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冲水大便器,可在前后方向上实现紧凑化,且供水部的上游侧的结构不会下垂。具体而言,冲水大便器具备:便器本体;及导水路,形成在便器本体的内部。所述导水路具有:第1导水部,以对该导水路进行供水的供水部为起点,延伸存在至配置于所述盆部的第1吐水口;及第2导水部,延伸存在至配置于所述盆部的第2吐水口。所述供水部被设置在偏向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所述一侧的位置上,且在从所述供水部朝向所述第1导水部的方向上,进行向所述供水部的供水。在所述第1导水部的中途,设置有对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碰撞的碰撞壁,与所述碰撞壁碰撞的所述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2导水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水大便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水大便器,尤其涉及利用清洗水来清洗便器的冲水大便器。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述,已知有一种冲水大便器,其具备盆部、沿着内缘部吐出清洗水的内缘吐水口部,且从内缘吐水口部沿着内缘部吐出的清洗水以回旋流来清洗盆部。更详细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用于将清洗水引导到内缘吐水口部(盆部内)的导水路具有:第1导水部,以对该导水路进行供水的供水部(分支部)为起点,向盆部的左右的一侧延伸存在;及第2导水部,向盆部的左右的另一侧延伸存在。而且,该供水部相对于盆部而被设置在左右中央的位置上。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633260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为了进一步提高设计性,而对冲水大便器的更进一步的紧凑化进行了研究。例如,对下述情况进行了研究,即,实现前后方向的紧凑化,以便实现所谓的“前出”的较小的冲水大便器的情况。以往,如专利文献1所示,供水部(分支部)相对于盆部而被设置在左右中央的位置上。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则对下述情况进行了研究,即,通过使该供水部(分支部)相对于盆部而向左右任一的偏置的位置移动,来实现前后方向的紧凑化。在本专利技术之前,本专利技术申请人申请有日本国特愿2018-158423。图10与该申请的图4相对应,为通过该申请而公开的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便器本体的俯视图。在图10所示的冲水大便器上,利用可暂时积存清洗水的缓冲室,可实现向供水部170的供水方向的整流。具体而言,向供水部170的供水是通过供水路191而进行的,所述供水路191在俯视下,在倾斜于前后方向并与供水部170的内侧面(盆部108的外周面)相交的方向上延伸,且在该供水路191上,介由可暂时积存清洗水的缓冲室192而连接有直线供水管193。在图10的冲水大便器上,在从供水管193向缓冲室192内的清洗水的供水方向上,设置有供水路191的入口。根据图10的冲水大便器,由于可在缓冲室192中暂时积存清洗水,因此能够降低从供水管193至缓冲室192的因供水方向而导致的影响,因而能够以更高精度沿着供水路191的方向供水至供水部170。并且,在所述申请中还公开有一个例子,即,在与从供水管193向缓冲室192内的清洗水的供水方向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使该清洗水的供水速度减速的壁194。图11与所述申请的图5相对应,为该例子(第4实施方式)的冲水大便器的便器本体的俯视图。缓冲室192的壁194的内壁面大致垂直于从供水管193向缓冲室192内的清洗水的供水方向。根据图11所示的冲水大便器,由于在与从供水管193向缓冲室192内的清洗水的供水方向相对的位置上,设置有使该清洗水的供水速度减速的壁194,因此能够更进一步降低从供水管193至缓冲室192的因供水方向而导致的影响,因而能够以更高精度沿着供水路191的方向供水至供水部170。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专利技术人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有下述这样的问题,即,由于分别在图10及图11上,被点划线包围的供水部170的上游侧的结构相对于第1通水部161及第2通水部162而向后方侧突出,因此导致该结构向下方下垂(需要特别研究,以便不会下垂)。本专利技术是在如上的背景下进行的。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在前后方向实现紧凑化的冲水大便器,且提供一种不会产生供水部的上游侧的结构向下方下垂这样的问题的冲水大便器。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冲水大便器,具备:便器本体,对盆部进行限定;及导水路,形成在所述便器本体的内部,用于将清洗水引导到所述盆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路具有:第1导水部,以对该导水路进行供水的供水部为起点,延伸存在至配置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一侧的第1吐水口;及第2导水部,延伸存在至配置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另一侧的第2吐水口,所述供水部被设置在偏向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所述一侧的位置上,在从所述供水部向朝向所述第1导水部的方向上,进行向所述供水部的供水,在所述第1导水部的中途,设置有对从所述供水部朝向所述第1导水部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碰撞的碰撞壁,与所述碰撞壁碰撞的所述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2导水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供水部相对于盆部而被设置在偏向于左右任一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冲水大便器在前后方向上紧凑化。此外,由于在第1导水部的中途设置有碰撞壁,因此能够将向第1导水部的导水量(即从第1吐水口的吐水量)与向第2导水部的导水量(即从第2吐水口的吐水量)的比例(分配比例)调整到希望的值。而且,由于针对向供水部的供水,可采用现有周知的直线喷嘴等,因此也不会产生供水部的上游侧的结构向下方下垂这样的问题。例如,优选从所述第1吐水口吐出的清洗水的量为从所述供水部供给的清洗水的量的60~90%。