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尸胺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检测鱼和肉中尸胺的浓度的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通过颜色和荧光双重可视化信号变化来检测尸胺的浓度。
技术介绍
尸胺是一种在动物身体组织腐烂时由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具有腐臭气味的化合物,常温下为浆状液体,深度冷冻可凝固结晶。尸胺是尸臭的主要味道之一。尸胺具有腐蚀性,可被人体吸入,食入或经皮吸收,对眼睛,粘膜,皮肤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以引起烧灼伤。尸胺吸入后可能引起咽喉,支气管炎症,痉挛,水肿,肺水肿或化学性肺炎甚至导致死亡。中毒后有咳嗽,喘息,气短,咽炎,头痛,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小鼠急性经口毒性最低致死量为270mg/kg。此外,尸体中的尸胺含量是最显著的腐败指标。因此,对鱼和肉的食品安全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开放发有效检测尸胺的方法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到目前为止,检测尸胺的方法包括气-质联用,电化学法,分光光度法和液相色谱法。然而,这些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样品制备过程费时费力,需要昂贵且复杂的仪器,灵敏度低一级选择性不好的等。近年来,荧光探针技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检测尸胺的荧光探针,其特征是,所述的荧光探针是具有以下结构的香豆素:/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用于检测尸胺的荧光探针,其特征是,所述的荧光探针是具有以下结构的香豆素:
其中:R1、R2分别为氢质子、1~18个碳的烷基、芳基中的一种。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尸胺的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合成路线和合成步骤为:
步骤(1),化合物Ⅰ的制备:将2,4,6-三氯苯基马来酸二酯和带有取代基R1、R2的苯酚以及有机溶剂依次加入三口圆底烧瓶中,然后将反应混合物通入氮气加热至回流反应,1-12h后反应停止,待反应混合物恢复至室温,真空抽滤除去多余的溶剂,然后将过滤残余物用有机溶剂甲苯洗涤三次,真空干燥后得到化合物Ⅰ;
步骤(2),荧光探针的制备:将化合物Ⅰ、三氯氧磷和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依次加入圆底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加热至50-100℃反应,3-18h后停止加热,待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混合物倒入冰水中,然后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直至中性析出固体,最后所得到固体粗产物经真空抽滤并重结晶,得到的橙色固体为目标荧光探针。
技术研发人员:曾林涛,朱北童,陈天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