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香菜籽油留香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29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榨油技术,公开了一种炒香菜籽油留香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筛选除杂、水润、炒制、压榨、一次过滤、水洗、离心除杂、冷却留香、二次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将油菜籽筛分为D1、D2和D3三种粒径,对三种粒径的油菜籽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高了炒制的效率,使不同粒径的油菜籽的熟度均匀,避免了油菜籽炒糊,减少了苯并芘的产生;其次,在油菜籽炒制时,向滚筒炒籽机内添加聚苹果酸钙与玉米淀粉,对噁唑烷硫酮吸附,从而减少了菜籽油中噁唑烷硫酮的含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香菜籽油留香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榨油
,特别涉及一种炒香菜籽油留香工艺。
技术介绍
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近几年来变化较大,几乎没有固定的范围。由于产地、土壤与气候及品种等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变化,一般寒带地区芥酸含量较低,亚油酸含量相对较高;对于气温较高的地区则相反。我国南方地区推广种植双底油菜籽,双底菜籽油是一种全新的油脂,脂肪酸组成与传统菜籽油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脂肪酸为:油酸51-70%、亚油酸15-30%、亚麻酸5-14%、棕榈酸2.5-7%、芥酸<3%等。现有的大型机械榨油设备和适应该设备的榨油工艺得到的菜籽油,香味较弱。而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人工榨油作坊榨出的菜籽油,香味浓郁的多,但工效低,油的榨出率低。同时菜籽油含有芥子甙,在芥子酶作用下生成噁唑烷硫酮,具有令人恶心的臭味,现有技术中通过对油菜籽的高温炒制实现去除噁唑烷硫酮,但温度过加速菜籽油香味的挥发,同时又会造成油菜籽炒制过程中受热不均,造成菜籽表面焦糊,生成苯并芘,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炒香菜籽油留香工艺,具有减少菜籽油中的苯并芘同时提高菜籽油香味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炒香菜籽油留香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筛选除杂:除去油菜籽中的石块秸秆等杂质,并筛选出粒径为D1、D2、D3的油菜籽颗粒,其中1.2mm≤D1<1.5mm、1.5mm≤D2<1.8mm、1.8≤D3<2.1;(2)水润:将晒筛选后的油菜籽分别放入到水润池中水润,同时在水润池中添加细胞破壁酶和乳酸,其中细胞破壁酶添加量为油菜籽的1%-5%,添加入乳酸调节水润池PH4-5,水润时间为40-60min;(3)炒制:炒制:将水润后的三种粒径的油菜籽分别输送至滚筒炒籽机,油菜籽量占滚筒容积的20%-30%,装有D3粒径油菜籽的滚筒炒籽机的筒内温度控制在135℃-140℃,炒至时间控制在40-50min,装有D2粒径油菜籽的滚筒炒籽机的筒内温度控制在141℃-145℃,炒至时间控制在30-35min;装有D1粒径油菜籽的滚筒炒籽机的筒内温度控制在148℃-152℃,炒至时间控制在25-30min,炒制时在三个滚筒内加入酒糟,酒糟添加量为菜籽质量的2%-5%;(4)压榨:将炒制后的油菜籽送入压榨机压榨;(5)一次过滤:将压榨的毛油通入到澄油箱进行初步过滤除渣;(6)水洗:对一次过滤的菜籽油进行水洗,油温控制在75℃-80℃,水温控制在80℃-85℃;(7)离心除杂:将水洗后菜籽油泵入离心滤油机中进行离心除杂;(8)冷却留香:将离心除杂后的菜籽油通入到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冷却,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15℃-18℃;(9)二次过滤:将冷却的菜籽油通入自动排渣过滤机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菜籽油泵入到储油罐中储存。