此外,优选所述碰撞壁从所述第1导水部的顶面起延伸存在至底面为止。此时,能够更切实地实现该碰撞壁与朝向第1导水部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的碰撞,进而能够更切实地将碰撞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到第2导水部。此外,优选将所述碰撞壁设置为与所述供水部的投影面的整体重叠,所述供水部的投影面为在从所述供水部进行的供水的方向上进行观察的所述供水部的投影面。此时,也能够更切实地实现该碰撞壁与朝向第1导水部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的碰撞,进而能够更切实地将碰撞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引导到第2导水部。此外,此时优选所述碰撞壁与所述第1导水部的内侧面抵接,且另一方面距所述第1导水部的外侧面而离开。由此,能够更顺利地实现向第1导水部的导水和向第2导水部的导水的双方。或者,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冲水大便器,具备:便器本体,对盆部进行限定;及导水路,形成在所述便器本体的内部,用于将清洗水引导到所述盆部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路具有:第1导水部,以对该导水路进行供水的供水部为起点,延伸存在至配置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一侧的第1吐水口;及第2导水部,配置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另一侧,延伸存在至位于比所述第1吐水口更靠后方的第2吐水口,所述供水部被设置在偏向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所述一侧的位置上,在从所述供水部向朝向所述第2导水部的方向上,进行向所述供水部的供水,在所述第2导水部的中途,设置有对从所述供水部朝向所述第2导水部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碰撞的碰撞壁,与所述碰撞壁碰撞的所述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1导水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供水部相对于盆部而被设置在偏向于左右任一的位置上,因此能够使冲水大便器在前后方向上紧凑化。此外,由于在第2导水部的中途设置有碰撞壁,因此能够将向第1导水部的导水量(即从第1吐水口的吐水量)与向第2导水部的导水量(即从第2吐水口的吐水量)的比例(分配比例)调整到希望的值。而且,由于针对向供水部的供水,可采用现有的周知的直线喷嘴等,因此也不会产生供水部的上游侧的结构向下方下垂这样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也优选从所述第1吐水口吐出的清洗水的量为从所述供水部供给的清洗水的量的60~90%。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优选所述碰撞壁从所述第2导水部的顶面起延伸存在至底面为止。此时,能够更切实地实现该碰撞壁与朝向第2导水部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冲水大便器,具备:/n便器本体,对盆部进行限定;/n及导水路,形成在所述便器本体的内部,用于将清洗水引导到所述盆部内,其特征在于,/n所述导水路具有:第1导水部,以对该导水路进行供水的供水部为起点,延伸存在至配置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一侧的第1吐水口;及第2导水部,延伸存在至配置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另一侧的第2吐水口,/n所述供水部被设置在偏向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所述一侧的位置上,/n在从所述供水部向朝向所述第1导水部的方向上,进行向所述供水部的供水,/n在所述第1导水部的中途,设置有对从所述供水部朝向所述第1导水部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碰撞的碰撞壁,/n与所述碰撞壁碰撞的所述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2导水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27 JP 2019-0985211.一种冲水大便器,具备:
便器本体,对盆部进行限定;
及导水路,形成在所述便器本体的内部,用于将清洗水引导到所述盆部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路具有:第1导水部,以对该导水路进行供水的供水部为起点,延伸存在至配置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一侧的第1吐水口;及第2导水部,延伸存在至配置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另一侧的第2吐水口,
所述供水部被设置在偏向于所述盆部的左右的所述一侧的位置上,
在从所述供水部向朝向所述第1导水部的方向上,进行向所述供水部的供水,
在所述第1导水部的中途,设置有对从所述供水部朝向所述第1导水部的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进行碰撞的碰撞壁,
与所述碰撞壁碰撞的所述清洗水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第2导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1吐水口吐出的清洗水的量为从所述供水部供给的清洗水的量的60~9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壁从所述第1导水部的顶面起延伸存在至底面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壁被设置为与所述供水部的投影面的整体重叠,所述供水部的投影面为在从所述供水部进行供水的方向上进行观察的所述供水部的投影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水大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壁与所述第1导水部的内侧面抵接,且另一方面距所述第1导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桃枝理彰,头岛周,高野聪士,森真树,
申请(专利权)人:TOTO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