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包括:油污池:盛放油水混合液;油水分离件:放置于油水混合液内,通过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形成包覆聚氨酯海绵的硅橡胶膜表面,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储油池;泵体:包含进口以及出口,进口上套设有进油管,进油管插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出口上套设有出油管,出油管插入到储油池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而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泵体将油水分离件内部的油吸入到储油池内,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体积小,易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水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
技术介绍
石油在开采和炼制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污油,每年成千上万吨含油废水被排入江河湖海之中,同样,在石油的封装、运输、使用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泄露等污染事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对污水的油水分离技术研发迫在眉睫。油水分离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步骤:一是从含油污水中提取原油的过程;另一是从含油污水中去除油和其他杂质的含油污水(含油率<1%)处理过程。传统分离技术利用油的密度比水小(油浮于水的上方),先通过重力沉降、离心旋转或气浮法实现初步分离,再结合波纹板或活性炭进行二次分离。但仪器造价高、能源消耗量大且工作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处理。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包括:油污池:内部盛放有油水混合液;油水分离件:放置于油水混合液内,通过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形成包覆聚氨酯海绵的硅橡胶膜表面,所述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而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储油池;以及,泵体:包含进口以及出口,进口上套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插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出口上套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插入到储油池内部;泵体将油水分离件内部的油吸入到所述储油池内。进一步的:所述硅橡胶膜对油的接触角为3.16°,所述硅橡胶膜对水的接触角为108.92°。进一步的:所述硅橡胶膜表面为荷叶表面微纳米乳突粗糙结构。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海绵呈长方体、圆柱体或球体。进一步的:所述石蜡球粒径为8微米至10微米。进一步的: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覆在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表面。进一步的:所述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的直径为1.2毫米至1.5毫米,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覆聚氨酯海绵后,所述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的直径为0.5毫米至0.8毫米。进一步的: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备石蜡球;步骤S2:将聚氨酯海绵裁剪成块状,并于100℃的烘箱中干燥30分钟;步骤S3:称取石蜡球使其与液态硅橡胶按照质量比1比4混合,再加入4%硅橡胶质量分数的固化剂,混合搅拌1分钟,得到混合液;步骤S4:将烘箱中的聚氨酯海绵取出,并使其吸收混合液,然后使其自然固化,0.5小时后将其放入60℃恒温的烘箱中固化2小时。进一步的:制备石蜡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X1:切片石蜡45克,置于1升的三口烧瓶中,加入去离子水500毫升;步骤X2:使用水浴加热法加热至70℃,将石蜡融化成液态后,加入3.75克聚乙二醇辛基甲基醚,在搅拌速度为2000转/分钟下搅拌1.5小时,使石蜡混合于水相中形成微米级悬浮小液滴;步骤X3:将三口烧瓶内上层悬浮液倒入烧杯中,封保鲜膜温静置24小时,在静置过程中,石蜡小液滴破乳凝固浮于烧杯上层,药匙捞出后置于表面皿,室温干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通过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而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然后泵体将油水分离件内部的油吸入到所述储油池内,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体积小,易操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的油水分离件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中聚氨酯海绵微观结构图。图中:1为油污池,2为油水分离件,3为储油池,4为泵体,5为进油管,6为出油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包括:油污池1:内部盛放有油水混合液;油水分离件2:放置于油水混合液内,通过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形成包覆聚氨酯海绵的硅橡胶膜表面,所述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而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储油池3;以及,泵体4:包含进口以及出口,进口上套设有进油管5,所述进油管5插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出口上套设有出油管6,所述出油管6插入到储油池3内部;泵体4将油水分离件2内部的油吸入到所述储油池3内。通过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而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然后泵体4将油水分离件2内部的油吸入到所述储油池3内,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体积小,易操作。所述硅橡胶膜对油的接触角为3.16°,所述硅橡胶膜对水的接触角为108.92°,从而使得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所述硅橡胶膜表面为荷叶表面微纳米乳突粗糙结构。所述聚氨酯海绵呈长方体、圆柱体或球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的做出选择。所述石蜡球粒径为8微米至10微米。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覆在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表面。所述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的直径为1.2毫米至1.5毫米,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覆聚氨酯海绵后,所述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的直径为0.5毫米至0.8毫米。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制备石蜡球;步骤S2:将聚氨酯海绵裁剪成块状,并于100℃的烘箱中干燥30分钟;步骤S3:称取石蜡球使其与液态硅橡胶按照质量比1比4混合,再加入4%硅橡胶质量分数的固化剂,固化剂选用市面常见固化剂,混合搅拌1分钟,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污池:内部盛放有油水混合液;/n油水分离件:放置于油水混合液内,通过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形成包覆聚氨酯海绵的硅橡胶膜表面,所述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而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n储油池;/n以及,泵体:包含进口以及出口,进口上套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插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出口上套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插入到储油池内部;/n泵体将油水分离件内部的油吸入到所述储油池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污池:内部盛放有油水混合液;
油水分离件:放置于油水混合液内,通过在聚氨酯海绵上附着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形成包覆聚氨酯海绵的硅橡胶膜表面,所述硅橡胶膜表面具有亲油性与疏水性,使油水混合液中的油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而水无法进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
储油池;
以及,泵体:包含进口以及出口,进口上套设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插入到聚氨酯海绵内部,出口上套设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插入到储油池内部;
泵体将油水分离件内部的油吸入到所述储油池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膜对油的接触角为3.16°,所述硅橡胶膜对水的接触角为108.9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橡胶膜表面为荷叶表面微纳米乳突粗糙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海绵呈长方体、圆柱体或球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蜡球粒径为8微米至10微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抽滤型便携式油水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石蜡球与液态硅橡胶包覆在聚氨酯海绵内部的孔洞表面。
7.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佳星,谢忱,张雅婧,顾怡,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予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