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649452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其是在升麻中发现的新化学成分。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手段,对上述方法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运用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等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评价,发现该化合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 264.7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抑制P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
,特别涉及一种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毛茛科的升麻族(TribeCimicifugeae)包含5属:铁破锣属、黄三七属、疏花升麻属、升麻属和类叶升麻属。升麻属(Cimicifuga)是升麻族中最大的属,全世界约有28种,中国约有9种,广泛分布于北部温带地区。升麻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中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医药大辞典》中,均言“升麻主升”之性,而根据升麻的性味及主治,其亦有“主清主降”的作用。2015版《中国药典》一部收录升麻(Cimicifugafoetida)、兴安升麻(Cimicifugadahurica)、大三叶升麻(Cmicifugaheracleifolia)的干燥根茎为药材升麻。升麻味辛、微甘,微寒,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之功效;主治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升麻属植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类,苯丙素类,色原酮类以及其他类化合物。迄今为止,从升麻属植物中分离鉴定出约450个化合物。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升麻属植物的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抗骨质疏松及抗血管生成等药理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目前我国上市的升麻现代制剂有希明婷片,其成分为升麻总皂苷,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改善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胁痛、头晕耳鸣、腰膝酸痛、忧郁寡欢等症状。升麻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热点。迄今,国内外学者对升麻属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萜及其苷类成分上,对其药理活性研究则以抗肿瘤、抗骨质疏松为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对升麻活性成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发现其活性成分。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前药分子、代谢物,该化合物具有如下结构,该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A)取升麻,50~70%乙醇回流提取,除去溶剂,得总浸膏;B)所述总浸膏溶于水,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依次以水、25~35%乙醇、90~100%乙醇洗脱,分别收集各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水洗脱部位、25~35%乙醇洗脱部位、90~100%乙醇洗脱部位;C)取所述25~35%乙醇洗脱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用乙酸乙酯-甲醇-水梯度洗脱收集得到2A-2M共13个馏分,馏分2I经ODS柱色谱甲醇-水梯度洗脱得到2I1-2I12共12个馏分,馏分2I3经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得到该化合物。具体地,所述升麻可以是兴安升麻干燥根茎药材。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为:取升麻,经3-5倍量的50~7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除去溶剂,得所述总浸膏。优选地,所述步骤B)包括依次水、30%乙醇、95%乙醇洗脱,分别收集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水洗脱部位、30%乙醇洗脱部位、95%乙醇洗脱部位。优选地,所述步骤C)的所述乙酸乙酯-甲醇-水梯度洗脱为,用(100:0:0到0:100:0,v/v/v)进行梯度洗脱;所述甲醇-水梯度洗脱为,用(10:90~100:0,v/v)进行梯度洗脱。具体地,所述大孔吸附树脂包括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HPD-100型大孔吸附树脂、HPD-100A型大孔吸附树脂或HPD-30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半制备液相色谱的条件包括:规格为C18,5μm,10×250mmPhenomenexGemini柱;体积比例15-25:72-92:0.05-0.5的乙腈-水-甲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260nm,流速2-4mL/min。优选地,所述步骤A)为用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所述半制备液相色谱的条件包括:流动相为体积比例20:80:0.1的乙腈-水-甲酸,检测波长为254nm,流速3mL/min。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前药分子、代谢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炎症的药物,其包括式(I)所示化合物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前药分子、代谢物。进一步地,所述药物含有治疗有效量的上述式(I)化合物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前药分子、代谢物以及一种或多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具体地,所述药物可以是药剂学上所说的任何一种剂型,包括片剂、胶囊剂、软胶囊、凝胶剂、口服剂、混悬剂、冲剂、贴剂、软膏、丸剂、散剂、注射剂、输液剂、冻干注射剂、静脉乳剂、脂质体注射剂、栓剂、缓释制剂或控释制剂。进一步地,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学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例如:稀释剂、赋形剂和水等,填充剂如淀粉、蔗糖,乳糖、微晶纤维素等;粘合剂如纤维素衍生物、藻酸盐、明胶和聚乙烯吡咯烷酮;润湿剂如甘油;崩解剂如羧甲基淀粉钠,羟丙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琼脂、碳酸钙和碳酸氢钠;吸收促进剂如季铵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吸附载体如高龄土和皂粘土;润滑剂如滑石粉、硬脂酸钙和镁、微粉硅胶和聚乙二醇等。另外还可以在组合物中加入其它辅剂如香味剂、甜味剂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是研究人员在升麻中发现的新化学成分,并且发现此化合物在各批次的升麻中均稳定存在。专利技术人通过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学手段(MS、1H-NMR、13C-NMR等等),对上述方法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证实其为结构如式(I)所示的新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运用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等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活性评价,发现该化合物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显著抑制PGE2的释放,显示出较强的抗炎作用。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1H-NMR谱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13C-NMR谱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DEPT-135谱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H1-H1COSY谱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HSQC谱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HMBC谱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HR-ESI-Q-TOF-MS谱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主要HMBC相关和H1-H1COSY相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验例的内容进行具体描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针对本专利技术所做出的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如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前药分子、代谢物,该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苯丙素类化合物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溶剂化物、互变异构体、立体异构体、前药分子、代谢物,该化合物结构如式I所示: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取升麻,50~70%乙醇回流提取,除去溶剂,得总浸膏;
B)所述总浸膏溶于水,经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分离,依次以水、25~35%乙醇、90~100%乙醇洗脱,分别收集各洗脱液,减压浓缩,得到水洗脱部位、25~35%乙醇洗脱部位、90~100%乙醇洗脱部位;
C)取所述25~35%乙醇洗脱部位,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用乙酸乙酯-甲醇-水梯度洗脱收集得到2A-2M共13个馏分,馏分2I经ODS柱色谱甲醇-水梯度洗脱得到2I1-2I12共12个馏分,馏分2I3经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得到该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为:
取升麻,经3-5倍量的50~7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除去溶剂,得所述总浸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包括依次水、30%乙醇、95%乙醇洗脱,分别收集各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得到水洗脱部位、30%乙醇洗脱部位、95%乙醇洗脱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伟王团结李海波曹亮邓奕杨一帆曹泽彧杨彪王振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