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载体装置及具有其的垃圾处理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553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申请涉及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及具有其的垃圾处理设备,包括载体本体,载体本体呈柱状,载体本体上开设有穿孔,穿孔沿载体本体的中轴线方向设置;穿孔处安装有内芯,内芯沿穿孔的中轴线设置,且内芯与穿孔相匹配;载体本体的端面呈六芒星状,以使载体本体设有六个凸出角,载体本体中,每相邻两个凸出角之间的夹角为圆弧状夹角,且圆弧状夹角向穿孔的中轴线方向弯曲;载体本体中的凸出角处设有切角,且切角沿载体本体的中轴线方向开设,使得载体本体的凸出角处为平面状,且切角的端面呈三角状;载体本体上设有多个空隙,且多个空隙布满载体本体;载体本体为聚丙烯材料。其解决了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的设备进行微生物处理时的消耗成本过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载体装置及具有其的垃圾处理设备
本公开涉及垃圾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及具有其的垃圾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当前利用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的设备中顾名思义都是需要微生物的,我们的厨余垃圾处理设备最根本原理是利用仿生学,模仿动物的胃部消化系统来消化降解垃圾的。遵循这个原理,在我们的设备内要有消化菌赖以生存的环境,食物环境只要投放厨余垃圾就可以了,但这些垃圾是会被分解吸收的,到时候垃圾会消失,还有因为是机械设备,内部不会像动物的消化系统那样有微生物的寄居场所,所以当第二次投放厨余垃圾的时候要人为的补充微生物这种消化菌。这样微生物变成了耗材,所以要长期储备,微生物的培养成本很高,而且保存条件特殊。这就使得利用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的设备进行微生物处理时的消耗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其解决了微生物处理厨余垃圾的设备进行微生物处理时的消耗成本过高问题。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生载体装置,包括载体本体,所述载体本体呈柱状,所述载体本体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沿所述载体本体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所述穿孔处安装有内芯,所述内芯沿所述穿孔的中轴线设置,且所述内芯与所述穿孔相匹配;所述载体本体的端面呈六芒星状,以使所述载体本体设有六个凸出角,所述载体本体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凸出角之间的夹角为圆弧状夹角,且所述圆弧状夹角向所述穿孔的中轴线方向弯曲;所述载体本体中的所述凸出角处设有切角,且所述切角沿所述载体本体的中轴线方向开设,使得所述载体本体的所述凸出角处为平面状,且所述切角的端面呈三角状;所述载体本体上设有多个空隙,且多个所述空隙布满所述载体本体;所述载体本体为聚丙烯材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芯为纳米孔玉米芯填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空隙呈孔状,所述空隙设有第一预设孔径L,所述第一预设孔径L的取值范围为:1um≥L≥0.1u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孔径L的取值为0.5um。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芯的第一端面处于所述穿孔的内部设置,且所述内芯的第一端面邻近所述穿孔的第一孔口设置,其中,所述内芯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穿孔的第一孔口同侧设置;所述内芯的第二端面处于所述穿孔的内部设置,且所述内芯的第一端面邻近所述穿孔的第二孔口设置,其中,所述内芯的第二端面与所述穿孔的第二孔口同侧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角的底边与所述载体本体的所述凸出角的中位线平行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芯的一侧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所述穿孔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所述凹槽的中心点设置在所述穿孔的中轴线上;所述凹槽的槽口呈一字形、十字形和多边形中的任一种。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载体本体的外表面呈锯齿状。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垃圾处理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微生物载体装置和反应仓,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置于所述反应仓内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反应仓呈箱体设置,且所述反应仓的一端设有开口;其中,所述反应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相对设置;所述反应仓的第二侧壁和所述反应仓的第四侧壁上架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以所述转轴的轴心线为绕轴转动;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设有多个,且多个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应仓底部和所述转轴之间,且多个所述微生物载体装置将所述反应仓的底部到所述转轴之间的空间铺满。