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包括底座,底座的外侧固定焊接有两个横架,底座和横架的底部设有滚轮,滚轮带有轮刹,底座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活动孔,活动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架,竖架的一侧设有呼叫器,竖架的顶端设有扶杆,扶杆的外侧套有握力器,竖架之间固定焊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坐板,坐板的顶部设有伸缩筒,伸缩筒的顶部传动连接有调节输液架,调节输液架的顶部固定焊接有输液挂杆,输液挂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外科术后活动用助行器,结构新颖,设计巧妙,可用于术后下床活动的患者进行行走训练,同时防止跌倒,提高身体恢复,同时还可以用于休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
本技术涉及医用
,具体为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关于快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的理念正在临床上进行探讨与实践:FTS是通过在围术期采取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以达到促进快速康复的目的。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具体是在指术后24小时内下床活动能够达到最佳效果。但是,临床工作的经验是:多数患者对于早期下床活动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较差,主要原因是在这个时间内下床活动受到很多因素制约,包括:麻醉、手术创伤、术后暂禁食体力未完全恢复,需要家人及护士的帮助,同时又担心输液时下床活动会发生输液故障,需要拔针重新穿刺,患者下床活动既缺乏安全感又怕给他人带来麻烦,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直接影响了“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的具体实施。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焊接有两个横架,所述底座和横架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滚轮带有轮刹,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活动孔,所述活动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架,所述竖架的一侧设有呼叫器,所述竖架的顶端设有扶杆,所述扶杆的外侧套有握力器,所述竖架之间固定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坐板,所述坐板的顶部设有伸缩筒,所述伸缩筒的顶部传动连接有调节输液架,所述调节输液架的顶部固定焊接有输液挂杆,所述输液挂杆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水封瓶放置槽,所述水封瓶放置槽的内部贴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采用天然橡胶材料构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引流管挂杆,所述引流管挂杆的外侧固定焊接有挂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之间固定焊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柱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引流袋挂钩。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杆的外侧设有两个铰链,坐板通过铰链扶杆连接架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筒的外侧设有固定调节扣,所述调节输液架的外侧设有多组调节暗扣,所述固定调节扣与调节暗扣卡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坐板的一侧设有护垫,所述护垫内部设有海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使用时患者手部握住扶杆,同时可抓握握力球,训练手部,然后在移动滚轮的作用下进行行走训练,留置管和引流瓶分别置于对应放置处,留置管路可通过挂钩固定,防止缠绕和拉伸,输液架可为还在静脉输液的患者提供输液(管)固定和静脉治疗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患者行走时发生意外危险,可通过呼叫器呼叫求救,当需要休息可通过固定杆扣将坐板放置,支座支撑地面,患者坐于坐板上用于休息,提高了患者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的坐板平放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横架;3、滚轮;4、活动孔;5、竖架;6、呼叫器;7、扶杆;8、握力器;9、固定杆;10、坐板;11、水封瓶放置槽;12、伸缩筒;13、调节输液架;14、输液挂杆;15、引流管挂杆;16、挂钩;17、固定柱;18、引流袋挂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包括底座1,底座1的外侧固定焊接有两个横架2,底座1和横架2的底部设有滚轮3,滚轮3带有轮刹,底座1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活动孔4,活动孔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架5,竖架5的一侧设有呼叫器6,竖架5的顶端设有扶杆7,扶杆7的外侧套有握力器8,竖架5之间固定焊接有固定杆9,固定杆9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坐板10,坐板10的顶部设有伸缩筒12,伸缩筒12的顶部传动连接有调节输液架13,调节输液架13的顶部固定焊接有输液挂杆14,输液挂杆1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钩。