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针装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75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直流插头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针装配机,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组合盘,所述组合盘上设有与组合盘上的组合针相配合的弧形限位板,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限位装置、导出装置以及收料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引导组合针导至导出装置内,所述导出装置用于将组合针导向至收料装置内,所述收料装置放置在地面上用于收集组合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组合针进入收料框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针装配机
本技术涉及直流插头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针装配机。
技术介绍
目前,直流充电线上的直流插头包含组合针,通过组合针以及其它配件的组合,便能利用直流充电线对直流设备进行充电。如图1所示,组合针5包括后轴心51与喇叭管52,喇叭管52与后轴心51均呈管状设置,后轴心51半径比喇叭管52小。需要将喇叭管52铆接在后轴心51上以形成组合针5时,通常需要利用组合针装配机(机体1)上的转盘与传送装置分别将后轴心51与喇叭管52传送到组合盘11上,组合盘11包括一体成型的上盘与下盘,在上、下盘侧壁上分别开设有供后轴心51与喇叭管52卡入的后轴心槽与喇叭管槽,后轴心槽与喇叭管槽轴线相同、截面呈C型,且轴线与地面相垂直,沟管槽与喇叭管槽设有一个以上且等距周设在组合盘11上,当组合盘11周期性的转动时,上盘与下盘跟随转动,后轴心51先被传送到下盘的后轴心槽内,待后轴心51跟随转动至喇叭管52的出料口处时,喇叭管52被传送至上盘的喇叭管槽内,此时,喇叭管52处于后轴心51的正上方,且两者轴线相同,待喇叭管52与后轴心51再次转动至机体1上的铆接机构13上时,铆接机构13上的压杆131被动力源驱动,以下压喇叭管52的承载面,此时,一部分喇叭管52的下管口铆接在后轴心51的外管壁上,此时,喇叭管52与后轴心51形成组合针5,在组合盘11所在工作台7承载面上设有与后轴心槽、喇叭管槽相互配合的弧形限位板12,弧形限位板12的一端靠近喇叭管52的出料口,弧形限位板12的内壁与喇叭管52侧壁相接触,当组合盘11再次转动时,组合针5从弧形限位板12内壁被甩出,在靠近工作台7设有导料斗8,导料斗8的进料口靠近组合针甩出的位置,在导料斗8的底端放置有收料架6,组合针5经导料斗8进入收料架6内。现有技术中,继续如图1所示,当铆合好后的组合针5跟随组合盘11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存在,组合针5会从弧形限位板12内壁甩出,实际工况下,大多数组合针5会通过导料斗8导向收料架6。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实际情况下,组合针从弧形限位板甩出的轨迹不能确定,即组合针并不能百分百的甩在导料斗口内,若组合盘长时间进行铆合工作,便会导致更多的组合针飞出导料斗口,从而造成后续收集工作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针装配机,具有提高组合针进入导料斗内数量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组合针装配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工作台上转动连接有组合盘,所述组合盘上设有与组合盘上的组合针相配合的弧形限位板,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限位装置、导出装置以及收料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引导组合针导至导出装置内,所述导出装置用于将组合针导向至收料装置内,所述收料装置放置在地面上用于收集组合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限位装置能对组合针起到引导的作用,便于组合针沿导出装置进入到收料装置内,从而提高组合针进入收料框的效率,对比此前仅仅依靠组合针甩出的轨迹以保证大多数组合针进入收料框的方式,能极大提高组合针进入收料框的数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引导部与限位部,所述引导部设置在导出装置上可与组合针滑动配合,所述限位部设置在导出装置上用于改变组合针甩出的轨迹以使组合针回落到导出装置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引导部能起到引导作用,进而便于未甩出的组合针经引导部掉落在导出装置内,设置的限位部,能进一步限制组合针的意外弹出,从而保证组合针经导出装置进入收料装置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出装置包括导出机构、保护机构以及防弹出机构,所述导出机构倾斜设置在工作台与收料装置之间,所述收料装置所处高度低于工作台,所述保护机构设置在导出机构表面,所述组合针经保护机构回落到收料装置内,所述防弹出机构设置在导出机构上用于防止组合针从导出机构弹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导出机构,便于组合针经过导出机构下滑到收料装置内,设置的保护机构能对甩出的组合针起到保护作用,减少组合针因碰撞而受到损坏,设置的防弹出机构能进一步提高组合针进入导出装置的数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机构包括支撑层与柔性层,所述支撑层贴设在导出机构的承载面上,所述柔性层贴合在支撑层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