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气分离装置,包括热水腔体和排气流道,所述热水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热水腔体的过水面积大于所述热水进水口,所述热水腔体内布设有至少一挡水板;所述热水腔体的侧壁开设有排气窗,所述热水腔体与所述排气通道通过所述排气窗相互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水气分离装置结构简单且体积小,能够适用于小型化产品;该水气分离装置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热水中的气泡量,水气分离效果好,能够很好的避免用户在使用热水时因水花飞溅而导致的烫伤,方便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气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气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产品所用水气分离结构都较为复杂且都需要较大的结构空间才能实现水、气的分离,不利于产品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气分离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气分离装置,包括热水腔体和排气流道,所述热水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热水腔体的过水面积大于所述热水进水口,所述热水腔体内布设有至少一挡水板;所述热水腔体的侧壁开设有排气窗,所述热水腔体与所述排气通道通过所述排气窗相互连通。较佳的,所述排气窗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较佳的,还包括冷水流道,所述冷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冷水进水口和冷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冷水进水口和所述热水进水口并列设置。较佳的,所述排气流道与冷水流道共用出水口。较佳的,所述挡水板正对于所述热水进水口的位置设置。较佳的,所述挡水板呈弧形样态。较佳的,所述热水腔体内还具有一导流板,所述导流板沿着水流流向斜向下设置使得所述热水腔体分成阶梯式两腔体。较佳的,所述热水腔体由两内侧壁围合而成,其中一内侧壁的顶端开设有所述排气窗。较佳的,还包括出水接头,所述排气流道和所述热水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出水接头的气体通道和热水通道连通。较佳的,所述热水腔体中还具有一蓄水腔体。本专利技术的水气分离装置结构简单且体积小,能够适用于小型化产品;该水气分离装置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热水中的气泡量,水气分离效果好,能够很好的避免用户在使用热水时因水花飞溅而导致的烫伤,方便实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水气分离装置与出水接头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水气分离装置应用于高温龙头的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水气分离装置应用于高温龙头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3,一种水气分离装置,该水气分离装置A的内部具有冷水流道1,热水腔体2和排气流道3,该冷水流道1的两端分别与冷水进水口11和冷水出水口12连通,该热水腔体2的两端则分别与热水进水口21和热水出水口22连通,其中,该热水腔体2的过水面积大于上述热水进水口21的过水面积,进而能够减缓热水流速;其中,该热水腔体2由两侧壁20围合而成,其中一侧壁20开设有排气窗23,较佳的,该排气窗23设置于该侧壁20的顶端,该热水腔体2与排气流道3之间通过该排气窗23连通,该排气窗23的设置高度大于上述热水进水口21和热水出水口22,在其中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热水出水口22的出水截面积大于上述热水进水口21的进水截面积,通过该种结构设计能够保证热水从热水出水口中及时流出,且热水的水蒸气及时通过排气窗23流入排气流道3中,不会产生热水溢流,使得两个通道能够彼此配合工作。进一步的,该热水腔体2中还布设有至少一挡水板24,该挡水板能够挡住热水进水口处的直冲水流,降低热水流速,避免热水直冲出水口,这样,热水在水汽分离装置的热水腔体中,因热水腔体的过水面积变大且挡水板的阻扰作用下,流速变缓,水泡破裂。优选的,该挡水板24正对于该热水进水口21的位置设置,直接利用该挡水板减缓热水的流速,使得热水在热水腔体内具有足够的缓冲时间进行水汽分离;优选的,该挡水板24呈弧形样态,降低热水冲击力且水气分离的效果更佳。进一步的,上述水气分离装置还连接有出水接头4,该出水接头4和该水气分离装置之间设置有密封圈,保证两者密封性,其中,该出水接头4具有与上述冷水出水口12、热水出水口22和排气流道3相连通的冷水通道,热水通道和气体通道,其中,该冷水通道和气体通道可围绕该热水通道设置形成环形样态。参照附图4和附图5,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热水腔体2内还具有一导流板25,该导流板25沿着水流流向斜向下设置使得该热水腔体2分成阶梯式两腔体,该阶梯式两腔体处均设置有挡水板24,排气窗23位于阶梯式两腔体的后端腔体中,进而能够通过分段式的水流缓冲使得热水的水气分离效果更佳,且能够使得热水稳定的从热水出水口中流出。参照附图6,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热水腔体2中还具有一蓄水腔体2a,水气混合水流会停留在该蓄水腔体2a内,此时蓄水腔体2a内的水气混合水流内水蒸气的密度远小于水,因此蓄水腔体2a内的水气会自动分离成气在上水在下的方式,之后水蒸气会通过侧壁的排气窗23流通至排气流道3中排出。当冷水流道1导通时,冷水由冷水进水口11经过冷水流道1和冷水出水口12流入出水接头4中,冷水流道被导通;当热水腔体2被导通时,热水(水气混合水)由热水进水口21进入热水腔体2中,挡水板24会挡住直冲水流使其降速且避免直冲热水出水口,此时水气混合水流会停留在热水腔体2中,此时热水腔体2内的水气混合水流由于气的密度远小于水,水分子下沉,气体分子上升,因此热水腔体2内的水气会自动分离成气在上水在下的状态,气体会通过内侧壁的排气窗23流通至排气流道3,之后再经排气流道3输送至出水接头4排出,热水腔体2内的水则会经热水出水口22流至出水接头4排出,以此达到水气分离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水气分离装置结构简单且体积小,能够适用于小型化产品。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冷水流道1和排气流道3可直接整合形成冷水和气体共用的共用流道,进而整合结构,进一步缩小水气分离装置的体积,适用范围更为广泛。冷水从冷水进水口直接流入共用流道中,之后再从出水接头4中排出;而当热水从热水进水口流入热水腔体2时,气体通过排气窗导入共用流道中排出,分离气体后的热水则从热水出水口流入出水接头4中供用户进行使用。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水气分离装置A是由水气分离装置主体A1和水气分离装置上盖A2组成的,该水气分离装置上盖A2可通过焊接或利用密封圈密封的方式实现水气分离装置主体A1和水气分离装置上盖A2的密封结合,更具体来说,该水气分离装置上盖A2可通过超声波焊接或热板焊接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密封结合,或者该水气分离装置上盖A2和水气分离装置主体A1可通过异形密封圈密封的方式实现两者的密封结合。此种密封结构应用在该水汽分离盒上,不但可以减小水汽分离盒体积,而且方便水汽分离盒结构排布;再者,相较于一体成型的方式而言,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腔体和排气流道,所述热水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热水腔体的过水面积大于所述热水进水口,所述热水腔体内布设有至少一挡水板;所述热水腔体的侧壁开设有排气窗,所述热水腔体与所述排气通道通过所述排气窗相互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水腔体和排气流道,所述热水腔体的两端分别与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连通,所述热水腔体的过水面积大于所述热水进水口,所述热水腔体内布设有至少一挡水板;所述热水腔体的侧壁开设有排气窗,所述热水腔体与所述排气通道通过所述排气窗相互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窗的设置高度大于所述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水流道,所述冷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冷水进水口和冷水出水口连通,所述冷水进水口和所述热水进水口并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流道与冷水流道共用出水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气分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桂,陈杰,宋健毅,陈希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英仕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