其中,底座1的顶部设有水封瓶放置槽11,水封瓶放置槽11的内部贴有防护垫,防护垫采用天然橡胶材料构成,在水封瓶放置槽的内部贴有防护垫使其水封瓶放置在内部更加稳定。其中,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引流管挂杆15,引流管挂杆15的外侧固定焊接有挂钩16,在引流管挂杆的外侧固定焊接有挂钩便于对引流管的挂取,防止引流管缠绕和拉伸。其中,固定杆9之间固定焊接有固定柱17,固定柱17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固定杆之间固定焊接有固定柱使其增加整个装置的支撑力度,同时可有效焊接两个引流袋挂钩。其中,固定柱17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引流袋挂钩18,在固定柱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引流袋挂钩便于对引流袋的挂取,方便对患者的治疗。其中,固定杆9的外侧设有两个铰链,坐板10通过铰链扶杆7连接架体,在固定杆的外侧设有两个铰链便于翻转坐板,方便病人的行走和休息。其中,伸缩筒12的外侧设有固定调节扣,调节输液架13的外侧设有多组调节暗扣,固定调节扣与调节暗扣卡合连接,通过固定调节扣与调节暗扣卡合连接便于调节输液架的高度。其中,坐板10的一侧设有护垫,护垫内部设有海绵,在护垫内部设有海绵使病人坐下休息更加舒服。工作原理:首先检查该装置是否正常,检查完毕时,底座1的外侧固定焊接有两个横架2,底座1和横架2的底部设有滚轮3,滚轮3带有轮刹,将该装置推至合适的位置,使用时患者手部握住扶杆7,同时可抓握握力器8,训练手部,然后在移动滚轮3的作用下进行行走训练,固定杆9的底部固定焊接有引流管挂杆15,引流管挂杆15的外侧固定焊接有挂钩16,在引流管挂杆15的外侧固定焊接有挂钩便于对引流管的挂取,防止引流管缠绕和拉伸,输液架可为还在静脉输液的患者提供输液(管)固定和静脉治疗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当患者行走时发生意外危险,可通过呼叫器呼叫求救,当需要休息可固定杆9的外侧设有两个铰链,坐板10通过铰链扶杆7连接架体,在固定杆的外侧设有两个铰链便于翻转坐板,方便病人的行走和休息,通过固定杆将坐板10放置,支座支撑地面,患者坐于坐板上用于休息,坐板10的一侧设有护垫,护垫内部设有海绵,在护垫内部设有海绵使病人坐下休息更加舒服,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伸缩筒12的外侧设有固定调节扣,调节输液架13的外侧设有多组调节暗扣,固定调节扣与调节暗扣卡合连接,通过固定调节扣与调节暗扣卡合连接便于调节输液架的高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侧固定焊接有两个横架(2),所述底座(1)和横架(2)的底部设有滚轮(3),所述滚轮(3)带有轮刹,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活动孔(4),所述活动孔(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架(5),所述竖架(5)的一侧设有呼叫器(6),所述竖架(5)的顶端设有扶杆(7),所述扶杆(7)的外侧套有握力器(8),所述竖架(5)之间固定焊接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坐板(10),所述坐板(10)的顶部设有伸缩筒(12),所述伸缩筒(12)的顶部传动连接有调节输液架(13),所述调节输液架(13)的顶部固定焊接有输液挂杆(14),所述输液挂杆(1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外侧固定焊接有两个横架(2),所述底座(1)和横架(2)的底部设有滚轮(3),所述滚轮(3)带有轮刹,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的活动孔(4),所述活动孔(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竖架(5),所述竖架(5)的一侧设有呼叫器(6),所述竖架(5)的顶端设有扶杆(7),所述扶杆(7)的外侧套有握力器(8),所述竖架(5)之间固定焊接有固定杆(9),所述固定杆(9)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坐板(10),所述坐板(10)的顶部设有伸缩筒(12),所述伸缩筒(12)的顶部传动连接有调节输液架(13),所述调节输液架(13)的顶部固定焊接有输液挂杆(14),所述输液挂杆(14)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水封瓶放置槽(11),所述水封瓶放置槽(11)的内部贴有防护垫,所述防护垫采用天然橡胶材料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科术后下床活动训练助行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小荣,陈微微,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第一老年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