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689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封边,所述口罩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口罩带,两个所述口罩带分别与封边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封边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卡扣和扣帽,所述卡扣和扣帽呈间隔距离分布设置;所述口罩本体由防水层、抗病毒过滤层、纱布层和亲肤层组成,所述过滤层设置于防水层的下表面,所述纱布层设置于过滤层的下表面,所述亲肤层设置于纱布层的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水性高,能够避免喷溅在口罩本体上的血液感染医护人员,同时能够增加或者减少口罩本体的长度,从而保证了口罩本体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现有的口罩种类较多,比如较常见的医用外科口罩。在医院,医用口罩几乎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必备品。然而,医护人员中配戴眼镜的人占大多数,他们在给病人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配带医用口罩。但是现有的外科医用口罩的防水性较差,医护人员在手术的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会喷溅在口罩的外部,容易进入口罩的内部造成对医护人员的感染,而且现有的外科医用口罩的长度一般都是固定的,由于每个医护人员的面部大小不同,需要使用到的外科医用口罩的长度不同,如果外科医用口罩的长度较长或者较短,不能够对医护人员进行更好防护。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外科医用口罩的防水性较差,同时长度不同可调节使用,从而降低了外科医用口罩的实用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包括口罩本体,所述口罩本体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封边,所述口罩本体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口罩带,两个所述口罩带分别与封边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封边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卡扣和扣帽,所述卡扣和扣帽呈间隔距离分布设置;所述口罩本体由防水层、抗病毒过滤层、纱布层和亲肤层组成,所述抗病毒过滤层设置于防水层的下表面,所述纱布层设置于抗病毒过滤层的下表面,所述亲肤层设置于纱布层的下表面。优选的,所述防水层采用TPU防水透气薄膜与棉线针织而成,且针织线路为倾斜交叉形状。优选的,所述抗病毒过滤层采用活性炭抗菌纤维层。优选的,所述纱布层采用医用脱脂纱布。优选的,所述亲肤层采用竹纤维布层。优选的,所述封边的上侧内部固定嵌设有塑型金属条。优选的,所述封边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熔点,所述口罩带的两端均通过熔点与封边的两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卡扣和扣帽相配合将口罩本体的弯曲折叠。优选的,所述抗病毒过滤层的厚度为0.4-0.6mm,所述防水层(8)的厚度为0.8-1.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通过口罩本体采用防水层、抗病毒过滤层、纱布层和亲肤层组成,防水层能够使得口罩本体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从而能够避免喷溅在口罩本体上的血液感染医护人员,抗病毒过滤层能够保证口罩本体具备较好的过滤性和抗病毒性,亲肤层能够保证医护人员穿戴的舒适性。2、该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通过设置在口罩本体上的卡扣和扣帽,当不同医护人员戴口罩本体时,医护人员能够将卡扣和扣帽打开或者闭合,从而能够增加或者减少口罩本体的长度,从而保证了口罩本体的适用性。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防水性高,能够避免喷溅在口罩本体上的血液感染医护人员,同时能够增加或者减少口罩本体的长度,从而保证了口罩本体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卡扣和扣帽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口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防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口罩本体、2封边、3口罩带、4卡扣、5扣帽、6塑型金属条、7熔点、8防水层、9抗病毒过滤层、10纱布层、11亲肤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照图1-4,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口罩本体1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封边2,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口罩带3,两个口罩带3分别与封边2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封边2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卡扣4和扣帽5,卡扣4和扣帽5呈间隔距离分布设置,卡扣4和扣帽5相配合将口罩本体1的弯曲折叠;口罩本体1由防水层8、抗病毒过滤层9、纱布层10和亲肤层11组成,抗病毒过滤层9设置于防水层8的下表面,纱布层10设置于抗病毒过滤层9的下表面,亲肤层11设置于纱布层10的下表面,抗病毒过滤层9的厚度为0.4-0.6mm,防水层8的厚度为0.8-1.2mm。防水层8采用TPU防水透气薄膜与棉线针织而成,且针织线路为倾斜交叉形状,抗病毒过滤层9采用活性炭抗菌纤维层,纱布层10采用医用脱脂纱布,亲肤层11采用竹纤维布层,封边2的上侧内部固定嵌设有塑型金属条6,封边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设有熔点7,口罩带3的两端均通过熔点7与封边2的两侧固定连接。本技术中,使用时,通过口罩本体采用防水层8、抗病毒过滤层9、纱布层10和亲肤层11组成,防水层8能够使得口罩本体1具备较好的防水性能,从而能够避免喷溅在口罩本体1上的血液感染医护人员,抗病毒过滤层9能够保证口罩本体1具备较好的过滤性和抗病毒性,亲肤层11能够保证医护人员穿戴的舒适性,通过设置在口罩本体1上的卡扣4和扣帽5,当不同医护人员戴口罩本体1时,医护人员能够将卡扣4和扣帽5打开或者闭合,从而能够增加或者减少口罩本体1的长度,从而保证了口罩本体1的适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封边(2),所述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口罩带(3),两个所述口罩带(3)分别与封边(2)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封边(2)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卡扣(4)和扣帽(5),所述卡扣(4)和扣帽(5)呈间隔距离分布设置;/n所述口罩本体(1)由防水层(8)、抗病毒过滤层(9)、纱布层(10)和亲肤层(11)组成,所述抗病毒过滤层(9)设置于防水层(8)的下表面,所述纱布层(10)设置于抗病毒过滤层(9)的下表面,所述亲肤层(11)设置于纱布层(10)的下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1)的四周边缘均设置有封边(2),所述口罩本体(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口罩带(3),两个所述口罩带(3)分别与封边(2)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封边(2)的顶部和底部且位于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均固定设有卡扣(4)和扣帽(5),所述卡扣(4)和扣帽(5)呈间隔距离分布设置;
所述口罩本体(1)由防水层(8)、抗病毒过滤层(9)、纱布层(10)和亲肤层(11)组成,所述抗病毒过滤层(9)设置于防水层(8)的下表面,所述纱布层(10)设置于抗病毒过滤层(9)的下表面,所述亲肤层(11)设置于纱布层(10)的下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8)采用TPU防水透气薄膜与棉线针织而成,且针织线路为倾斜交叉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病毒的一次性外科医用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病毒过滤层(9)采用活性炭抗菌纤维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毕忠张希平彭红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