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鼻夹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689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鼻夹口罩,包括主体,主体包括覆盖部,覆盖部包括一在佩戴至面部时覆盖佩戴者鼻梁的鼻梁区,在鼻梁区设置有用于将覆盖部粘附于鼻梁上的第一粘合层,通过第一粘合层将鼻梁区粘合在佩戴者鼻梁上,使得位于鼻梁处的主体完全贴合在鼻梁上,一方面使得佩戴更为舒适,另一方面防止鼻梁部位的漏气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鼻夹口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涉及一种无鼻夹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广泛使用于人们日常防护或医疗防护中,通常口罩包括主体及设置在主体上的鼻夹,通过鼻夹夹持或形成鼻梁的形状的方式将口罩主体贴合到鼻梁上,以防止鼻梁两侧漏气,现有的鼻夹通常采用铁丝、铁片等条状材料,对鼻梁赋型后,一方面由于这些材料有回弹效应并不能完全使得口罩主体与鼻梁完全贴合,另一方面如果为了防止现有的鼻夹产生回弹效应,将鼻夹开口设置的小于鼻梁宽度时,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使用不舒适,特别是长久使用时,更容易造成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鼻夹口罩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无鼻夹口罩,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包括覆盖部,所述的覆盖部包括一在佩戴至面部时覆盖佩戴者鼻梁的鼻梁区,所述的鼻梁区设置有用于将覆盖部粘附于鼻梁上的第一粘合层。进一步的,所述的覆盖部包括面层及底层,所述的鼻梁区还设置有一垫层,所述的垫层铺设在面层上,所述的第一粘合层铺设在垫层上或第一粘合层包括一对设置在垫层两侧的第一粘合部。进一步的,垫层为底层的一部分向面层方向翻折、贴附至面层上形成或垫层为底层与面层叠合后形成的叠合部翻折、贴附至面层上形成。进一步的,垫层厚度为第一粘合层厚度的85%-115%。进一步的,所述的主体还包括分别从所述覆盖部的两侧向面部的耳朵侧方向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还包括一自底层向面层方向延伸并覆盖面层至少一部分的折边。进一步的,所述的折边为底层的一部分向面层方向翻折搭设覆盖至面层上形成。进一步的,所述的折边上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的固定装置为铺设在折边上用于与将延伸部粘附于佩戴者面部上的第二粘合层。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粘合层和/或第二粘合层上还设置有一防护层,所述的防护层为离型纸或离型膜。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粘合层向延伸部方向延伸,并与折边抵接。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粘合层包括多个呈点状、线状或片状粘胶单元,所述的粘胶单元间隔排列。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鼻夹口罩,包括主体,主体包括覆盖部,覆盖部包括一在佩戴至面部时覆盖佩戴者鼻梁的鼻梁区,在鼻梁区设置有用于将覆盖部粘附于鼻梁上的第一粘合层,通过第一粘合层将鼻梁区粘合在佩戴者鼻梁上,使得位于鼻梁处的主体完全贴合在鼻梁上,一方面使得佩戴更为舒适,另一方面防止鼻梁部位的漏气产生。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无鼻夹口罩展开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B-B截面示意图。图4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无鼻夹口罩展开示意图。图5为图4中C-C截面示意图。图6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C-C截面示意图。图7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无鼻夹口罩展开示意图。图8为图7中D-D截面示意图。图9为图7中E-E截面示意图。图10第一粘合层粘合剂粘度保持曲线。图示标记说明:主体10;覆盖部101;延伸部102;鼻梁区103;面层11,21,31,41;芯层12;底层13;折边130;第一端131;第二端132;空隙区1300;第一侧面1301;第二侧面1302;第一粘合层14,24,34;第二粘合层15;防护层16;垫层27,37,47;第一边缘线271;第二边缘线272;叠合部372;第一粘合部441。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图2及图3,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无鼻夹口罩的构成,本实施例的口罩通常可用于对微粒(如花粉、粉尘)或防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进行防护,当然并不限于对上述物质的防护,其他情形也可能是被适用的,如对液体、飞沫等,所述的无鼻夹口罩包括主体10,所述的主体10,包括覆盖口罩佩戴者面部的口和鼻孔的覆盖部101。