前期准备步骤:/n施工拦护围挡用全封闭式围挡,配合反光锥筒与外界隔开,锥筒的外型尺寸、颜色、标识图形达到规范要求,拦护锥筒等维护设施要码放顺直,做到完整、牢固、整洁,拦护设施应定期清洁,如有残破及时更换;/nS2、开孔定位步骤:/n选择交通车流量较少的地方,开口前应对拟开口点地下管线情况进行勘探,对于管线多不适合开口的地方,应另寻其他开口点;/nS3、箱涵开口步骤:/n根据地质剖面图及基坑放坡开挖图,基坑开挖深度为0.5m-4.5m,采用1∶1放坡开挖,挖掘机沿着基坑的一面,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密集区暗涵消黑除臭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施工前期准备步骤:
施工拦护围挡用全封闭式围挡,配合反光锥筒与外界隔开,锥筒的外型尺寸、颜色、标识图形达到规范要求,拦护锥筒等维护设施要码放顺直,做到完整、牢固、整洁,拦护设施应定期清洁,如有残破及时更换;
S2、开孔定位步骤:
选择交通车流量较少的地方,开口前应对拟开口点地下管线情况进行勘探,对于管线多不适合开口的地方,应另寻其他开口点;
S3、箱涵开口步骤:
根据地质剖面图及基坑放坡开挖图,基坑开挖深度为0.5m-4.5m,采用1∶1放坡开挖,挖掘机沿着基坑的一面,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开挖,自卸车在另一侧装运土方,挖至箱涵顶面20cm左右时,由人工进行余下土方开挖,开挖完成后及时做好坡顶坡底的截排水工作;
部分施工点箱涵覆土较深,为保证施工安全,箱涵埋深大于1.5m的施工点按规范修筑钢筋混凝土挡土墙;
箱涵顶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需进行破除,使用水钻钻孔孔径为10cm;
箱涵顶板开口时,于每侧预留50cm,利于后续封口钢筋施工;
S4、通风及气体检测步骤:
自然通风,作业前,开启地下有限空间的通风口、出入口、作业区及上下游井盖等进行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纵向通风,派专职人员佩戴供氧式防毒面罩并携带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人工划船进入暗涵,检测涵内是否存在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确认涵内顶部气体不会在火花作用下产生爆炸后,采用低压风,由轴流通风机生产,大风机设置在开孔处,工作段内的检查井要设置抽风机,作为暗涵施工循环通风,驱出废气,补充新鲜空气,改善作业条件;
横向通风,在施工进出入口、顶板开口处分别布置SDS-5.6/30送风机,通过三条送风管向暗渠内压入式送风。通风管采用直径为0.8m拉链式软管,布置于暗涵顶板下方,风管每50m设送风闸口,控制各段的送风量,根据作业进度情况,风管自上游往下游逐段安装,作业区横断面平均风速不小于0.8m/s或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20次/h;
安全监测,考虑到本项目暗涵内环境较为恶劣,通风后淤泥翻动及排污口排放可能产生2次有毒有害气体,故在暗涵内布置安全监测仪器;在暗涵沿线每100m布置固定式气体监测报警器,配合手持式气体检测仪保证涵内作业安全;
S5、前期排水步骤:
每个施工单元(500m)布置8台500m的潜污泵在各开口处将泥污水抽排至污水处理站或就近市政污水处理系统;
S6、围堰导流步骤:
采用分段围堰导流方式,施工区段按照500m划分,500m作为一个清淤单元,施工时在每个施工单元上、下游设置两道围堰拦断河道,利用水泵抽水至河道下游。围堰封堵采用土袋封堵,围堰下方铺设三根止水套管,一根(DN300)用于安装施工段降水泵,利用水泵抽水至河道下游,另外两根用于安装施工导流管,管径(DN300)的PVC管道,现场备用一套污泥泵和发电机;
通风措施做好及气体检测合格后,修筑上游第一道围堰,由专业潜水人员对200m施工单元内排放口进行临时封堵,确保施工区域内排放口无水流,并对施工区域已封堵排放口内污水进行临时导排,排入围堰下游;
为保证施工段作业安全,降低封堵上游水头压力,作业时间段内,采取全时段24h导流作业;施工段内降水采用连续24h降水作业方式进行施工,同时作业降水考虑地下水位受潮汐影响,适当的情况下,为保证工程进度,涨潮时段可以考虑增加降水泵数量,保证作业面的干地作业环境;
S7、淤泥清理步骤:
箱涵顶板开口完成后,采用25t汽车吊将小型装载机吊入箱涵内,通过装载机铲斗将淤泥铲入料斗内,然后人工配合汽车吊将料斗内淤泥倒入淤泥过筛器进行筛分,然后经过泥水分离系统进行脱水处理后,用自卸车运至指定地点;
S8、截污管道安装步骤:
截污管均在暗涵内敷设,采用明敷方式施工;局部点截污为开挖埋管方式施工;
暗涵内截污管道安装,采用人工安装,采取混凝土外包明敷模式,管道集中区域管道外包混凝土采用混凝土输送泵,输送到作业面,其他区域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到检查井,检查井下采用小型斗车接料,运输到作业面方式,截污管材采用高性能硬聚氯乙烯(PVC-UH)管,检查井采用圆形污水塑料检查井及圆形塑料截流井;
圆形塑料检查井为UPVC检查井,与管道之间连接方式为承插式连接;
检查井安装根据排污口位置确定检查井安装位置,在箱涵底部放样;
检查井底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底座加以固定;检查井底座及包封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臧翀,王维康,付国徽,张家毓,韩小波,罗延忠,李燕,万明峰,陈典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