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570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宠物辅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包括:支架,用于支撑犬类的后肢;多个智能传导模块,用于获取犬类的肌肉信号,预判犬类行为;以及,根据肌肉信号,调节支架辅助犬类完成预判的行为。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支持后肢残障的犬类辅助完成日常活动所需的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宠物辅助
,尤其涉及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
技术介绍
犬类作为人类的朋友,除了有陪伴的功能外,还有搜救、排毒、导盲等作用。当宠物犬、工作犬高龄,或者因意外而导致后肢残障后,伤残的犬类会因为运动不变而造成身心的创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能够支持后肢残障的犬类辅助完成日常活动所需的动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包括:支架,用于支撑犬类的后肢;多个智能传导模块,用于获取犬类的肌肉信号,预判犬类行为;以及,根据肌肉信号,调节支架辅助犬类完成预判的行为。进一步地,每个智能传导模块都安装在支架上,分别对应位于犬类的关节处。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包括:后肢固定部,用于支撑并固定犬类的后肢;所述后肢固定部,包括:两条可调节支架;每条可调节支架够固定设置在犬类对应后腿的外侧。再进一步地,每条可调节支架为多段式结构;所述可调节支架上各段结构之间相互铰接;所述可调节支架上各段结构沿长度方向上可伸缩。还进一步地,各智能传导模块为可旋转结构;各智能传导模块根据肌肉信号,自旋转至对应预定角度,从而调节可调节支架形成预判的行为对应的形状。又进一步地,每条可调节支架上安装有四个智能传导模块,分别为:第一智能传导模块、第二智能传导模块、第三智能传导模块和第四智能传导模块;所述第一智能传导模块设置在对应可调节支架的上端,位于犬类的髋关节处;所述第四智能传导模块设置在对应可调节支架的下端,位于犬类的腕关节处;所述第二智能传导模块和第三智能传导模块分别设置在对应可调节支架的铰接处,分别位于犬类的膝关节处和跗关节处。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中间固定部,用于固定犬类的腹部;所述中间固定部的前端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智能传导模块,为第五智能传导模块;所述第五智能传导模块位于犬类的肩关节处;两条可调节支架分别铰接于中间固定部的后端,两个第一智能传导模块对称地设置在中间固定部后端的两侧。其中较优地,所述第五智能传导模块获取犬类臂神经从的肌肉信号,第一智能传导模块获取犬类坐骨神经的肌肉信号,预判犬类行为;所述第一智能传导模块、第二智能传导模块、第三智能传导模块和第四智能传导模块根据犬类臂神经从和坐骨神经的肌肉信号,自旋转至对应预定角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条可调节支架上设置有绑定犬类对应后腿的固定带;每条可调节支架的下端还固定设置有一个滑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还包括:前端固定部,用于使中间固定部与犬类的脖颈处相连接;所述前端固定部有卡扣和尼龙绑带构成;所述中间固定部的下部分包括:包裹犬类胸腹部的碳纤维外壳;所述碳纤维外壳与犬类胸腹部之间还间隔有记忆海绵。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支架来支撑犬类的后肢,然后通过智能传导模块来控制预判犬类行为,从而来调节支架,使支架辅助犬类完成预判的行为。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识别犬类的动作做出预判,从而提供相应的助力辅助犬类行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4所示,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包括:支架,用于支撑犬类的后肢;多个智能传导模块5,用于获取犬类的肌肉信号,预判犬类行为;以及,根据肌肉信号,调节支架辅助犬类完成预判的行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支架来支撑犬类的后肢,然后通过智能传导模块5来控制预判犬类行为,从而来调节支架,使支架辅助犬类完成预判的行为。