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63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包括均为空心结构的冷却底模、冷却侧模和冷却凸模,所述冷却底模的内腔与冷却凸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冷却底模上设置有第一水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水循环装置用于将冷却水填充至冷却底模及冷却凸模的内腔,所述冷却凸模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凸模侧壁降温的第二水循环装置,所述冷却侧模设置有至少两块,各冷却侧模上设置有与冷却侧模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三水循环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冷却底模、冷却侧模和冷却凸模相互组合,提高了冷却效率;冷却侧模设置有多块,各冷却侧模设置有第三水循环装置,提高了冷却速度;第一水循环装置及第二水循环装置配合使用,提高了冷却底模及冷却凸模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温合金冶炼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高温合金是指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及一定应力作用下长期工作的一类金属材料,并具有较高的高温强度,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良好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综合性能。同时还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基于上述性能特点,且高温合金的合金化程度较高,又被称为“超合金”,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舰船的一种重要材料,镍基高温合金在整个高温合金领域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广泛地用来制造航空喷气发动机、各种工业燃气轮机最热端部件。能否制成优质的镍基高温合金,前端母合金的生产工艺尤为关键。目前生产镍基高温合金的传统工艺主要是采用真空感应熔炼炉熔炼铸锭工艺,将镍、铬等各类原材料放入真空感应炉中的坩埚内熔化,再浇注到水冷铁模中进行冷却,水冷模具上方放置刚玉材质的保护套防止合金液体击穿模具。目前传统工艺采用铁质的水冷模具冷却速度稍慢,影响高温合金的使用寿命;铁质水冷模具遇水容易腐蚀生锈,长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刚玉材质的保护套在合金浇注过程中容易破裂,合金液有击穿水冷模具的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冷却效果好的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包括均为空心结构的冷却底模、冷却侧模和冷却凸模,所述冷却底模的内腔与冷却凸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冷却底模上设置有第一水循环装置,所述第一水循环装置用于将冷却水填充至冷却底模及冷却凸模的内腔,所述冷却凸模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凸模侧壁降温的第二水循环装置,所述冷却侧模设置有至少两块,各冷却侧模上设置有与冷却侧模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三水循环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贯穿冷却底模侧壁,另一端位于冷却底模的内腔,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冷却底模的侧壁,另一端位于冷却凸模的内腔顶部。优选的,所述第二水循环装置包括为一体结构的第二进水管、冷却部及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均贯穿冷却底模的侧壁,所述冷却部为螺旋状并紧贴冷却凸模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三水循环装置包括第三进水管和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与冷却侧模的内腔连通并位于冷却侧模的下端,所述第三出水管与冷却侧模的内腔连通并位于冷却侧模的上端。优选的,所述冷却侧模能够无缝拼接在一起,且各冷却侧模相互可拆卸连接。优选的,所述冷却凸模的顶端设置有用于承接浇注高温合金的保护套。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上端面为半球圆弧形结构,所述保护套的下端设有与冷却凸模的顶端相适配的凹槽。优选的,所述保护套为石墨材质。优选的,所述冷却底模、冷却侧模及冷却凸模均为铜材质。