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工艺,属于涤纶短纤维生产
技术介绍
涤纶短纤维的生产过程包括聚酯熔体合成和熔体纺丝两部分,现有的熔体纺丝生产工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纺丝上油问题:油膜在上油环内分布不均匀,导致纺出的丝质量不均匀,出现较多弱丝,不匀率高,在后续生产过程中出现易断、起毛等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生产节奏和产品质量;2、尾巴丝处理问题:在纺丝修板过程中会产生丝束僵块,整根丝束尾部也存在比较硬的结块,这些僵块或结块统称为尾巴丝,在整根丝束连续生产到尾部时,由于没有及时有效的报警处理方法,造成尾巴丝的硬块进入后道生产设备,引起设备故障停机;而且尾巴丝一旦混入成品包,会造成产品品质下降;3、卷曲机丝幅不均匀问题:丝束进入卷曲机卷曲时,由于丝束的幅宽存在波动,造成卷曲辊的两边丝束厚度不均匀,有的过厚有的过薄,造成卷曲过程不正常容易引起卷曲机故障而停机;4、纺丝切断问题:更换切断机刀片时需要停机,影响生产节奏,刀片发生异常断落时无法报警处理;5、异常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工艺是基于一种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线实现的,所述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线包含纺丝机(9)、上油环(10)、储丝箱(11)、导丝架(12)、尾巴丝报警装置(13)、卷曲机(14)、丝束调幅装置(15)、纺丝切断机(16)和打包机(17);所述纺丝机(9)、上油环(10)、储丝箱(11)、导丝架(12)、卷曲机(14)、纺丝切断机(16)和打包机(17)按先后顺序依次设置;/n所述上油环(10)包含底盘(10.1)和顶盖(10.2);所述顶盖(10.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盘(10.1)上;所述底盘(10.1)外圈设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工艺是基于一种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线实现的,所述短纤维成品后道生产线包含纺丝机(9)、上油环(10)、储丝箱(11)、导丝架(12)、尾巴丝报警装置(13)、卷曲机(14)、丝束调幅装置(15)、纺丝切断机(16)和打包机(17);所述纺丝机(9)、上油环(10)、储丝箱(11)、导丝架(12)、卷曲机(14)、纺丝切断机(16)和打包机(17)按先后顺序依次设置;
所述上油环(10)包含底盘(10.1)和顶盖(10.2);所述顶盖(10.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盘(10.1)上;所述底盘(10.1)外圈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进油口(10.3);底盘(10.1)内圈设有储油腔(10.4);所述底盘(10.1)和顶盖(10.2)的内圈边缘形成溢油缝(10.5);所述进油口(10.3)与储油腔(10.4)相连通;所述储油腔(10.4)与溢油缝(10.5)相贯通;
所述导丝架(12)包含导丝支架(12.1)、导丝支撑横杆(12.2)和导丝环(12.3);所述导丝支撑横杆(12.2)横向设置在导丝支架(12.1)上,导丝支撑横杆(12.2)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凹槽(12.2.1);所述导丝环(12.3)滑动设置在上下导丝支撑横杆(12.2)的凹槽(12.2.1)内,导丝环(12.3)的内圈为通孔结构;
所述尾巴丝报警装置(13)包含尾巴丝档杆(13.1)和尾巴丝传感器(13.2);所述尾巴丝档杆(13.1)设置在导丝支架(12.1)上的前侧位置;所述尾巴丝传感器(13.2)安装在尾巴丝档杆(13.1)上;
所述丝束调幅装置(15)包含调幅底座(15.1)、左调幅机构(15.2)和右调幅机构(15.3);所述丝束调幅装置(15)设置在卷曲机(14)入口处;所述调幅底座(15.1)的左侧设有螺纹通孔(15.1.1),调幅底座(15.1)的底面上设有通孔槽(15.1.2);所述左调幅机构(15.2)和右调幅机构(15.3)分别滑动设置在调幅底座(15.1)的底面上;所述左调幅机构(15.2)包含左丝杆(15.2.1)、左连杆(15.2.2)、左定位销(15.2.3)、左限位销(15.2.4)和左挡板(15.2.5);所述左挡板(15.2.5)安装在左连杆(15.2.2)的顶面上;所述左连杆(15.2.2)通过左定位销(15.2.3)安装在调幅底座(15.1)的底面上,左连杆(15.2.2)与调幅底座(15.1)的底面滑动接触,左连杆(15.2.2)以左定位销(15.2.3)为中心可旋转运动;左连杆(15.2.2)的上端安装有左限位销(15.2.4),左限位销(15.2.4)嵌置在调幅底座(15.1)底面的通孔槽(15.1.2)内;左连杆(15.2.2)的下端与左丝杆(15.2.1)的右端相铰接;左丝杆(15.2.1)的左端设置在调幅底座(15.1)左侧螺纹通孔(15.1.1)内;所述右调幅机构(15.3)包含右丝杆(15.3.1)、右连杆(15.3.2)、右定位销(15.3.3)、右限位销(15.3.4)和右挡板(15.3.5);所述右挡板(15.3.5)安装在右连杆(15.3.2)的顶面上;所述右连杆(15.3.2)通过右定位销(15.3.3)安装在调幅底座(15.1)的底面上,右连杆(15.3.2)与调幅底座(15.1)的底面滑动接触,右连杆(15.3.2)以右定位销(15.3.3)为中心可旋转运动;右连杆(15.3.2)的上端安装有右限位销(15.3.4),右限位销(15.3.4)嵌置在调幅底座(15.1)底面的通孔槽(15.1.2)内;右连杆(15.3.2)的下端与右丝杆(15.3.1)的右端相铰接;右丝杆(15.3.1)的左端设置在调幅底座(15.1)左侧螺纹通孔(15.1.1)内;
所述纺丝切断机(16)包含回转平台(16.1)、切丝装置(16.2)、金属探测装置(16.3)和收料斗(16.4);所述切丝装置(16.2)安装在回转平台的左右两侧;所述金属探测装置(16.3)设置在右侧切丝装置(16.2)的正下方;所述收料斗(16.4)设置在金属探测装置(16.3)的正下方,收料斗(16.4)的前侧面安装有倾斜漏斗(16.4.1);所述回转平台(16.1)包含回转底座(16.1.1)、回转轴(16.1.2)、回转臂(16.1.3)和回转传动机构(16.1.4);所述回转轴(16.1.2)上部左右各安装一个回转臂(16.1.3),回转轴(16.1.2)的下部通过锥形轴承安装在回转底座(16.1.1)上;所述回转传动机构(16.1.4)安装在回转底座(16.1.1)内部,并与回转轴(16.1.2)的下端相连;所述切丝装置(16.2)包含切丝刀盘(16.2.1)、刀片(16.2.2)和落料筒(16.2.3);所述刀片(16.2.2)均匀安装在切丝刀盘(16.2.1)上;切丝刀盘(16.2.1)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世强,金佳慧,何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