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包括壳本体和可转动连接于壳本体的椅背连接件;所述壳本体包括上壳、下壳,所述上壳组装于下壳;所述下壳两侧的后端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所述椅背连接件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下壳和椅背连接件连接时,设置有螺钉从壳本体的外侧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安装通孔、第二安装孔;所述螺钉的后端套设有增阻套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装设于增阻套和螺钉的螺钉帽之间。如此,通过设置增阻套、复位弹簧,通过增阻套与椅背连接件的安装通孔处产生的阻力,以及通过复位弹簧在椅背连接件左右晃动时产生的反向弹簧力的共同作用,使得椅子底座变得可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
本技术涉及椅子底座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
技术介绍
椅子是人们日常休息、工作常用的家具,而椅子底座是椅子不可缺失的一个部分,现有的椅子座板的椅背连接件通常通过轴直接转动连接于椅子的壳体上,如此,简单、方便;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椅背容易晃动,稳定性差以及椅背倾斜调节比较困难导致降低使用者的使用好感度。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其通过对椅子底座的椅背连接件和壳本体连接处设置增阻套、复位弹簧,通过增阻套与椅背连接件的安装通孔处产生的阻力,以及通过复位弹簧在椅背连接件左右晃动时产生的反向弹簧力的共同作用,使得椅子底座变得可靠、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包括壳本体和可转动连接于壳本体的椅背连接件;所述壳本体包括上壳、下壳,所述上壳组装于下壳;其中:所述下壳两侧的后端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所述椅背连接件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通孔;所述下壳和椅背连接件连接时,设置有螺钉从壳本体的外侧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安装通孔、第二安装孔;所述螺钉的后端套设有增阻套和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装设于增阻套和螺钉的螺钉帽之间。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壳具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壳本体外设置有调节旋钮贯穿至容纳腔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阻套的后端具有沿周向往外侧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凹圈对复位弹簧限位。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壳的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于凹槽的外壁,由壳本体内侧往外侧贯穿至外界;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于凹槽的内壁,往内侧贯穿槽壁。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安装孔为阶梯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阻套是橡胶材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增阻套是阻尼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壳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板的若干螺钉连接孔。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壳设置有连接椅柱的椅柱孔从下壳的下侧贯穿至容纳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对椅子底座的椅背连接件和壳本体连接的设计,具体地说是在连接螺钉上设置增阻套、复位弹簧,通过增阻套与椅背连接件的安装通孔产生的阻力,以及通过复位弹簧在椅背连接件左右晃动时产生的反向弹簧力的共同作用,使得椅子底座变得可靠、稳定;其次,螺钉、增阻套、复位弹簧的结构具有设计巧妙,组装方便、实用性强、易于实现等特点。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组装立体示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分解示图;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截面示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螺钉、复位弹簧、增阻套分解示图。附图标识说明:10、壳本体101、螺钉连接孔11、上壳12、下壳120、椅柱孔121、凹槽1211、第一安装孔1212、第二安装孔20、椅背连接件21、安装通孔211、第一齿牙部30、增阻套31、凸起311、第二齿牙部312、限位凹圈40、复位弹簧50、调节旋钮60、螺钉。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包括壳本体10和可转动连接于壳本体10的椅背连接件20;所述壳本体10包括上壳11、下壳12,所述上壳11组装于下壳12;所述下壳12具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放置各类机构元件的安装位,例如:弹簧安装位、螺杆安装位;以及壳本体10外设置有各类调节旋钮50贯穿至空腔内。所述下壳12的两侧设置有凹槽121,两侧的凹槽121的后端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11、第二安装孔121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孔1211设置于凹槽121的外壁,由下壳12内侧往外侧贯穿至外界;所述第二安装孔1212设置于凹槽121的内壁,往内侧贯穿槽壁;所述第二安装孔1212为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具有导引作用,通过阶梯孔的设置,使得螺钉60连接安装时,螺钉60以更好的定位、连接;所述椅背连接件20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通孔21;所述安装通孔21的外侧往外延伸有第一齿牙部211;如图4、图5所示,所述下壳12和椅背连接件20连接时,螺钉60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211、安装通孔21、第二安装孔1212;所述螺钉60的后端套设有增阻套30、复位弹簧40;所述增阻套30的后端具有周向往外侧延伸的凸起31,所述凸起31的前端设置有和安装通孔21相应的第二齿牙部311;所述凸起31的后端设置有限位凹圈312对复位弹簧40限位;具体的说,所述复位弹簧40设置于凸起31和螺钉帽之间,且所述复位弹簧40前端位于限位凹圈312内;当椅背连接件20左右晃动移位时,所述椅背连接件20两侧的复位弹簧40产生反向弹簧力,减小晃动,使椅背连接件20和下壳12的连接变得稳定,避免了左右移位。所述椅背连接件20和下壳12在意外情况下相对转动时,阻力套30和安装通孔21间紧凑配合产生较大的阻力,而不易滑动,稳定、可靠;同时,当对椅背连接件20进行倾斜角度调节时,调节角度缓慢进行,容易得到准确的倾斜角度。所述增阻套30可用耐磨的橡胶材质制成;或者用阻尼也可。所述上壳11的上表面设置有连接座板的若干螺钉连接孔101,具体地说,所述上壳11的上表面向下凹设有两道沟槽,两道沟槽布置在上壳的左、右侧;所述螺钉连接孔101前后间距式布置于沟槽。所述下壳12设置有连接椅柱的椅柱孔120从下壳12的下侧贯穿至容纳腔。所述椅背连接件20的上侧设置有连接椅背的连接安装孔。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对椅子底座的椅背连接件和壳本体连接的设计,具体地说是在连接螺钉上设置增阻套、复位弹簧,通过增阻套与椅背连接件的安装通孔产生的阻力,以及通过复位弹簧在椅背连接件左右晃动时产生的反向弹簧力的共同作用,使得椅子底座变得可靠、稳定;其次,螺钉、增阻套、复位弹簧的结构具有设计巧妙,组装方便、实用性强、易于实现等特点。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10)和可转动连接于壳本体(10)的椅背连接件(20);所述壳本体(10)包括上壳(11)、下壳(12),所述上壳(11)组装于下壳(12);其中:/n所述下壳(12)两侧的后端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11)、第二安装孔(1212);/n所述椅背连接件(20)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通孔(21);/n所述下壳(12)和椅背连接件(20)连接时,设置有螺钉(60)从壳本体(10)的外侧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211)、安装通孔(21)、第二安装孔(1212);所述螺钉(60)的后端套设有增阻套(30)和复位弹簧(40);所述复位弹簧(40)装设于增阻套(30)和螺钉(60)的螺钉帽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壳本体(10)和可转动连接于壳本体(10)的椅背连接件(20);所述壳本体(10)包括上壳(11)、下壳(12),所述上壳(11)组装于下壳(12);其中:
所述下壳(12)两侧的后端均设置有第一安装孔(1211)、第二安装孔(1212);
所述椅背连接件(20)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安装通孔(21);
所述下壳(12)和椅背连接件(20)连接时,设置有螺钉(60)从壳本体(10)的外侧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211)、安装通孔(21)、第二安装孔(1212);所述螺钉(60)的后端套设有增阻套(30)和复位弹簧(40);所述复位弹簧(40)装设于增阻套(30)和螺钉(60)的螺钉帽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2)具有开口向上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壳本体(10)外设置有调节旋钮(50)贯穿至容纳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靠稳定性佳的椅子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套(30)的后端具有沿周向往外侧延伸的凸起(31),所述凸起(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远春,吴书平,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博克家具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