支撑层便于对柔性层的支撑,提高柔性层的稳定程度,柔性层的存在,在组合针撞击到柔性层上时,能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组合针因意外造成损坏,间接能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弹出机构包括侧板与盖板,所述盖板设置盖合在导出机构上,所述侧板处于盖板的两侧与盖板一体连接,所述侧板可拆卸式安装在导出机构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盖板能起到阻隔的作用,能有效防止组合针飞出导出机构,设置的侧板便于带动盖板安装在导出机构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导部为弧形引导板,所述弧形引导板经安装柱安装在导出装置上,所述弧形引导板所处平面位于组合盘的后轴心槽与喇叭管槽的中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弧形引导板一方面能使未从后轴心槽与喇叭管槽上脱落的组合针脱落在导出机构内,另一方面,能对组合针有个引导的作用,避免组合针甩出至导出机构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引导板靠近组合针的一侧设有引导面,所述组合针可经引导面回落到导出装置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引导面,便于引导组合针沿预定轨迹落在合适位置上,减少了组合针飞出导出机构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部为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导出装置上用于限制组合针的运动轨迹,所述组合针可经挡板回弹到导出装置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挡板,便于阻止组合针飞到其它位置上,从而能保证组合针能稳定回落在导出机构内。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限位装置能对组合针起到引导的作用,便于组合针沿导出装置进入到收料装置内,从而提高组合针进入收料框的效率,对比此前仅仅依靠组合针甩出的轨迹以保证大多数组合针进入收料框的方式,能极大提高组合针进入收料框的数量;2.设置的支撑层便于对柔性层的支撑,提高柔性层的稳定程度,柔性层的存在,在组合针撞击到柔性层上时,能起到保护的作用,避免组合针因意外造成损坏,间接能提高使用寿命;3.设置的弧形引导板一方面能使未从后轴心槽与喇叭管槽上脱落的组合针脱落在导出机构内,另一方面,能对组合针有个引导的作用,避免组合针甩出至导出机构外。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机体与组合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限位装置与导出装置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导出装置与收料装置的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体;11、组合盘;12、弧形限位板;13、铆接机构;131、压杆;2、限位装置;21、引导部;22、限位部;3、导出装置;31、导出机构;32、保护机构;321、支撑层;322、柔性层;33、防弹出机构;331、侧板;332、盖板;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针装配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工作台(7)上转动连接有组合盘(11),所述组合盘(11)上设有与组合盘(11)上的组合针(5)相配合的弧形限位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7)上设有限位装置(2)、导出装置(3)以及收料装置(4),所述限位装置(2)用于引导组合针(5)导至导出装置(3)内,所述导出装置(3)用于将组合针(5)导向至收料装置(4)内,所述收料装置(4)放置在地面上用于收集组合针(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针装配机,包括机体(1),所述机体(1)的工作台(7)上转动连接有组合盘(11),所述组合盘(11)上设有与组合盘(11)上的组合针(5)相配合的弧形限位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7)上设有限位装置(2)、导出装置(3)以及收料装置(4),所述限位装置(2)用于引导组合针(5)导至导出装置(3)内,所述导出装置(3)用于将组合针(5)导向至收料装置(4)内,所述收料装置(4)放置在地面上用于收集组合针(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2)包括引导部(21)与限位部(22),所述引导部(21)设置在导出装置(3)上可与组合针(5)滑动配合,所述限位部(22)设置在导出装置(3)上用于改变组合针(5)甩出的轨迹以使组合针(5)回落到导出装置(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针装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出装置(3)包括导出机构(31)、保护机构(32)以及防弹出机构(33),所述导出机构(31)倾斜设置在工作台(7)与收料装置(4)之间,所述收料装置(4)所处高度低于工作台(7),所述保护机构(32)设置在导出机构(31)表面,所述组合针(5)经保护机构(32)回落到收料装置(4)内,所述防弹出机构(33)设置在导出机构(31)上用于防止组合针(5)从导出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夏清张胜李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维拉斯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