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筛选除杂:油菜籽计量后送入清理筛进行筛选,除去重杂即泥土、碎石类杂质、轻杂即籽壳,以及灰尘,经磁选器除去铁杂,去石机除去碎石、泥块,然后通过设置有不同孔径筛网的滚筒筛、平面回转筛、平面震动筛筛选出粒径为D1、D2和D3的三种油菜籽颗粒;(2)水润:通过将油菜籽浸泡在水中,对油菜籽进行水润,在水润的同时,通过乳酸调节PH、细细胞破壁酶破除油菜籽细胞壁,提高出油率;(3)炒制:将三种油菜籽分别进行炒制,较大粒径的D3油菜籽采用135℃-140℃的温度炒制40-50min,粒径D2油菜籽采用141℃-145℃的温度炒制30-35min;较小粒径的D1油菜籽采用148℃-152℃的温度炒制25-30min,提高了炒制的效率,避免了油菜籽炒糊,减少了苯并芘的产生,同时在炒制在滚筒炒籽机内添加酒糟,酒糟内的残余少量的乙酸乙酯掩盖了菜籽油的异味提高了菜籽油的香味,同时水润时油菜籽中残余的乳酸与酒糟中残余的乙醇反应生成乳酸乙酯,进一步掩盖了菜籽油的异味提高了菜籽油的香味;(4)压榨:将炒制后的油菜籽送入压榨机压榨,压榨时残余的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分布在油中掩盖了菜籽油的异味提高了菜籽油的香味;(5)一次过滤:将压榨的毛油通入到澄油箱进行初步过滤除渣;6)水洗:对一次过滤的菜籽油进行水洗,油温控制在75℃-80℃,水温控制在80℃-85℃;(7)离心除杂:将水洗后菜籽油泵入离心滤油机中进行离心除杂,除去油中残余的水分和杂质;(8)冷却留香:将离心除杂后的菜籽油通入到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冷却,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15℃-18℃,对菜籽油进行快速冷却,减少了菜籽油中香味物质的挥发,提高了菜籽油的香味;(9)二次过滤:将冷却的菜籽油通入自动排渣过滤机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菜籽油泵入到储油罐中储存。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中进行油菜籽的炒制时,向滚筒内添加聚苹果酸钙与玉米淀粉,聚苹果酸钙添加量为菜籽质量的1%-2%,玉米淀粉添加量为菜籽质量的0.5%-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炒制过程中,同时粗蛋白与聚苹果酸钙络合形成络合体,在压榨与炒制过程中,络合体中的钙离子对噁唑烷硫酮中的氮元素与硫元素进行吸附,从而减少了菜籽油中噁唑烷硫酮的含量,降低炒制的必要温度,减少菜籽油香味的挥发。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中滚筒端口设置油除烟风机,所述除烟风机出风口处连接有与外界相连通的排烟管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烟风机对炒锅端口处扬起的烟尘进行排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6)中,在水中加入氯化钠,氯化钠添加量为菜籽质量的0.1%-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洗时添加氯化钠,加速菜籽油中杂质的沉淀。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滚筒炒籽机与压榨机之间设置有送料滑道,送料滑道两端分别设置有靠近滚筒炒籽机的进料口和靠近压榨机的出料口,进料口上设置有多个吸铁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油菜籽与滚筒内壁的摩擦碰撞而产生少量的铁屑,在进料口设置多个吸铁石,对产生的铁屑进行吸收。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5)中,澄油箱中过滤的油渣通过刮板运输机输送到压榨机复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澄油箱中的油渣进行进一步复榨,提高了出油率,降低了浪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中油菜籽炒制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翻炒3-5min。