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9538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采摘得到的油茶果脱壳,得到油茶籽,将油茶籽用清水洗2‑3次;(2)将油茶籽进行自然风干,使得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12%‑18%,然后将油茶籽头到烘干装置中进行烘干,最终得到含水率为5%‑6%的油茶籽;(3)将油茶籽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压榨,压榨后的油经过过滤油机进行过滤后得到毛油;(4)将步骤(3)中的毛油在高压静电场中吸附水分和游离杂质,并进行搅拌,1h‑2h后,分离除去油中水分和游离杂质得到精制山茶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精制山茶油的高效生产,同时能够有效保留山茶油中的有效成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山茶油精制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的精制方法。
技术介绍
山茶油中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然而要获得高档茶籽油,就必须进行茶籽油的精炼,毛油中杂质的存在,不仅影响油脂的食用价值和安全贮藏,而且给深加工带来困难,但精炼的目的,又非将茶油中所有的杂质都除去,而是将其中对食用、贮藏、工业生产等有害无益的杂质除去;油脂精炼是比较复杂而具有灵活性的工作,必须根据油脂精炼的目的,兼顾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精炼方法,以便制得高档的茶籽油。现有技术中的山茶油精制方法还有待改进。有鉴于此,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得到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其能够实现山茶油的高效生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采摘得到的油茶果脱壳,得到油茶籽,将油茶籽用清水洗2-3次;(2)将油茶籽进行自然风干,使得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12%-18%,然后将油茶籽头到烘干装置中进行烘干,最终得到含水率为5%-6%的油茶籽;(3)将油茶籽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压榨,压榨后的油经过过滤油机进行过滤后得到毛油;(4)将步骤(3)中的毛油在高压静电场中吸附水分和游离杂质,并进行搅拌,1h-2h后,分离除去油中水分和游离杂质得到精制山茶油。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装置包括支撑架、加热装置和烘干盘,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烘干盘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烘干盘的下方。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盘包括盘本体、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第四转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盘本体设置为矩形,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垂直固定于所述盘本体的一侧面上,所述盘本体的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垂直固定所述第三连接轴和所述第四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连接轴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所述第三连接轴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轮,所述第四连接轴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均转动固定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转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轮转动。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首尾连接形成矩形空间,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烘干盘设于所述矩形空间中。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盘的侧部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设有电磁阀。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底座和电热管,所述电热管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设于所述支撑架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调节螺杆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和调节螺杆水平平行设置,所述调节螺杆位于所述第一导向杆和所述第二导向杆之间,所述底座上设有水平穿过其自身的第一导向通孔、第二导向通孔和调节螺孔,所述第一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向通孔,所述第二导向杆穿过所述第二导向通孔,所述调节螺杆与所述调节螺孔相配合,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调节螺杆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调节螺杆往复转动,所述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调节螺杆和第二电机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烘干装置还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承接于所述盘本体的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其能够实现精制山茶油的高效生产,同时能够有效保留山茶油中的有效成分;在该方法中使用到了烘干装置,其能够实现油茶籽的摊铺和干燥过程,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能够有效减轻工人的负担,同时,在工作的过程中,盘本体处于不断晃动的过程,这能够极为有效地提升油茶籽的干燥速度,有效提升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中所使用的的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中所使用的的烘干装置的去掉盘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盘本体11;出料口111;第一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13;第三连接轴14;第四连接轴15;第一转轮16;第二转轮17;第一电机18;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第三侧板23;第四侧板24;底座31;电热管32;第一导向杆41;第二导向杆42;调节螺杆43;第二电机44;输送带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采摘得到的油茶果脱壳,得到油茶籽,将油茶籽用清水洗2-3次;(2)将油茶籽进行自然风干,使得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12%-18%,然后将油茶籽头到烘干装置中进行烘干,最终得到含水率为5%-6%的油茶籽;(3)将油茶籽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压榨,压榨后的油经过过滤油机进行过滤后得到毛油;(4)将步骤(3)中的毛油在高压静电场中吸附水分和游离杂质,并进行搅拌,1h-2h后,分离除去油中水分和游离杂质得到精制山茶油。上述方法采用机械方式进行低温榨油,且采用静电吸附水分和游离杂质的物理去除杂质方法,不使用化学溶剂,不会因山茶油中残留化学物质而出现食用油卫生安全和风味异常的问题,并在保持山茶油原有浓郁风味的同时,避免过高温度对营养成分的破坏,可以生产得到高品质的原味山茶油,能够实现山茶油的高效生产,同时能够有效保留山茶油中的有效成分。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烘干装置包括支撑架、加热装置和烘干盘,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烘干盘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烘干盘的下方。在上述结构设置下,所述烘干盘用于容纳油茶籽,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升温,实现对油茶籽的烘干。进一步,所述烘干盘包括盘本体11、第一连接轴12、第二连接轴13、第三连接轴14、第四连接轴15、第一转轮16、第二转轮17、第三转轮、第四转轮和第一电机18,所述盘本体11设置为矩形,所述第一连接轴12和所述第二连接轴13垂直固定于所述盘本体11的一侧面上,所述盘本体11的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轴12和所述第二连接轴13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垂直固定所述第三连接轴14和所述第四连接轴15,所述第一连接轴12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16,所述第二连接轴13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17,所述第三连接轴14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轮,所述第四连接轴15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轮,所述第一转轮16、第二转轮17、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均转动固定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采摘得到的油茶果脱壳,得到油茶籽,将油茶籽用清水洗2-3次;/n(2)将油茶籽进行自然风干,使得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12%-18%,然后将油茶籽头到烘干装置中进行烘干,最终得到含水率为5%-6%的油茶籽;/n(3)将油茶籽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压榨,压榨后的油经过过滤油机进行过滤后得到毛油;/n(4)将步骤(3)中的毛油在高压静电场中吸附水分和游离杂质,并进行搅拌,1h-2h后,分离除去油中水分和游离杂质得到精制山茶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采摘得到的油茶果脱壳,得到油茶籽,将油茶籽用清水洗2-3次;
(2)将油茶籽进行自然风干,使得油茶籽的含水率控制在12%-18%,然后将油茶籽头到烘干装置中进行烘干,最终得到含水率为5%-6%的油茶籽;
(3)将油茶籽在60℃-80℃的条件下进行压榨,压榨后的油经过过滤油机进行过滤后得到毛油;
(4)将步骤(3)中的毛油在高压静电场中吸附水分和游离杂质,并进行搅拌,1h-2h后,分离除去油中水分和游离杂质得到精制山茶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括支撑架、加热装置和烘干盘,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烘干盘均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烘干盘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营养物质含量高的山茶油精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盘包括盘本体、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第四连接轴、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第四转轮和第一电机,所述盘本体设置为矩形,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垂直固定于所述盘本体的一侧面上,所述盘本体的与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轴和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垂直固定所述第三连接轴和所述第四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所述第二连接轴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轮,所述第三连接轴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轮,所述第四连接轴偏心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第二转轮、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均转动固定于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松柏刘要花姚美凤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金昇茶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