优选的,所述冷却侧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本技术中,采用冷却底模、冷却侧模及冷却凸模相互组合的方式,实现模块化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方便取出冷却后的合金;冷却侧模设置有多个,各冷却侧模对应设置有独立的第三水循环装置,多个第三水循环装置同时工作,能够提高冷却水的吸热效率,加快冷却速度;第一水循环装置能够使冷却底模及冷却凸模被无死角冷却,保证冷却均匀,第二水循环装置能够加快冷却凸模的吸热效率,从而提高本技术的冷却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冷却底模、12冷却侧模、13冷却凸模、14第一水循环装置、141第一进水管、142第一出水管、15第二水循环装置、151第二进水管、152冷却部、153第二出水管、16第三水循环装置、161第三进水管、162第三出水管、17保护套、18加强筋、19工作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至图2,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包括均为空心结构的冷却底模11、冷却侧模12和冷却凸模13,冷却底模11的内腔与冷却凸模13的内腔相连通,冷却底模11上设置有第一水循环装置14,第一水循环装置14用于将冷却水填充至冷却底模11及冷却凸模13的内腔,冷却凸模13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凸模13侧壁降温的第二水循环装置15,冷却侧模12设置有至少两块,各冷却侧模12上设置有与冷却侧模12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三水循环装置16;在本技术中,采用冷却底模11、冷却侧模12及冷却凸模13相互组合的方式,实现模块化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方便取出冷却后的合金;冷却侧模12设置有多个,各冷却侧模12对应设置有独立的第三水循环装置16,多个第三水循环装置16同时工作,能够提高冷却水的吸热效率,加快冷却速度;第一水循环装置14能够使冷却底模11及冷却凸模13被无死角冷却,保证冷却均匀,第二水循环装置15能够加快冷却凸模13的吸热效率,从而提高本技术的冷却速度。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还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第一水循环装置14包括第一进水管141和第一出水管142,第一进水管141的一端贯穿冷却底模11侧壁,另一端位于冷却底模11的内腔,第一出水管142的一端贯穿冷却底模11的侧壁,另一端位于冷却凸模13的内腔顶部,冷却水从第一进水管141进入冷却底模11,从第一出水管流出,采用低进高出的方式,确保冷却底模11及冷却凸模13的内腔一直填充满冷却水,当冷却水没过第一出水管142的管口时,冷却水自动从第一出水管142流出,实现冷却水循环,使冷却效果均匀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141处设置有水泵(本实施例未画出),能够有效将冷却水抽至冷却底模11及冷却凸模13内,第一进水管141及第一出水管142都连接到冷却水池(未画出),保证冷却水循环使用。第二水循环装置15包括为一体结构的第二进水管151、冷却部152及第二出水管153,第二进水管151和第二出水管153均贯穿冷却底模11的侧壁,冷却部152为螺旋状并紧贴冷却凸模13的内壁,冷却部152能够有效的加快冷却凸模13侧壁的冷却速度,提高整体的冷却效率,减少冷却时间;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水管151位于第二出水管153的下方,冷却水从下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空心结构的冷却底模(11)、冷却侧模(12)和冷却凸模(13),所述冷却底模(11)的内腔与冷却凸模(13)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冷却底模(11)上设置有第一水循环装置(14),所述第一水循环装置(14)用于将冷却水填充至冷却底模(11)及冷却凸模(13)的内腔,所述冷却凸模(13)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凸模(13)侧壁降温的第二水循环装置(15),所述冷却侧模(12)设置有至少两块,各冷却侧模(12)上设置有与冷却侧模(12)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三水循环装置(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空心结构的冷却底模(11)、冷却侧模(12)和冷却凸模(13),所述冷却底模(11)的内腔与冷却凸模(13)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冷却底模(11)上设置有第一水循环装置(14),所述第一水循环装置(14)用于将冷却水填充至冷却底模(11)及冷却凸模(13)的内腔,所述冷却凸模(13)上设置有用于对冷却凸模(13)侧壁降温的第二水循环装置(15),所述冷却侧模(12)设置有至少两块,各冷却侧模(12)上设置有与冷却侧模(12)的内腔相连通的第三水循环装置(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循环装置(14)包括第一进水管(141)和第一出水管(142),所述第一进水管(141)的一端贯穿冷却底模(11)侧壁,另一端位于冷却底模(11)的内腔,所述第一出水管(142)的一端贯穿冷却底模(11)的侧壁,另一端位于冷却凸模(13)的内腔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高温合金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循环装置(15)包括为一体结构的第二进水管(151)、冷却部(152)及第二出水管(153),所述第二进水管(151)和第二出水管(153)均贯穿冷却底模(11)的侧壁,所述冷却部(152)为螺旋状并紧贴冷却凸模(13)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权兵郑波林昊郭庭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江钨浩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