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混料装置、长抽吸管和输送装置,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所述混料箱为矩形空箱,上部设有喇叭状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下部设置有进料阀门,所述混料箱中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密集排列的小孔,所述混料箱中下部设有短抽吸管,所述短抽吸管为7字型,其长段伸入混料箱中且贴在混料箱内壁上,短段通过固定件露于混料箱外与长抽吸管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是“设备不动——人动”的思路,在淹水水田较为方便地开展施工作业,克服现有设备不仅较重而且须另外携带部分土壤修复药剂,使得设备因很容易陷入淤泥中而难以作业的缺点,同时减少了粉尘飘散,保护了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
本技术属于土壤修复器具
,具体涉及一种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中华人名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与实施,各地开展了越来越多的土壤修复项目。在农田土壤修复治理中,为了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经常会采用撒施机向农田中施用特定的土壤修复药剂。目前,在拖拉机后加挂撒施斗是最常用的施用方式,即通过拖拉机的动力运输和撒施土壤修复药剂。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810836602.9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包括储料斗、主体框架、抛洒器和动力转换器,所述储料斗放置于主体框架上,所述储料斗底部具有出料口,所述主体框架底部具有底托架,所述底托架上安装有抛洒器,所述抛洒器顶部与储料斗的出料口相对应,所述抛洒器底部设有动力转换器,所述底托架上安装有动力输入辊,所述动力输入辊与动力转换器动力连接,所述动力转换器用于将动力输入辊转换输出至抛洒器并驱动抛洒器工作;所述主体框架靠近动力输入辊的一侧设有若干个悬挂接头。针对旱地也有一些推动式撒施设备。如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1821256248.4公开了一种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剂的撒施设备,包括料框,料框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料框的内部设置有与其相适配的出料辊,出料辊的底部贯穿料框且延伸至其外部,出料辊的表面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出料槽,出料辊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滚轴,该新型通过出料辊、出料槽、滚轴、支撑杆、第一传动轮、驱动电机、驱动轴、第二传动轮、第一皮带、连接杆、连接板、撒料盘、撒料轴、第一锥形齿轮、轴承、第二锥形齿轮、转轴、第三传动轮与第二皮带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剂的撒施。然而,农田土壤修复治理的场景非常复杂,在具体修复治理实践中存在着较多的淹水水田情况。上述设备应用在淹水水田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一、由于淹水水田的泥土松软,承载能力较小,设备在淹水水田中难以移动;二、难以进行大面积作业;三、施用粉状土壤修复药剂时飘散的粉尘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以再盐水水田场景下应用、操作方便、作业过程中粉尘较少的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通过设置混料装置、长抽吸管和输送装置,采用“设备不动而人动”的方法将土壤修复药剂均匀喷施于水田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混料装置、长抽吸管和输送装置,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所述混料箱为矩形空箱,上部设有喇叭状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下部设置有进料阀门,用于控制进料口中土壤修复药剂落入混料箱中的速度,所述混料箱中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密集排列的小孔,设置小孔主要用于淹水水田中的水流入混料箱内,所述混料箱中下部设有短抽吸管,所述短抽吸管一端固定在混料箱底部,另一端露于混料箱外用于连接长抽吸管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短抽吸管为7字型,其长段伸入混料箱中且贴在混料箱内壁上,短段通过固定件露于混料箱外与长抽吸管相连。设置短抽吸管为7字型目的是不会挡住从进料口进入的药剂向下落入且用料最少,防止短抽吸管在混料箱中过长造成弯折,使初步混合药剂无法通过短抽吸管。进一步地,所述小孔直径为5-10mm,最下排小孔距离混料箱底部5-10cm,用于淹水水田中的水流入混料箱中并过滤掉水中的机械杂质。