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槽式布水集水一体化装置及采用这种装置的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双槽式布水集水一体化装置及采用这种装置的沉淀池,属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污水处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生化、物理、化学等方式处理后的污水连同污泥一同进入沉淀池,经过沉淀池沉淀后,污泥沉淀在池底,上清水通过溢流等适宜方式送出。现有技术下,通常采用管道将污水从反应池引入沉淀池,在沉淀池的出水侧设有溢流堰。这种方式的缺陷一是沉淀池的管道进水会造成一定的水流冲击,破坏沉淀池内的稳定状态,影响固液分离效果,二是在沉淀池的溢流出水侧外需要设置用于溢流集水的集水槽等附加设施,不仅增加了系统的总体结构,而且对于以拼接方式构建的池体来说,还需要另行设计专门的拼接构件,导致预制拼接板的复杂化。一种可行的思路是采用布水槽进行布水,将布水槽架设在沉淀池的上部,槽底开设若干布水孔,水经过布水孔流入沉淀池,由此形成的布水区域大,布水流速慢,且布水孔离污泥沉积区域较远,有利于减缓甚至能够有效地避免进水对池内水的冲击,同时还可以考虑附设与布水槽一体化的溢流 ...
【技术保护点】
1.双槽式布水集水一体化装置,包括槽底和外槽壁,所述外槽壁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其底部分别与所述槽底的左右两侧边缘连为一体,与所述槽底一同围成槽形,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内槽壁,所述内槽壁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设置,位于两所述外槽壁之间,其底部分别与所述槽底固定连为一体,与位于两内槽壁之间的所述槽底一同围成槽形,所述内槽壁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外槽壁的顶部高度,所述外槽壁和内槽壁的两端均设有端面板,所述端面板的两侧和底部分别连接相应的槽壁和槽底,封堵住相应槽壁和槽底围成的槽形的端口,所述内槽壁的出水端端面板位于所述外槽壁的出水端端面板的内侧,与所述外槽壁的出水端端面板之间留有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槽式布水集水一体化装置,包括槽底和外槽壁,所述外槽壁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设置,其底部分别与所述槽底的左右两侧边缘连为一体,与所述槽底一同围成槽形,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内槽壁,所述内槽壁的数量为两个,左右对称设置,位于两所述外槽壁之间,其底部分别与所述槽底固定连为一体,与位于两内槽壁之间的所述槽底一同围成槽形,所述内槽壁的顶部高度高于所述外槽壁的顶部高度,所述外槽壁和内槽壁的两端均设有端面板,所述端面板的两侧和底部分别连接相应的槽壁和槽底,封堵住相应槽壁和槽底围成的槽形的端口,所述内槽壁的出水端端面板位于所述外槽壁的出水端端面板的内侧,与所述外槽壁的出水端端面板之间留有构成出水空间的间距,所述出水空间的左右两侧分别连通左右两侧的外槽壁和内槽壁之间的空间,所述出水空间的槽底设有出水管接口,所述内槽壁的进水端端面板设有进水管接口,位于两所述内槽壁之间的槽底上纵向分布有若干布水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式布水集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槽壁和内槽壁的进水端端面板采用同一个板体或者相互连接成一个平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式布水集水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壁的顶部设有向内弯的倒槽形加强结构,和/或,所述外槽壁的顶部设有向外弯的倒槽形加强结构。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旭,陈凯华,李金凤,任天奇,杨平,赵嫱,徐钊,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博汇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