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能的液体敷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864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7 15: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效的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该方法的主要成分为壳聚糖季铵盐、镇痛剂、防腐剂、超纯水、维生素C、黄原胶和保湿剂。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液态设计,其使用方便、简单、快速,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群体。在使用本液体敷料时,既可取出少量敷料涂抹于创面,又可采用喷雾给药的形式涂抹于创面。给药后,该敷料可以在创面处形成一层薄膜将伤口覆盖,将其与空气隔绝,从而避免了伤口感染;同时,它还提供了伤口愈合所需要的湿润环境,有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液体敷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成分安全且对皮肤无刺激性等优点,可用于割伤、擦伤等一般伤口的护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能的液体敷料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到了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能液体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当皮肤的形状和功能被内部或外部因素破坏时,被破坏的地方就是伤口。伤口愈合是一个及其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替换失活的或缺失的细胞结构和组织层。伤口愈合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一般根据愈合的程度,将其分为炎症、增殖、肉芽形成和组织重塑四个阶段。18世纪以前,伤口护理主要依靠前人传下来的经验,伤口愈合以自然愈合为主并使用自然物品辅助处理伤口,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且极易发生感染;19世纪,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并创立微生物致病学说。他提出为避免伤口受到细菌感染,在伤口出覆盖纱布等干性敷料,以保持伤口干燥,由此开创了干性愈合的先河;20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winter博士通过动物实验首次发现并证实了:在湿性环境下,伤口的愈合速度比干性环境下的愈合速度快一倍;1963年,Hinman通过人体研究证明了湿性愈合的科学性;1972年,Roveeti通过研究认识到湿润的创面环境能使上皮细胞的移行速度加快,促进创面的愈合,由此提出“湿性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能液体敷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壳聚糖季铵盐5~15%、镇痛剂0.5~1.5%、防腐剂0~0.5%、维生素C 0.5~1.5%、黄原胶0.5~1%、保湿剂1~1.5%和超纯水79~9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镇痛、抗菌功能液体敷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壳聚糖季铵盐5~15%、镇痛剂0.5~1.5%、防腐剂0~0.5%、维生素C0.5~1.5%、黄原胶0.5~1%、保湿剂1~1.5%和超纯水79~9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镇痛、抗菌功能液体敷料,其特征在于,以质量百分比计,其由壳聚糖季铵盐15%、镇痛剂1%、防腐剂0.3%、维生素C1%、黄原胶1%、保湿剂1%和超纯水80.7%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镇痛、抗菌功能液体敷料,其特征在于,所用壳聚糖季铵盐是壳聚糖经过化学改性修饰而制备的白色或类白色粉末状固体,分子量在1000~100万之间,被修饰的壳聚糖来源于虾蟹等海洋节肢动物的甲壳、昆虫的甲壳、菌类和藻类细胞的细胞壁、软体动物的壳和骨骼及高等植物的细胞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镇痛、抗菌功能液体敷料,其特征在于,所用镇痛剂为利多卡因、盐酸利多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镇痛、抗菌功能液体敷料,其特征在于,所用防腐剂为山梨酸、三氯叔丁醇、苯甲酸、苯甲酸钠。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镇痛、抗菌功能液体敷料,其特征在于,所用黄原胶为由D-葡萄糖、D-甘露糖和D-葡萄糖醛酸按2:2:1组成的多糖类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在100万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镇痛、抗菌功能液体敷料,其特征在于,所用维生素C为分析纯的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钠。


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军鞠豪尹玉霞侯文博刘爱华张明广卢天恒曹明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百多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