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596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包括炉体内设置有空腔,炉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待处理零件的入口和出口,炉体内按工序依次设置有夹持单元、清洗单元、第一干燥单元、加热单元、冷却单元、第二干燥单元,炉体入口与夹持单元对应,第二干燥单元与炉体出口对应;动力单元包括有电机,电机同时为夹持单元、清洗单元、第一干燥单元、冷却单元、第二干燥单元提供动力;加热单元电性连接电源;夹持单元可沿待处理零件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并完成待处理零件的夹持、松开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夹持单元夹持零件前移,通过对零件进行清洗、第一次干燥、加热、冷却、二次干燥,对管状零件进行淬火及干燥,有较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
技术介绍
淬火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从而获得以马氏体或贝氏体或奥氏体为主的不平衡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方法。感应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将工件进行加热,之后对加热后的工件快速冷却的一种淬火方式。现有管状零件的淬火炉不足之处在于:1、现有的淬火炉通过多个动力源分别带动零件前移、冷却和干燥,提高了成本,同时不便于保证加工工艺的同步性;2、现有的淬火炉通过设置多个且单独的动力带动零件前移,增加了设备的空间占用和成本,同时也不便于后期零件的维护;3、现有的淬火炉并没有包括同一动力带动热处理之前的零件清洗和零件干燥,热处理时的待加工零件表面的杂质将会影响热处理的质量;4、现有的淬火炉冷却加热后的零件时,将产生的热气直接排入空气中,浪费了能量,同时热气还有烫伤人的风险;5.现有的淬火炉的通过传感器控制夹持组件夹持零件前移,传感器的可靠性比机械传动夹持前移的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用于实现对待处理零件进行夹持前移、清洗、干燥、热处理、冷却和二次干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炉体,炉体设置有空腔,炉体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待处理零件的入口和出口,炉体内按工序依次设置有夹持单元、清洗单元、第一干燥单元、加热单元、冷却单元、第二干燥单元,炉体入口与夹持单元对应,第二干燥单元与炉体出口对应;动力单元包括有电机,所述电机同时为夹持单元、清洗单元、第一干燥单元、冷却单元、第二干燥单元提供动力;所述加热单元电性连接电源;所述夹持单元可沿待处理零件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并完成待处理零件的夹持、松开功能。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环形加热器、淬火控制器;所述淬火控制器设置在炉体内,所述环形加热器通过固定杆固定在炉体内,待处理的零件可滑动的穿过环形加热器,所述环形加热器电性连接淬火控制器,所述淬火控制器电性连接电源。作为优选,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往复运动组件和松紧组件;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在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可滑动的设置在炉体内底面上,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可沿待处理零件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并带动松紧组件可对待处理零件进行夹持和松开。作为优选,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包括转轮、第一连接杆、支撑板、第一支撑柱、第一夹紧块、第二夹紧块、导轨、第一套筒、传动杆;所述转轮设置在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一连接杆一端转动设置在转轮的偏心位置,另一端通过第一套筒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板的侧壁的传动杆上;所述炉体内底面设置有导轨,所述支撑板可滑动的安装在导轨上;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松紧组件连接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所述松紧组件在往复运动的带动下使所述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可松紧的夹持在待处理零件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设置在靠近炉体入口处的炉体内。作为优选,所述松紧组件包括:直齿段、第一齿轮、第一转轴、安装板、内啮合棘轮、第二齿轮、第二齿条、滑块、第一安装块、弹簧、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二套筒、第二支撑柱、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所述安装板通过凸台固定在炉体内底面上,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直齿段,所述直齿段的齿排列方向与支撑板的滑动方向一致;第二齿条固定在滑块侧壁,滑块垂直于支撑板可滑动的套在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直齿段的高度高于第二齿条的底部齿的高度,小于第二齿条顶部齿的高度;直齿段上啮合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转动中心固定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