本申请微生物载体装置通过将材料设置成聚丙烯材料可以使得该载体耐油、耐磨损、耐酸碱和耐腐蚀,而且在载体本体上布满了间隙,且该间隙十分的细小,非常的合适微生物的寄居,使得微生物能够在该载体上自我繁殖,且因为微生物寄居间隙邻面不容易造成流失的现象。在载体本体上开设穿孔,穿孔放置内芯,由此,通过内芯来进一步的达到排除异味、净化环境的作用。将载体本体做成柱状,且载体本体的端面做成六芒星状,可以增加微生物的寄生面积,且使得载体本体的形状更加的美观。载体本体相邻的凸出角的夹角为圆弧状,可以进一步的方便制作。载体本体的凸出角上设置切角,是为了防止尖角效应,进一步的方便制造,同时也是防止本申请实施例微生物载体装置从尖角处损坏。综上,本申请实施例微生物载体装置给微生物提供了一个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成功的解决了微生物消耗量巨大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微生物在酸碱和油脂的环境下的储存问题。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附图说明包含在说明书中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并且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微生物载体装置的主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特征和方面。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实施例的各种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不必按比例绘制附图。其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这里专用的词“示例性”意为“用作例子、实施例或说明性”。这里作为“示例性”所说明的任何实施例不必解释为优于或好于其它实施例。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公开,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公开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手段、元件和电路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公开的主旨。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微生物载体装置的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改微生物载体装置包括:载体本体100,载体本体100呈柱状,且载体本体100上开设有穿孔,穿孔沿载体本体100的中轴线方向设置,此处,应当指出的是,穿孔的中轴线与载体本体100的中轴线重合设置。穿孔处安装有内芯200,内芯200沿穿孔的中轴线设置,且内芯200与穿孔相匹配,以使内芯200与穿孔内壁卡接。载体本体100的端面呈六芒星状,以使载体本体100设有六个凸出角,载体本体100中,每相邻的两个凸出角之间的夹角为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本体,所述载体本体呈柱状,所述载体本体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沿所述载体本体的中轴线方向设置;/n所述穿孔处安装有内芯,所述内芯沿所述穿孔的中轴线设置,且所述内芯与所述穿孔相匹配;/n所述载体本体的端面呈六芒星状,以使所述载体本体设有六个凸出角,所述载体本体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凸出角之间的夹角为圆弧状夹角,且所述圆弧状夹角向所述穿孔的中轴线方向弯曲;/n所述载体本体中的所述凸出角处设有切角,且所述切角沿所述载体本体的中轴线方向开设,使得所述载体本体的所述凸出角处为平面状,且所述切角的端面呈三角状;/n所述载体本体上设有多个空隙,且多个所述空隙布满所述载体本体;/n所述载体本体为聚丙烯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载体本体,所述载体本体呈柱状,所述载体本体上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沿所述载体本体的中轴线方向设置;
所述穿孔处安装有内芯,所述内芯沿所述穿孔的中轴线设置,且所述内芯与所述穿孔相匹配;
所述载体本体的端面呈六芒星状,以使所述载体本体设有六个凸出角,所述载体本体中,每相邻两个所述凸出角之间的夹角为圆弧状夹角,且所述圆弧状夹角向所述穿孔的中轴线方向弯曲;
所述载体本体中的所述凸出角处设有切角,且所述切角沿所述载体本体的中轴线方向开设,使得所述载体本体的所述凸出角处为平面状,且所述切角的端面呈三角状;
所述载体本体上设有多个空隙,且多个所述空隙布满所述载体本体;
所述载体本体为聚丙烯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为纳米孔玉米芯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呈孔状,所述空隙设有第一预设孔径L,所述第一预设孔径L的取值范围为:1um≥L≥0.1u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孔径L的取值为0.5u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载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的第一端面处于所述穿孔的内部设置,且所述内芯的第一端面邻近所述穿孔的第一孔口设置,其中,所述内芯的第一端面与所述穿孔的第一孔口同侧设置;
所述内芯的第二端面处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采翼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