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291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滚动连接有同一个混合箱,且混合箱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外壁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等距离倾斜设置的搅拌杆,所述转杆外壁的底端套接有搅拌绞龙,所述混合箱的内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横杆,所述混合箱的外壁套接有传动槽,所述支撑框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台,且支撑台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套接有皮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到良好的混合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混合,混合的过程不需要耗费的大量的时间,不会影响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合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表面活性剂,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疏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在表面活性剂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利用混合装置将多种原料之间尽心混合,现有的混合装置结构简单,混合的效果差,混合的过程需要耗费的大量的时间,影响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滚动连接有同一个混合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包括支撑框(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滚动连接有同一个混合箱(13),且混合箱(1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外壁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等距离倾斜设置的搅拌杆(10),所述转杆外壁的底端套接有搅拌绞龙(12),所述混合箱(13)的内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横杆(11),所述混合箱(13)的外壁套接有传动槽(16),所述支撑框(7)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台(4),且支撑台(4)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套接有皮带轮(6),且皮带轮(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包括支撑框(7),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滚动连接有同一个混合箱(13),且混合箱(13)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外壁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有等距离倾斜设置的搅拌杆(10),所述转杆外壁的底端套接有搅拌绞龙(12),所述混合箱(13)的内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横杆(11),所述混合箱(13)的外壁套接有传动槽(16),所述支撑框(7)的一侧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支撑台(4),且支撑台(4)的顶部外壁通过螺钉固定有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套接有皮带轮(6),且皮带轮(6)与传动槽(16)之间通过皮带形成传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活性剂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箱(13)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进料孔,且进料孔的内壁插接有进料斗(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琳葛瑶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亚孚化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