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子束焊接设备预测性维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888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子束焊接设备预测性维护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边缘计算设备采集电子束焊接设备执行本次焊接任务所产生的第一业务流数据,该第一业务流数据包括:焊接过程数据和焊接完工件质量信息;将第一业务流数据经阴极损耗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截至本次焊接任务结束后,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阴极损耗量;确定与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阴极损耗量相匹配的阴极元件储备策略,以对生产企业阴极元件储备及采购给出指导性意见,从而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子束焊接设备预测性维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子束焊接设备预测性维护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束焊接具有能量密度高、加热面积小、电子束穿透深、焊接速度快、焊缝热影响区窄、工件变形小、电子束控制方便以及真空电子束焊接不受污染等优点。目前电子束焊接已经广泛用于汽车、航空、航天、核工业等行业,并已发展到石油、化工、机械、仪表仪器、精密加工等行业。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阴极元件,其作用是发射电子束,属于易损件,当阴极使用达到寿命极限后会造成电子束流的波动,从而对焊接质量及焊接效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阴极元件作为电子束焊设备的主要配件,因其采购周期及采购成本直接导致设备的维修周期较长,将会使焊接单元产能下降进而影响产品的按时交付。目前绝大多数电子束焊接设备的使用企业,对设备阴极元件的维护,一方面是被动的维修性维护策略,另一方面采用主动的预防性维护策略,这两种策略都存在着突发性故障风险仍然无法完全杜绝、维护周期难以把控、零备件资源使用不合理及维护成本较高等缺点。r>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子束焊接设备预测性维护方法,应用于边缘计算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采集电子束焊接设备执行本次焊接任务所产生的第一业务流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流数据包括:焊接过程数据和焊接完工件质量信息;/n将所述第一业务流数据经预先训练生成的阴极损耗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截至本次焊接任务结束后,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阴极损耗量;/n从预设的多个阴极元件储备策略中,确定与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阴极损耗量相匹配的阴极元件储备策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边缘计算的电子束焊接设备预测性维护方法,应用于边缘计算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电子束焊接设备执行本次焊接任务所产生的第一业务流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流数据包括:焊接过程数据和焊接完工件质量信息;
将所述第一业务流数据经预先训练生成的阴极损耗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截至本次焊接任务结束后,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阴极损耗量;
从预设的多个阴极元件储备策略中,确定与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阴极损耗量相匹配的阴极元件储备策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损耗预测模型的训练处理过程包括:
采集电子束焊接设备的第一业务流数据样本,以及故障、维修、维护的历史记录数据;所述第一业务流数据样本包括:电子束焊接设备执行多次焊接任务所产生的历史第一业务流数据;
对所述历史第一业务流数据进行缺失数据填充、噪声数据去除和数据降维中的至少一项预处理操作,以得到预处理后的第一业务流数据样本;
对所述历史记录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截至历史各次焊接任务结束后,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阴极损耗量;
将所述预处理后的第一业务流数据样本以及相应的阴极损耗量发送至云端服务器,以使所述云端服务器采用预设的算法模型对所述预处理后的第一业务流数据样本以及相应的阴极损耗量进行模型训练,得到所述阴极损耗预测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待执行下一次焊接任务所对应的第二业务流数据,所述第二业务流数据包括:焊接前工件信息和焊接工艺要求信息;
将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执行本次焊接任务后,所预测得到的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的阴极损耗量,与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待执行下一次焊接任务所对应的第二业务流数据,经预先训练生成的焊接质量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所述电子束焊接设备执行下一次焊接任务时所对应的焊接完工件质量信息;
从预设的多个阴极元件维护策略中,确定与所预测的焊接完工件质量信息相匹配的阴极元件维护策略;
其中,所述阴极元件维护策略包括:继续使用阴极、更换阴极和维修阴极中的至少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预设的多个阴极元件维护策略中,确定与所预测的焊接完工件质量信息相匹配的阴极元件维护策略,具体包括:
将所预测的所述焊接完工件质量信息,与预存的工件质量知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州郑忠斌夏灵吕晓雷朱立坚徐东刘典勇黄海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新力动力设备研究所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