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包括定位结构与铰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座与定位套,所述定位座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座靠近所述安装孔一端孔口的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圆形的基部,所述基部外表面上的边缘处沿边缘设置有一圈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套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定位套的中心开设有供铰刀穿过的定位孔。该维修工具采用铰刀钻削扩孔的方式削除掉导管孔内壁的磨损部分,并通过安装铜套来还原导管孔原本的尺寸,从而不用更换缸盖就完成对导管孔磨损的维修,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
,特别地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
技术介绍
气门是发动机配气机构的主要零部件,通过开启与关闭动作,实现将新鲜空气进入发动机气缸以及将燃烧废气排出发动机气缸。车辆行驶一定里程后,由于气门导杆在气门导管中长时间的频繁高速的往复运动,极易造成导管孔过度磨损,进而容易导致发动机故障。基于如今较为流行的模块化设计,目前发动机行业内相当一部分机型采用缸盖一体式导管,即将气门导管与气缸缸盖集成为一体。对于此类发动机,一旦出现导管孔过度磨损故障,维修时只能将气缸盖整体更换,维修成本极高。基于此,需要设计一种导管孔维修工具,针对导管孔的磨损进行维修,避免高成本地整体更换缸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可以针对导管孔内壁的磨损部位进行维修,进而不用整体更换缸盖,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维修成本。本技术的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包括定位结构与铰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座与定位套,所述定位座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座靠近所述安装孔一端孔口的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圆形的基部,所述基部外表面上的边缘处沿边缘设置有一圈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套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定位套的中心开设有供铰刀穿过的定位孔。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套与所述安装孔采用过盈配合。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靠近所述基部的末端部分为内径扩大的扩径段,所述铰刀的刀杆部分的直径等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所述铰刀设置有刀刃的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扩径段的内径。通过该实施方式,铰刀与定位结构的安装方式是由下至上穿过定位套,这样在进行导管孔维修时铰刀不会生向上的跳刀问题,从而消除了铰刀跳刀伤人的安全隐患。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套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一圈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直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通过该实施方式,定位套在装入安装孔中时,限位凸起对定位套的装入限制了深度,是装配深度更准确。同时,限位凸起处的定位套留在安装孔外部,方便后期的拆卸。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凸起的外径小于所述基部的直径,所述定位凸起的内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的内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座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为便于握持所述定位座的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外表面为沿周向连续且光滑的弧面。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铰刀采用自攻铰刀。通过该实施方式,自攻铰刀在旋转时自动下行完成导管孔的扩孔维修。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孔的内壁表面经过抛光处理。通过该实施方式,降低了定位孔内壁的表面粗糙度,减小了对铰刀旋转的摩擦阻力。上述技术特征可以各种适合的方式组合或由等效的技术特征来替代,只要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维修工具采用定位座与铰刀的组合,定位座通过与发动机缸盖上的现有结构进行配合来对铰刀进行定位,铰刀定位后插入导管孔并在外部气动风枪的驱动下对导管孔进行钻削加工,铰刀将导管孔的孔径扩大,进而将内壁的磨损部分削除掉,最后将准备好的铜套安装到扩径后的导管孔中完成导管孔的维修,铜套内径与导管孔原本的内径相同。本维修工具采用扩孔的方式削除掉导管孔内壁的磨损部分,并通过安装铜套来还原导管孔原本的尺寸,从而不用更换缸盖就完成对导管孔磨损的维修,大大降低了发动机的维修成本。同时,之后的产生的磨损问题通过更换铜套即可解决。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本技术的维修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了本技术的维修工具的定位座结构的剖视图;图3显示了本技术的维修工具的定位套结构的剖视图;图4显示了本技术的维修工具的使用时对应缸盖上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5显示了本技术的维修工具使用时与缸盖内部结构整体的剖视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附图标记:10-定位结构,11-定位座,111-安装孔,112-握持部,113-基部,114-定位凸起,12-定位套,121-限位凸起,122-定位孔,123-扩径段,20-铰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包括定位结构10与铰刀20,定位结构10包括定位座11与定位套12,定位座11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111,定位座11靠近安装孔111一端孔口的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圆形的基部113,基部113外表面上的边缘处沿边缘设置有一圈定位凸起114,定位套12设置于安装孔111中,定位套12的中心开设有供铰刀20穿过的定位孔122。具体地,维修工具在使用时,如附图图4与图5所示。将待维修缸盖底面朝上水平放置,保持气门座圈方向向上。先将定位套12安装到定位座11中,将铰刀20装配至定位结构10中,而后将定位结构10安装至气门座圈处,铰刀20通过气门座圈处伸入至缸盖内部的导管孔中。定位结构10具体安装为,定位凸起114伸入至气门座圈内孔中且其外圆周面与气门座圈内孔孔壁接触,基部113边缘位于定位凸起114外侧的表面与气门座圈处的缸盖表面接触,整个定位结构10安装完毕。而后将铰刀20顶部刀杆安装到外部的气动风枪上,气动风枪带动铰刀20旋转来对导管孔的内壁进行钻削扩孔,最后,将事先准备好的铜套安装到扩孔后的导管孔中完成维修,铜套内径等于导管孔原来的内径。整个维修过程中,操作人员一只手稳定定位结构10,另一只手控制启动风枪以及铰刀20的钻削操作。优选地,定位凸起114的外径小于基部113的直径,定位凸起114的内径大于安装孔111的内径。优选地,定位套12与安装孔111采用过盈配合。优选地,铰刀20采用自攻铰刀20。自攻铰刀具备自攻功能,在进行钻削时会自动进刀,无需操作人员施加进刀的压力,进一步简化维修操作。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孔122靠近基部113的末端部分为内径扩大的扩径段123,铰刀20的刀杆部分的直径等于定位孔122的内径,铰刀20设置有刀刃的部分的直径大于定位孔122的内径且小于扩径段123的内径。具体地,扩径段123的设计使得铰刀20只能由下至上配合到定位套12中并且铰刀20刀刃一端无法向上穿出定位套12,该单向安装设计的目的是防止铰刀20在旋转过程中因为跳刀而完全向上脱出定位套12,进而避免了因为铰刀20跳刀而伤人的事故的发生。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套12远离基部113的一端外壁上沿周向设置有一圈限位凸起121,限位凸起121的直径大于安装孔111的内径。具体地,定位套12在装入安装孔111中时,限位凸起121对定位套12的装入限制了深度,是装配深度更准确。同时,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结构与铰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座与定位套,所述定位座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座靠近所述安装孔一端孔口的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圆形的基部,所述基部外表面上的边缘处沿边缘设置有一圈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套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定位套的中心开设有供铰刀穿过的定位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结构与铰刀,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座与定位套,所述定位座的中心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定位座靠近所述安装孔一端孔口的部分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圆形的基部,所述基部外表面上的边缘处沿边缘设置有一圈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套设置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定位套的中心开设有供铰刀穿过的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与所述安装孔采用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缸盖气门导管孔维修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靠近所述基部的末端部分为内径扩大的扩径段,所述铰刀的刀杆部分的直径等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所述铰刀设置有刀刃的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且小于所述扩径段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斌,荣启银,狄志慧,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福田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