另一端安装有带内啮合棘轮的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一转轴上可转动的套有第二套筒,第二套筒的外壁固定有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上;第一支撑柱上端穿出滑块并在顶端面固定有第一安装板,弹簧一端固定在滑块的顶端面上,另一固定在第一安装块上,弹簧套设在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一安装块上部垂直于第二齿条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设置有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夹紧块,所述第三转轴上转动设置有第二夹紧块;第一连杆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夹紧块,另一端转动连接滑块侧壁,第二连杆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夹紧块,另一端转动连接滑块侧壁;所述直齿段的长度为n,所述支撑板的最大运动距离为m,所述m/2<n<m。作为优选,所述清洗单元包括;第一水泵、蓄水池、第一水管、第一环形喷水件、第一储水腔、第一喷嘴、第一过滤池、第三支撑柱、第二水管、第一过滤网、第三水管;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炉体内底面上,所述第一水泵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炉体下方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通过贯通炉体底面的第一水管连接第一水泵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端通过第三水管连通第一环形喷水件的第一储水腔,所述第一环形喷水件内壁还设置有连通第一储水腔的第一喷嘴;所述第一环形喷水件设置在第一夹紧块和环形加热器之间的炉体内,待处理的零件可滑动的穿过第一环形喷水件;所述第一环形喷水件下方有第一过滤池,所述第一过滤池设置在炉体内底面上,所述第一环形喷水件通过第三支撑柱固定在第一过滤池上;所述第一过滤池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池内底面设置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一端连通第一过滤池,另一端穿过炉体内底面连接蓄水池。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干燥单元包括第一环形轴、第一叶片、第一壳体、第四支撑柱、第一出气孔、第一腔体、第一气管、气泵、集气罩、挡板一;第一环形轴,所述第一环形轴设置在第一环形喷水件和环形加热器之间的炉体内,待处理的零件可滑动的穿过第一环形轴;所述第一环形轴一端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另一端设置有挡板一,所述第一环形轴、挡板一与第一壳体配合形成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固定在第一环形轴上,所述第一环形轴上设置有贯通内外壁的若干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壳体通过第四支撑柱固定在炉体内;第一气管一端连接第一壳体外壁并连通第一腔体,另一端连接气泵的出气端,所述气泵的进气端通过气管连通集气罩,所述集气罩固定在冷却单元的冷却端上方的炉体内,所述气泵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干燥单元包括第二环形轴、第二壳体、第二腔体、第二叶片、第二出气孔、第五支撑柱、第二气管、挡板二;第二环形轴,所述第二环形轴设置在靠近炉体出口的炉体内,待处理的零件可滑动的穿过第二环形轴;所述第二环形轴一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环形轴另一端设置有挡板二,所述第二环形轴、挡板二与第二壳体配合形成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内设置有若干第二叶片,所述第二叶片固定在第二环形轴上,所述第二环形轴上设置有贯通内外壁的若干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壳体通过第五支撑柱固定在炉体内;所述气泵的出气端还连接有第二气管,所述第二气管另一端连接第二壳体外壁并连通第二腔体。作为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炉炉包括炉体(1),炉体(1)设置有空腔,炉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待处理零件的入口和出口,炉体(1)内按工序依次设置有夹持单元(81)、清洗单元(82)、第一干燥单元(83)、加热单元(84)、冷却单元(85)、第二干燥单元(86),炉体(1)入口与夹持单元(81)对应,第二干燥单元(86)与炉体(1)出口对应;/n动力单元包括有电机(51),所述电机(51)同时为夹持单元(81)、清洗单元(82)、第一干燥单元(83)、冷却单元(85)、第二干燥单元(86)提供动力;/n所述加热单元(84)电性连接电源;/n夹持单元(81)可沿待处理零件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并完成待处理零件的夹持、松开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炉炉包括炉体(1),炉体(1)设置有空腔,炉体(1)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有用于穿过待处理零件的入口和出口,炉体(1)内按工序依次设置有夹持单元(81)、清洗单元(82)、第一干燥单元(83)、加热单元(84)、冷却单元(85)、第二干燥单元(86),炉体(1)入口与夹持单元(81)对应,第二干燥单元(86)与炉体(1)出口对应;
动力单元包括有电机(51),所述电机(51)同时为夹持单元(81)、清洗单元(82)、第一干燥单元(83)、冷却单元(85)、第二干燥单元(86)提供动力;
所述加热单元(84)电性连接电源;
