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和轨底坡检测设备
本申请涉及铁路轨道施工维护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和轨底坡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为斜坡,为了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也应有一个向内的倾斜度,此即形成轨底坡。钢轨设置轨底坡,可使其接轨接触集中于轨顶中部,提高钢轨的横向稳定能力,减轻轨头不均匀磨耗,同时也有利于减小轨头塑性变形,延长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通常手持检测仪器对钢轨的轨底坡进行测量,不能准确地固定检测仪器相对于钢轨的位置,同时受人为干扰的影响,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和轨底坡检测设备,能够稳定地固定检测仪器,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度。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的顶部与第一安装部的顶部连接,第一安装部的底部配置有第一固定部,第二安装部的底部配置有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夹,设于第一安装部的外壁,用于固定检测仪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安装部;/n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底部配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底部配置有第二固定部;/n第一固定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壁,用于固定检测仪器;以及/n第二固定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壁,用于固定检测仪器;/n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互倾斜,在所述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放置于钢轨时,所述钢轨处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钢轨的一侧的轨底表面密切贴合,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钢轨的另一侧的轨底表面密切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部;
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底部配置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底部配置有第二固定部;
第一固定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外壁,用于固定检测仪器;以及
第二固定夹,设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外壁,用于固定检测仪器;
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互倾斜,在所述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放置于钢轨时,所述钢轨处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钢轨的一侧的轨底表面密切贴合,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钢轨的另一侧的轨底表面密切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还包括连接杆;
所述第一安装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顶部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一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间隔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并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二支撑板和两个第二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间隔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并与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壁,所述第二固定夹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形成有外螺纹,配置有固定螺母;
所述固定螺母用于抵顶相邻的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底坡检测工装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杆朝向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荣山,孙嘉雯,魏春城,柳恒,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工务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