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0216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层析、超声和溶出介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气系统,包括形成循环液路的溶剂瓶和除气泵,所述的循环液路包括内径逐级增大的多段泵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除气系统,通过设置了内径逐级增加的泵管,通过降低压强减小空气溶解度的方式使空气从溶剂中析出,同时借助溶剂与管壁的碰撞和摩擦促进气体从溶剂中析出,提高了除气系统的除气效率,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也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气系统
本技术涉及层析、超声和溶出介质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层析、超声和溶出介质的除气系统。
技术介绍
实验室中,常采用除气机对试剂进行除气。对于一般试剂,常采用超声波消泡设备对试剂进行除气;对于HPLC溶剂,常采用超声消泡、通氦气置换或者真空除气的方式进行除气;对于化工领域的诸多应用需求,常采用抽真空和通氮气进行置换的方式进行除气。超声波消泡设备是利用超声振子产生超声波,使超声波在液体中传递,超声波的一部分能量传递给液体,在超声波作用下,液体和气体相互摩擦、分离,最后气体聚集成气泡溶出。这种方法除气的缺点是除气过程中存在很强的噪音,并且除气效果不佳。真空除气是指利用真空泵将溶剂瓶抽成负压,使溶剂中的气体与溶剂实现分离。负压的大小影响真空除气的效果,一般来说真空除气可以达到比较好的除气效果,除气效率也比较高,但是真空除气的设备结构复杂,而且除气设备中的塑料膜容易被堵塞,需要经常维护,使用起来非常麻烦。通氦气和氮气置换的缺点是无法达到很好的除气效果,且操作较为复杂。因此,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还需要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层析、超声和溶出介质的除气系统,旨在通过除气泵将溶剂瓶内的溶剂吸出并进行循环流动,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实现气体的分离,最终溶剂回到溶剂瓶中,而气体彻底分离;在循环的过程中,利用了环境压强减小,溶剂中气体的溶解度减小的原理,以及气液摩擦导致分离的原理,从而实现气体从溶剂中分离。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除气系统,包括形成循环液路的溶剂瓶和除气泵,所述的循环液路包括内径逐级增大的多段泵管。上述公开的除气系统,在循环液路中设置的多级泵管,内径在增大后其内部的空间增大,溶剂从内径较小的一段泵管进入内径较大的另一段泵管后,在更大的空间内气压减小,则溶剂的气体溶解度减小,原本已经溶于溶剂的气体便从溶剂中析出;同时,由于溶剂从较小的一段泵管进入较大的另一段泵管,溶剂与泵管的内壁之间发生碰撞和摩擦,加速了气体从溶剂中析出的速度。在上述情况下,溶剂中的气体逐渐从溶剂中析出,实现了除气的目的。进一步的,所述的溶剂从溶剂瓶导出后被排向除气泵,在该期间可实现除气的过程,即溶剂瓶的排出口与除气泵的进液段之间设置为多级泵管,具体的,此处对循环液路的结构进行优化,举出一种可行的方式:所述的溶剂瓶与除气泵的进液端之间至少设置两段泵管,且泵管的内径从溶剂瓶往除气泵的进液端逐级增大。优选的,所述的溶剂瓶与除气泵的进液端之间设置有三段泵管,且泵管的内径从溶剂瓶往除气泵的进液端逐级增大。其中,相邻的两段泵管通过转接头实现连接,且第一段泵管深入溶剂瓶的液面以下,第三段泵管连通至除气泵的进液端。进一步的,从除气泵的出液端排出的溶剂最终回到溶剂瓶,回到溶剂瓶的溶剂与空气实现了分离,空气回到溶剂瓶后需要排出,避免重新溶入溶剂中,故对溶剂瓶的结构进行优化,举出一种可行的方案:所述的溶剂瓶上设置有透气结构。优选的,所述的溶剂瓶上设置透气孔或透气间隙,从而实现空气的排出。进一步的,除气泵的运转速度、运转时间会影响循环液路中溶剂的流速,合理的流速可以促进气体从溶剂中高效析出,为提高气体析出的效率,对除气系统进行优化,具体的,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除气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除气泵的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与除气泵电连接的控制板。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控制装置进行优化,以更加合理地控制除气泵的运转,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具体的: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除气泵转速的调速装置,调速装置与除气泵电连接。进一步的,对除气泵的的工作运转,可进行预约设置,实现启动倒计时、停止倒计时等控制,以达到更加精确的运行控制管理,因此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控制装置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控制板上的定时装置,定时装置用于发送定时信息给控制板,从而控制除气泵的工作时长。优选的,所述的定时装置可设置于控制板上。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控制装置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与控制板连接的操作及显示装置,所述的操作及显示装置用于进行人机交互并将交互指令发送给控制板。设置操作及显示装置后,可与控制板配合设计操作及显示界面程序,方便人机交互。优选的,所述的操作及显示装置可采用触控屏。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控制装置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所述的控制装置连接提醒装置,提醒装置与控制板电连接并由控制板控制打开和关闭。优选的,所述的提醒装置可采用声光报警器,例如可采用蜂鸣器等,其作用在于,当一个除气过程结束后,提醒装置启动用以提醒操作者。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除气系统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具体的:所述的除气系统包括控制电源,所述的控制电源用于给控制装置供电,且控制电源与控制装置之间通过控制开关控制连接通断。进一步的,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公开的除气系统进行优化,举出如下可行的方案,具体的:所述的除气系统还包括驱动电源,所述的驱动电源用于给除气泵供电,且驱动电源与控制装置之间通过驱动开关控制连接通断。优选的,驱动电源和/或控制电源均通过220V直流电源供电,也可采用可充电电源,在提供电源供能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充电的方式实现蓄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公开的除气系统,通过设置了内径逐级增加的泵管,通过降低压强减小空气溶解度的方式使空气从溶剂中析出,同时借助溶剂与管壁的碰撞和摩擦促进气体从溶剂中析出,提高了除气系统的除气效率,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现也容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表示出了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图1是除气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是除气系统的功能模块连接示意图。上述附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溶剂瓶;2、溶剂;3、泵管;4、转接头;5、除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释。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技术,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技术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技术的示例实施例。如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循环液路的溶剂瓶(1)和除气泵(5),所述的溶剂瓶(1)上设置有透气结构,所述的循环液路包括内径逐级增大的多段泵管(3),所述的溶剂瓶(1)与除气泵(5)的进液端之间至少设置两段泵管(3),且泵管(3)的内径从溶剂瓶(1)往除气泵(5)的进液端逐级增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循环液路的溶剂瓶(1)和除气泵(5),所述的溶剂瓶(1)上设置有透气结构,所述的循环液路包括内径逐级增大的多段泵管(3),所述的溶剂瓶(1)与除气泵(5)的进液端之间至少设置两段泵管(3),且泵管(3)的内径从溶剂瓶(1)往除气泵(5)的进液端逐级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除气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除气泵(5)的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与除气泵(5)电连接的控制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除气泵(5)转速的调速装置,调速装置与除气泵(5)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控制板上的定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赫天彭民伟康炎李乔乔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达远辰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