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救援消防用灭火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9083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救援消防用灭火机器人,包括有软管、下撑板和周转灭火单元;所述下撑板的上侧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中介柱,所述中介柱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撑板的下侧四角,所述上撑板的中心设有滚珠滚动槽,所述上撑板的下侧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防脱板,两个防脱板对称设置,所述下撑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周转灭火单元包括有周转管、周转珠、第二磁吸盘、第二磁铁配合块和广口托筒,所述周转珠滚动连接在滚珠滚动槽内。本救援消防用灭火机器人,首先可在机器人整体不扭转的情况下,改变喷水的方向,操作方便快捷,且在机器人进入火场时,避免拖拽输水管,使机器人适合各种路况,且保证了机器人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救援消防用灭火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消防设备
,具体为一种救援消防用灭火机器人。
技术介绍
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财产和生命安全的灾害之一,城市建设中,各种石油化工企业不断增多,城市煤气管网化,导致火灾发生频繁、危害性大。消防队员在灭火过程中,由于环境复杂多变,经常造成人员伤亡,损失巨大,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自主研发了灭火机器人,可携带消防输水管进入火场内进行灭火,保护了消防人员的安全,且灭火效率高,但是目前的灭火机器人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对多个火源进行灭火时,需要使灭火机器人转动,以此使喷水管向不同方向喷水,但是有些地方狭窄,不易使机器人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浪费了灭火时间,一般的灭火机器人都是通过拖拽输水管进入火场,但是有些火场地面凹凸不平,会损坏输水管,且需要的拖拽力度较大,在对比申请号为201721530138.8所提供的设计来看,该设计可协助消防员灭火,减小消防员劳动强度,但是其力臂较长,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救援消防用灭火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救援消防用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软管(9)、下撑板(10)和周转灭火单元(12);/n下撑板(10):所述下撑板(10)的上侧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中介柱(3),所述中介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撑板(2)的下侧四角,所述上撑板(2)的中心设有滚珠滚动槽,所述上撑板(2)的下侧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防脱板(4),两个防脱板(4)对称设置,所述下撑板(10)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1);/n周转灭火单元(12):所述周转灭火单元(12)包括有周转管(121)、周转珠(122)、第二磁吸盘(123)、第二磁铁配合块(124)和广口托筒(125),所述周转珠(122)滚动连接在滚珠滚动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救援消防用灭火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软管(9)、下撑板(10)和周转灭火单元(12);
下撑板(10):所述下撑板(10)的上侧四角均固定连接有中介柱(3),所述中介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在上撑板(2)的下侧四角,所述上撑板(2)的中心设有滚珠滚动槽,所述上撑板(2)的下侧右端固定连接有两个防脱板(4),两个防脱板(4)对称设置,所述下撑板(10)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蓄电池(11);
周转灭火单元(12):所述周转灭火单元(12)包括有周转管(121)、周转珠(122)、第二磁吸盘(123)、第二磁铁配合块(124)和广口托筒(125),所述周转珠(122)滚动连接在滚珠滚动槽内,所述周转管(121)的上端穿过周转珠(122),所述周转管(121)的上端侧面圆形阵列排布有第二磁铁配合块(124),所述广口托筒(125)的下端固定连接在上撑板(2)的上侧,所述广口托筒(125)位于滚珠滚动槽的正上方,所述广口托筒(125)的内侧面圆形阵列排布有第二磁吸盘(123);
软管(9):所述软管(9)的左端固定连接在周转管(121)的下端,所述软管(9)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消防连接管(6);
其中:还包括有单片机(7),所述单片机(7)固定连接在下撑板(10)的上侧,所述单片机(7)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11)的输出端,所述单片机(7)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磁吸盘(123)的输入端。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四雄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劲沣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