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30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工程用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包括大器皿,所述大器皿底部的四周开设有八个下落槽,所述大器皿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落槽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搅拌罐,所述大器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的四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内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顶部连通有中空杆。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用驱动电机、分体驱动机构、接料套、搅拌杆和搅拌罐配合的使用,在使用时,大器皿内的检测物能连通至接料套内,驱动电机带动接料套在搅拌罐内转动,并在搅拌杆的搅拌下,内部的搅拌物能够被充分搅拌,在添加药剂后,内部的药剂与检测物能够充分搅拌,这样能够将药物充分的搅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
本技术涉及生物工程用装置
,具体为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
技术介绍
生物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90年代诞生了基于系统论的生物工程,所谓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一门新兴技术。生物实际实验操作中需要对检测的液体增加药剂,再将药剂与检测物体进行搅拌混合,而现有的对生物检测进行培育,需要将检测物分类成大数量培育,现有的搅拌皿在取样时,需要停止操作时取样,这样操作麻烦,检测量过大会造成效率低下,增加实验操作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包括大器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器皿(1)底部的四周开设有八个下落槽,所述大器皿(1)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落槽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搅拌罐(2),所述大器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的四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支撑套(10),所述支撑套(10)内套接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的顶部连通有中空杆(8),所述中空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接料套(7),所述接料套(7)套接在所述搅拌罐(2),所述大器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所述大器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体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杆,所述分体驱动机构(6)的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包括大器皿(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器皿(1)底部的四周开设有八个下落槽,所述大器皿(1)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下落槽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搅拌罐(2),所述大器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的四周等距离固定连接有支撑套(10),所述支撑套(10)内套接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的顶部连通有中空杆(8),所述中空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接料套(7),所述接料套(7)套接在所述搅拌罐(2),所述大器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所述大器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分体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杆,所述分体驱动机构(6)的八个输出端通过皮带与所述中空杆(8)传动连接,所述支撑套(10)的底部连通有下料机构,所述搅拌罐(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搅拌杆(3),所述搅拌杆(3)套接在所述接料套(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工程用搅拌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驱动机构(6)包括行星轮(61),所述行星轮(61)顶部中部固定连接有驱动杆(62),所述行星轮(61)的八个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63),所述主动轮(63)通过传送带与所述中空杆(8)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树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拂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