所述的覆盖部101具有覆盖口罩佩戴者的右脸的右侧部及覆盖左脸的左侧部,所述的右侧部及左侧部可以一体的形成或分体的形成。当覆盖部101为分体的形成时,右侧部与左侧部可以通过热熔融、超声波结合或胶合的方式进行结合,同时,在右侧部与左侧部的接合位置形成自上而下的结合部,并在结合部中间形成一结合缝,同时使得所述的覆盖部101由结合部的结合缝处为界线分成左右两部分,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左侧部与右侧部为一体地形成,在该种情况下,左侧部与右侧部之间将不用设置结合部。所述的覆盖部101包括一在佩戴至面部时覆盖佩戴者鼻梁的鼻梁区103,所述的鼻梁区103设置有用于将覆盖部101粘附于鼻梁上的第一粘合层14,可以理解的,第一粘合层14的长度应至少延伸至与鼻梁的两个鼻侧壁相连的面部上,以使得第一粘合层14粘附到鼻梁上时,鼻梁区103能够沿鼻梁完全贴合,防止漏气。可以理解的,当所述的覆盖部101还包括结合缝时,所述的第一粘合层14与结合缝交叉或者沿结合缝对称。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粘合层14的长度大于等于60mm,更优选的大于等于80mm,所述的长度是指与结合缝垂直的方向。所述的第一粘合层14包括粘合剂,所述的粘合剂可为天然的或合成的粘合材料。具体的,可以包括淀粉、聚氨酯、硝酸纤维素、聚醋酸乙烯等粘合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水溶型粘合剂;醋酸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等乳液型粘合剂;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等热塑性树脂组成的热熔型粘合剂等。优选的,可以为热熔胶、凝胶型粘合剂等,当然并不限于热熔胶或凝胶型粘合剂。更优选的,所述的粘合剂为医用压敏胶,如DRUO-TAK8F171C、HL2816、MH205、HL1439等。为了稳固的将该无鼻夹口罩固定在佩戴者的面部,防止在佩戴过程中非预期的掉落,所述的第一粘合层14要具备保持粘度来保证佩戴者在使用中不脱落,请参考图10,图10示出了该第一粘合层14所需要的保持粘度曲线。同时,在使用完毕之后,将该无鼻夹口罩应能够容易的从使用者面部剥离,所述的剥离强度可以参考GB/T8939-2018《卫生巾(护垫)》附录E《背胶剥离强度的测定》提供的测试方法进行测定。另外,所述的第一粘合层14在从佩戴者面部剥离后,残留量为0。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粘合层14呈长条状,其长度方向向覆盖部101两侧延伸,优选的,所述的第一粘合层14包括两个扩大区,两个所述的扩大区与鼻梁两侧相对凹陷的面部区域对应,以使得在该区域具有更大的粘合区域,使得覆盖部101保持与面部的贴合。另外,为了适合不同的人群使用该无鼻夹口罩,所述的第一粘合层14还可以通过预设在可转移部件上,然后转移至鼻梁区103与佩戴者鼻梁接触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具体的,所述的可转移部件至少一个表面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以使得当第一粘合层14铺设在该表面时,具有较低的黏着力,方便第一粘合层14从该表面分离,即在使用前,所述的可转移部件该低表面张力的表面上预设有第一粘合层14,当需要使用时,将预设有第一粘合层14的可转移部件具有第一粘合层14的一侧贴附在延伸部102朝向佩戴者面部的侧面的预定位置上,使得第一粘合层14粘合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鼻夹口罩,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包括覆盖部,所述的覆盖部包括一在佩戴至面部时覆盖佩戴者鼻梁的鼻梁区,所述的鼻梁区设置有用于将覆盖部粘附于鼻梁上的第一粘合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鼻夹口罩,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包括覆盖部,所述的覆盖部包括一在佩戴至面部时覆盖佩戴者鼻梁的鼻梁区,所述的鼻梁区设置有用于将覆盖部粘附于鼻梁上的第一粘合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鼻夹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覆盖部包括面层及底层,所述的鼻梁区还设置有一垫层,所述的垫层铺设在面层上,所述的第一粘合层铺设在垫层上或第一粘合层包括一对设置在垫层两侧的第一粘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鼻夹口罩,其特征在于,垫层为底层的一部分向面层方向翻折、贴附至面层上形成或垫层为底层与面层叠合后形成的叠合部翻折、贴附至面层上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鼻夹口罩,其特征在于,垫层厚度为第一粘合层厚度的85%-115%。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鼻夹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还包括分别从所述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双印陈广岩沈欢刘立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护理佳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