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箱侧壁上部设有开口,用于观察混料箱中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混料箱外部侧壁上设有用于移动混料箱的抬杆,用于起抬整个混料箱,起到移动混料箱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水泵和喷射管,所述水泵为燃油自吸泵,功率为1~2kw,所述水泵包括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长抽吸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出口与喷射管的一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水泵固定于框架上,用于保护水泵并为水泵提供载体。进一步地,所述喷射管为软管或消防水袋,用于折叠和多条串联使用。上述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的使用方法如下:S1、在淹水水田的一角挖一个深5-10cm、面积为1m2的坑,并将混料箱置于水坑内,使水田中水通过小孔流入混料箱中;S2、用长抽吸管将混料箱和水泵连接,将喷射管的一端连接于水泵出口处;S3、关闭进料阀门,将土壤修复药剂导入进料口,通过进料阀门控制土壤修复药剂进入混料箱的速度;S4、将喷射管水口拖至相应待工作区域,启动水泵,打开进料阀门,控制喷射管出水口向待工作区喷施土壤修复药剂浆液。在一个施工区域撒施完毕后,拆卸长抽吸管和喷射管,利用运输工具将设备运至下一个施工单元相应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即可。本申请的工作原理如下:施工前,作业人员计算好每亩需要使用的土壤修复剂的总量,关闭进料阀门,将土壤修复剂倒入喇叭状进料口内,启动水泵,土壤修复剂在一定的速度下进入混料箱后可以随着混料箱内的水的扰动进行初步水混,随后进入到短抽吸管和长抽吸管中,在管中湍流作用和水泵的搅动下二次混合,形成浆液。操作过程中,药剂-水浆液会被抽吸管源源不断的抽走,形成负压,因此外面的水会持续地进入混料箱里面,而里面的水不会往外流,这样药剂随水走,不会存在药剂外流的问题。本申请中土壤修复剂的浓度无需精确控制到固定量的土壤修复剂溶于固定量水中,因为在操作过程中,只要每亩施用的土壤修复剂总量(干重)达到即可,水只是起一个载体的作用。作业人员会根据用料的多少来决定在某一块田里的停留时间,直到药剂用量达到设定的数量为止。本申请使用过程中需要作业人员共2名,其中控制员兼上料员1名,喷射管操作员1名,上料员控制土壤修复剂进入混料箱的速度,同时上料,直至药剂用量达到设定的用量时停止,在固定的施工单元内实现连续作业。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提供的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可在淹水水田中作业,采用的是“设备不动——人动”的思路,即让混合装置和水泵均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由人掌控喷射管口站在田埂上即可将土壤修复药剂浆液施用到田块相应位置,这样就可以在淹水水田较为方便地开展施工作业,克服现有设备不仅较重而且须另外携带部分土壤修复药剂,使得设备因很容易陷入淤泥中而难以作业的缺点。(2)本技术采用多点移动式操作,即将一个修复区域划分成多施工单元,每个施工单元施工结束后将设备移到下一个单元继续施工。喷射管长度可达50m,按照其作为撒施半径来看,每个施工单元的面积可达11.8亩。另外,设备总体较轻,可快速移动,每天可开展6-8个施工单元(约合70-94亩)淹水水田的作业,实现大面积淹水水田作业。(3)本技术通过混料装置先行将土壤修复药剂与水混合,且后续经过水管和水泵的进一步混合,形成浆液,大大减少了粉末分散的情况,保护了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混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3为水泵结构示意图;图4为长抽吸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喷射管结构示意图;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混料装置、长抽吸管和输送装置,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所述混料箱为矩形空箱,上部设有喇叭状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下部设置有进料阀门,所述混料箱中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密集排列的小孔,所述混料箱中下部设有短抽吸管,所述短抽吸管一端固定在混料箱底部,另一端露于混料箱外用于连接长抽吸管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混料装置、长抽吸管和输送装置,所述混料装置包括混料箱,所述混料箱为矩形空箱,上部设有喇叭状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下部设置有进料阀门,所述混料箱中下部侧壁上设有若干密集排列的小孔,所述混料箱中下部设有短抽吸管,所述短抽吸管一端固定在混料箱底部,另一端露于混料箱外用于连接长抽吸管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抽吸管为7字型,其长段伸入混料箱中且贴在混料箱内壁上,短段通过固定件露于混料箱外与长抽吸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直径为5-10mm,最下排小孔距离混料箱底部5-1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田土壤修复药剂撒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守寅,袁海伟,熊琪,胡露,田一君,吴霄霄,董帅厅,
申请(专利权)人:环保桥湖南生态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