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菜籽炒制完成后,停止加热,继续翻炒,利用滚筒内的余热对油菜籽进行加热,提高油菜籽成熟的均匀度,同时也促进了滚筒内的烟尘进一步的排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将油菜籽筛分为D1、D2和D3三种粒径,对三种粒径的油菜籽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炒制,提高了炒制的效率,使不同粒径的油菜籽的熟度均匀,避免了油菜籽炒糊,减少了苯并芘的产生;2.在油菜籽炒制之前采用细胞破壁酶对油菜籽细胞进行破壁,提高了出油率;3.在油菜籽水润时,向油菜籽中添加乳酸调节PH,在油菜籽炒制时向滚筒炒籽机内加入酒糟,油菜籽中残余的乳酸与酒糟中残余的乙醇反应生成乳酸乙酯,乳酸乙酯掩盖了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香菜籽油留香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筛选除杂:除去油菜籽中的石块秸秆等杂质,并筛选出粒径为D1、D2、D3的油菜籽颗粒,其中1.2mm≤D1<1.5mm、1.5mm≤D2<1.8mm、1.8≤D3<2.1;/n(2)水润:将晒筛选后的油菜籽分别放入到水润池中水润,同时在水润池中添加细胞破壁酶和乳酸,其中细胞破壁酶添加量为油菜籽的1%-5%,添加入乳酸调节水润池PH4-5,水润时间为40-60min;/n(3)炒制:将水润后的三种粒径的油菜籽分别输送至滚筒炒籽机,油菜籽量占滚筒容积的20%-30%,装有D3粒径油菜籽的滚筒炒籽机的筒内温度控制在135℃-140℃,炒至时间控制在40-50min,装有D2粒径油菜籽的滚筒炒籽机的筒内温度控制在141℃-145℃,炒至时间控制在30-35min;装有D1粒径油菜籽的滚筒炒籽机的筒内温度控制在148℃-152℃,炒至时间控制在25-30min,炒制时在三个滚筒内加入酒糟,酒糟添加量为菜籽质量的2%-5%;/n(4)压榨:将炒制后的油菜籽送入压榨机压榨;/n(5)一次过滤:将压榨的毛油通入到澄油箱进行初步过滤除渣;/n(6)水洗:对一次过滤的菜籽油进行水洗,油温控制在75℃-80℃,水温控制在80℃-85℃;/n(7)离心除杂:将水洗后菜籽油泵入离心滤油机中进行离心除杂;/n(8)冷却留香:将离心除杂后的菜籽油通入到板式换热器进行换热冷却,冷却水的温度控制在15℃-18℃;/n(9)二次过滤:将冷却的菜籽油通入自动排渣过滤机进行二次过滤,过滤后的菜籽油泵入到储油罐中储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香菜籽油留香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除杂:除去油菜籽中的石块秸秆等杂质,并筛选出粒径为D1、D2、D3的油菜籽颗粒,其中1.2mm≤D1<1.5mm、1.5mm≤D2<1.8mm、1.8≤D3<2.1;
(2)水润:将晒筛选后的油菜籽分别放入到水润池中水润,同时在水润池中添加细胞破壁酶和乳酸,其中细胞破壁酶添加量为油菜籽的1%-5%,添加入乳酸调节水润池PH4-5,水润时间为40-60min;
(3)炒制:将水润后的三种粒径的油菜籽分别输送至滚筒炒籽机,油菜籽量占滚筒容积的20%-30%,装有D3粒径油菜籽的滚筒炒籽机的筒内温度控制在135℃-140℃,炒至时间控制在40-50min,装有D2粒径油菜籽的滚筒炒籽机的筒内温度控制在141℃-145℃,炒至时间控制在30-35min;装有D1粒径油菜籽的滚筒炒籽机的筒内温度控制在148℃-152℃,炒至时间控制在25-30min,炒制时在三个滚筒内加入酒糟,酒糟添加量为菜籽质量的2%-5%;
(4)压榨:将炒制后的油菜籽送入压榨机压榨;
(5)一次过滤:将压榨的毛油通入到澄油箱进行初步过滤除渣;
(6)水洗:对一次过滤的菜籽油进行水洗,油温控制在75℃-80℃,水温控制在80℃-85℃;
(7)离心除杂:将水洗后菜籽油泵入离心滤油机中进行离心除杂;
(8)冷却留香:将离心除杂后的菜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体邱秀双王紫怡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元大生物能量平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