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小晖专利>正文

一种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918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包括:滤筒,密封的筒体结构,包括上滤筒和下滤筒,上滤筒和下滤筒之间通过薄膜组件连接;过滤分离装置,设置在上滤筒的内部,部分外侧壁与上滤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间距,使过滤分离装置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相通,顶部的部分结构设置为过滤网板;进液管,位于过滤网板的上方,与过滤网板相通连接,边缘位于过滤网板的外侧,边缘与过滤分离装置的上端面之间密封连接,进液管与上滤筒的侧壁密封连接;进气管,由进液管的侧壁伸入过滤网板的正上方,进气管的管口的中心轴朝向下设置,管口的中心轴与过滤网板具有夹角。使薄膜检测过程更加的准确,更好的避免薄膜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
本技术属于薄膜过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薄膜过滤法中微孔滤膜能将细菌进行有效的拦截,从而实现样品的检验,针对药物样品内可溶性成分的筛查和过滤,能使样品中包含的污染杂菌被成功的检测出。但是药品中的杂质及不溶性成分会导致薄膜过滤能力的下降,不溶性成分时间长之后会堵住薄膜,现有技术中,将样品的进液口设置在紧挨薄膜的位置,利用液体的冲刷力,清除薄膜表面的堆积,避免堵塞。但是专利技术人认为这种方法,只能对一侧的薄膜进行冲刷,而且可能会造成另一侧薄膜的堆积,不利于长时间的薄膜过滤。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包括:滤筒,密封的筒体结构,筒体分为上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滤筒,密封的筒体结构,包括上滤筒和下滤筒,上滤筒和下滤筒之间通过薄膜组件连接,薄膜组件与滤筒侧壁密封连接;/n过滤分离装置,设置在上滤筒的内部,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方型空腔结构,与上滤筒相接固定,部分外侧壁与上滤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间距,使过滤分离装置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相通,顶部的部分结构设置为过滤网板;/n进液管,一端通过上滤筒的侧壁伸入空腔结构内,位于过滤网板的上方,与过滤网板相通连接,边缘位于过滤网板的外侧,边缘与过滤分离装置的上端面之间密封连接,进液管与上滤筒的侧壁密封连接;/n进气管,一端由上滤筒的顶部进入,由进液管的侧壁伸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滤筒,密封的筒体结构,包括上滤筒和下滤筒,上滤筒和下滤筒之间通过薄膜组件连接,薄膜组件与滤筒侧壁密封连接;
过滤分离装置,设置在上滤筒的内部,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的方型空腔结构,与上滤筒相接固定,部分外侧壁与上滤筒的内侧壁之间设置间距,使过滤分离装置的上方空间和下方空间相通,顶部的部分结构设置为过滤网板;
进液管,一端通过上滤筒的侧壁伸入空腔结构内,位于过滤网板的上方,与过滤网板相通连接,边缘位于过滤网板的外侧,边缘与过滤分离装置的上端面之间密封连接,进液管与上滤筒的侧壁密封连接;
进气管,一端由上滤筒的顶部进入,由进液管的侧壁伸入过滤网板的正上方,进气管的管口的中心轴朝向下设置,管口的中心轴与过滤网板具有夹角,进气管与进液管的侧壁之间密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滤筒的顶部设置放气口,薄膜的下方,下滤筒的侧壁设置抽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与上滤筒相接的部分外侧设置气体过滤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品无菌检测的薄膜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气管的管口的中心轴与过滤网板之间的夹角为小于70度。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小晖刘雪宋菁景
申请(专利权)人:林小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