所述犬类行为,包括:坐、卧和立。各智能传导模块5通过对犬类动作的识别,预判犬类将要执行的动作,从而控制支架作出相应的动态动作对应的形状进行助力。如图1、3和4所示,所述支架,包括:后肢固定部,用于支撑并固定犬类的后肢;所述后肢固定部,包括:两条可调节支架6;每条可调节支架6够固定设置在犬类对应后腿的外侧。每条可调节支架6上设置有绑定犬类对应后腿的固定带8;每条可调节支架6的下端还固定设置有一个滑轮7。所述支架,还包括:中间固定部,用于固定犬类的腹部;前端固定部,用于使中间固定部与犬类的脖颈处相连接;所述前端固定部有卡扣1和尼龙绑带2构成;所述中间固定部的下部分包括:包裹犬类胸腹部的碳纤维外壳4;所述碳纤维外壳4与犬类胸腹部之间还间隔有记忆海绵3。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固定部的上部分使用与卡扣1和尼龙绑带2相同的材料,使碳纤维外壳4固定在犬类胸腹部。记忆海绵3的作用是防止碳纤维外壳4与犬类胸腹部之间的摩擦,使得碳纤维外壳4与犬类连接更加紧密,从而使得犬类更加舒适。碳纤维外壳4与记忆海绵3为可拆卸式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每条可调节支架6上的固定带8有三个,分别对应捆绑在犬类的大腿、小腿和脚踝处。因此,所属同一可调节支架6上的各固定带8的形状大小不一定相同。各固定带8采用柔性材料,再固定后肢的基础上,又不会舒服后肢。每条可调节支架6的下端固定有滑轮7。由于后肢伤残的犬类,其后蹄长时间直接接触地面,且长时间处于拖动的状态,会导致皮肤磨损、腐烂,而滑轮7在助力行走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犬类的重心始终保持在接触地面的三蹄构成的三角区域内,而后肢皆伤残的犬类是依靠前蹄来进行身体支撑的,因此,本实施例使用支架和滑轮7相结合的方式使犬类身体始终保持平衡状态。如图1和2所示,每条可调节支架6为多段式结构;所述可调节支架6上各段结构之间相互铰接;所述可调节支架6上各段结构沿长度方向上可伸缩。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调节支架6要完成的形变分别对应了犬类的坐、卧和立的形态,即使是同样体型大小的犬类,不同形态时,可调节支架6的长度也会不同。所以可调节支架6上各段结构都为可伸缩式结构。而且针对不同体型大小的犬类,可调节支架6的可伸缩式结构也能够使其适应不同的后肢长度。各智能传导模块5为可旋转结构;各智能传导模块5根据肌肉信号,自旋转至对应预定角度,从而调节可调节支架6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架,用于支撑犬类的后肢;/n多个智能传导模块(5),用于获取犬类的肌肉信号,预判犬类行为;/n以及,根据肌肉信号,调节支架辅助犬类完成预判的行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用于支撑犬类的后肢;
多个智能传导模块(5),用于获取犬类的肌肉信号,预判犬类行为;
以及,根据肌肉信号,调节支架辅助犬类完成预判的行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智能传导模块(5)都安装在支架上,分别对应位于犬类的关节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后肢固定部,用于支撑并固定犬类的后肢;
所述后肢固定部,包括:两条可调节支架(6);
每条可调节支架(6)够固定设置在犬类对应后腿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每条可调节支架(6)为多段式结构;
所述可调节支架(6)上各段结构之间相互铰接;
所述可调节支架(6)上各段结构沿长度方向上可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各智能传导模块(5)为可旋转结构;
各智能传导模块(5)根据肌肉信号,自旋转至对应预定角度,从而调节可调节支架(6)形成预判的行为对应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对后肢伤残犬类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每条可调节支架(6)上安装有四个智能传导模块(5),分别为:第一智能传导模块(51)、第二智能传导模块(52)、第三智能传导模块(53)和第四智能传导模块(54);
所述第一智能传导模块(51)设置在对应可调节支架(6)的上端,位于犬类的髋关节处;
所述第四智能传导模块(54)设置在对应可调节支架(6)的下端,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群王明烨王献志冯一洋吴晨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