夹持单元(81)可沿待处理零件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并完成待处理零件的夹持、松开功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单元包括:环形加热器(2)、淬火控制器(3);所述淬火控制器(3)设置在炉体(1)内,所述环形加热器(2)通过固定杆(87)固定在炉体(1)内,待处理的零件可滑动的穿过环形加热器(2),所述环形加热器(2)电性连接淬火控制器(3),所述淬火控制器(3)电性连接电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往复运动组件和松紧组件;所述往复运动组件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在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上,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可滑动的设置在炉体(1)内底面上,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可沿待处理零件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并带动松紧组件可对待处理零件进行夹持和松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运动组件包括转轮(4)、第一连接杆(5)、支撑板(6)、第一支撑柱(7)、第一夹紧块(8)、第二夹紧块(9)、导轨(15)、第一套筒(16)、传动杆(17);
所述转轮(4)设置在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端上,第一连接杆(5)一端转动设置在转轮(4)的偏心位置,另一端通过第一套筒(16)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板(6)的侧壁的传动杆(17)上;
所述炉体(1)内底面设置有导轨(15),所述支撑板(6)可滑动的安装在导轨(15)上;
所述支撑板(6)上设置有第一支撑柱(7),所述第一支撑柱(7)通过松紧组件连接第一夹紧块(8)和第二夹紧块(9),所述松紧组件在往复运动的带动下使所述第一夹紧块(8)和第二夹紧块(9)可松紧的夹持在待处理零件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夹紧块(8)和第二夹紧块(9)设置在靠近炉体(1)入口处的炉体(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紧组件包括:直齿段(10)、第一齿轮(11)、第一转轴(12)、安装板(13)、内啮合棘轮(14)、第二齿轮(18)、第二齿条(19)、滑块(20)、第一安装块(21)、弹簧(22)、第二转轴(23)、第三转轴(24)、第二套筒(36)、第二支撑柱(43)、第一连杆(74)、第二连杆(75);
所述安装板(13)通过凸台固定在炉体(1)内底面上,所述安装板(13)上设置有直齿段(10),所述直齿段(10)的齿排列方向与支撑板(6)的滑动方向一致;第二齿条(19)固定在滑块(20)侧壁,滑块(20)垂直于支撑板(6)可滑动的套在第一支撑柱(7)上,所述直齿段(10)的高度高于第二齿条(19)的底部齿的高度,小于第二齿条(19)顶部齿的高度;直齿段(10)上啮合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的转动中心固定有第一转轴(12),第一转轴(12)的另一端安装有带内啮合棘轮(14)的第二齿轮(18),第二齿轮(18)与第二齿条(19)啮合;第一转轴(12)上可转动的套有第二套筒(36),第二套筒(36)的外壁固定有第二支撑柱(43),第二支撑柱(43)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板(6)上;
第一支撑柱(7)上端穿出滑块(20)并在顶端面固定有第一安装板(21),弹簧(22)一端固定在滑块(20)的顶端面上,另一固定在第一安装块(21)上,弹簧(22)套设在第一支撑柱(7)上;
所述第一安装块(21)上部垂直于第二齿条(19)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设置有第二转轴(23)和第三转轴(24),所述第二转轴(23)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夹紧块(8),所述第三转轴(24)上转动设置有第二夹紧块(9);
第一连杆(74)一端转动连接第一夹紧块(8),另一端转动连接滑块(20)侧壁,第二连杆(75)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夹紧块(9),另一端转动连接滑块(20)侧壁;所述直齿段(10)的长度为n,所述支撑板(6)的最大运动距离为m,所述m/2<n<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管状零件的淬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单元包括;第一水泵(25)、蓄水池(26)、第一水管(27)、第一环形喷水件(28)、第一储水腔(29)、第一喷嘴(30)、第一过滤池(31)、第三支撑柱(32)、第二水管(33)、第一过滤网(34)、第三水管(35);
所述第一水泵(25)设置在炉体(1)内底面上,所述第一水泵(25)的动力输入端连接动力单元的动力输出端;
所述炉体(1)下方有蓄水池(26),所述蓄水池(26)通过贯通炉体(1)底面的第一水管(27)连接第一水泵(25)的进水端,所述第一水泵(25)的出水端通过第三水管(35)连通第一环形喷水件(28)的第一储水腔(29),所述第一环形喷水件(28)内壁还设置有连通第一储水腔(29)的第一喷嘴(30);
所述第一环形喷水件(28)设置在第一夹紧块(8)和环形加热器(2)之间的炉体内,待处理的零件可滑动的穿过第一环形喷水件(28);
所述第一环形喷水件(28)下方有第一过滤池(31),所述第一过滤池(31)设置在炉体(1)内底面上,所述第一环形喷水件(28)通过第三支撑柱(32)固定在第一过滤池(31)上;
所述第一过滤池(31)内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波谢洪砖杨天虹谯中昂伍元祥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江工业炉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