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箱梁构架焊接工艺及其精益生产布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92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箱梁构架焊接工艺及其精益生产布局方法,所述的工艺具体包括侧梁焊接工艺、横梁焊接工艺和构架焊接工艺三个子流程;其中侧梁焊接工艺和横梁焊接工艺之间没有时间先后,完成侧梁焊接工艺和横梁焊接工艺之后,再进行构架焊接工艺,焊接过程中采用人工点固与机械焊接相结合的方式,在侧梁外焊缝焊接完成后,在小附件点固前进行一次矫直调修,以控制焊接后变形量,可以提高焊接效率和质量。精益生产布局方法上,通过将自动焊接区、人工组对区和含双堆垛机立体库三个核心部分进行自动焊接区居中或是立体库居中的主体布置后再配合周边流程区,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箱梁构架焊接工艺及其精益生产布局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造业焊接工艺和对应的生产工艺布局方法
,尤其是轨道交通行业一种箱梁构架的焊接工艺及其对应的精益生产布局方法。
技术介绍
箱梁构架作为轨道交通车辆重要的承载结构,其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车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结合附图1,现有技术中的轨道交通车辆箱梁构架由左侧梁组件001、右侧梁组件002和横梁组件003组成,三大组件各自包含多道焊接工序,同时组件与组件之间最后也要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传统的焊接工艺是全部进行手工焊接,但随着目前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轨道交通行业逐步推进和应用。其中箱梁构架及其组件的焊接也逐步由传统的手工焊接过渡到自动焊接。本专利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通过调研当前行业情况,发现虽然有应用机器人自动焊接,但是箱梁构架及其组件的焊接工艺流程仍保留传统的焊接工艺流程和大量传统人工焊接方法。进一步结合附图2到附图4,目前的箱梁构架及其组件的焊接工艺包括侧梁焊接、横梁焊接和构架焊接三大子工序,三大子工序中有大量的人工焊接的工序;这种传统工艺存在如下不足之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箱梁构架焊接工艺,它包括侧梁焊接工艺、横梁焊接工艺和构架焊接工艺三个子流程;其中侧梁焊接工艺和横梁焊接工艺之间没有时间先后,完成侧梁焊接工艺和横梁焊接工艺之后,再进行构架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n所述的侧梁焊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内腔人工组对点固→内腔自动焊接→冷却→制动吊座与内腔组对点固→制动吊座与内腔自动焊接→冷却→内腔补焊→上盖板人工组对点固→外焊缝打底→主体外焊缝自动焊接→冷却→一次矫直调修→附件人工点固→附件自动焊接→主体补焊→侧梁打磨→探伤→变形检测→划线→半成品缓存→机加工→移入构架组对区待用;其中对于侧梁上的小附件组对点固前进行一次矫直调修,以控制焊接后变形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箱梁构架焊接工艺,它包括侧梁焊接工艺、横梁焊接工艺和构架焊接工艺三个子流程;其中侧梁焊接工艺和横梁焊接工艺之间没有时间先后,完成侧梁焊接工艺和横梁焊接工艺之后,再进行构架焊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侧梁焊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内腔人工组对点固→内腔自动焊接→冷却→制动吊座与内腔组对点固→制动吊座与内腔自动焊接→冷却→内腔补焊→上盖板人工组对点固→外焊缝打底→主体外焊缝自动焊接→冷却→一次矫直调修→附件人工点固→附件自动焊接→主体补焊→侧梁打磨→探伤→变形检测→划线→半成品缓存→机加工→移入构架组对区待用;其中对于侧梁上的小附件组对点固前进行一次矫直调修,以控制焊接后变形量,可以进一步充分保证侧梁下一分序组对尺寸的准确性,小附件可以在侧梁焊接过程中组对进去,无需机加工后再进行二次组对;其中探伤过程中如果探出有伤还需要进行返修,直到探伤无问题为止;其中变形检测过程中如果发现检测不合格需要进行二次矫直调修,直到变形检测合格;
所述的横梁焊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横梁人工组对点固→横梁人工焊接→冷却→补焊→打磨→探伤→半成品入库→移入构架组对区待用;其中探伤过程中如果探出有伤还需要进行返修,直到探伤无问题为止;
所述的构架焊接工艺流程包括如下步骤:将上述步骤中完成焊接的侧梁和横梁进行构架人工组对点固后采用机器人进行构架自动焊接,然后进行人工补焊,即完成了箱梁构架的焊接,再将其转入其他车间进行后序工序即可。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轨道交通箱梁构架焊接工艺的精益生产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线中设置有自动焊接区、人工组对区和含双堆垛机的立体库;且三者之间的布局为:含双堆垛机的立体库布置于人工组对区和自动焊接区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精益生产布局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布局的生产线具体包括有侧梁/横梁组对点固区(101)、含双堆垛机立体库(102)和侧梁/横梁机器人自动焊接站(103);所述的含双堆垛机立体库(102)布置在侧梁/横梁组对点固区(101)与侧梁/横梁机器人自动焊接站(103)之间,侧梁/横梁组对点固区(101)的一侧依次布置有构架组对点固区(108)和构架机器人焊接区(109);构架机器人焊接区(109)处连通有构件成品出口,侧梁/横梁组对点固区(101)的另一侧依次布置有构件生产物料出入口、人工手工组对点固区(110)和手工焊接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阳江书平高升程立伟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车电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