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方法;采用在种植袋中栽培的的方法,同时配合甘薯专用缓释肥、保水凝胶,并施加混合植物激素,有效控制甘薯生长的营养平衡,使得迷你甘薯的块根重量在150‑180g之间,且薯形流畅,大小均匀,淀粉含量高达36.81%,90天左右即可收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甘薯,又名甜薯、地瓜、番薯,块根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甘薯略呈碱性,适当食用甘薯可以保持血液中酸碱度平衡,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同时,甘薯还含有丰富的黏液蛋白,这种物质不仅能保持关节腔内的润滑作用,而且还能保持人体心血管壁的弹性,组织动脉粥样硬化,减少皮下脂肪,放置肝肾中结缔组织萎缩,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其独有的脱氢表雄甾酮还有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的作用。迷你甘薯则是指单个薯块质量50-150g、质地细腻、风味浓郁的小型菜用甘薯。传统进行甘薯栽培时,其藤蔓不断生长,同时形成众多侧蔓,藤蔓之间相互交织,不仅限制了甘薯生长所需的光照条件,还由于营养供给不平衡导致藤蔓生长茂盛,但块根产量低、薯型不饱满、营养物质含量不丰富等问题。公开号为CN103703974B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甘薯的栽培方法,其是将甘薯的藤蔓剪切成不带顶芽的扦插外植体,去除外植体上的腋芽后,在腋芽着生处涂抹凡士林,扦插于栽培基质中进行生根培养,获得薯苗。其可以一直甘薯藤蔓生长,从而降低植株营养的无效消耗,有利于干物质向地下部分输送,促进块根膨大,可提高薯块的产量,促进提早结薯。但采用人工向腋芽处涂抹凡士林的方法较为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耗费的时间成本也较高,后期若有腋芽生长出,仍需要去除腋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迷你甘薯的高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按重量份计的河沙55-70份、沙壤土65-90份、米糠6-12份混合配制得到栽培土,将栽培土装入可降解的塑料袋中,制成直径8-12cm的圆柱形栽培袋,在荒漠化土地或山地上翻耕,去除大石块,挖出种植沟,在沟底铺设一层厚度为5-8cm的甘薯专用缓释肥,再将栽培袋放在缓释肥上,并在栽培袋表面开设间距为20-25cm的口,将优选的薯种对应埋入栽培袋中,并在种块上覆盖一层厚度为2-4cm的保水凝胶,将栽培袋覆盖并浇水。进一步,所述的可降解塑料袋,是指用聚氧化乙烯材料或全淀粉塑料制成的薄塑料袋。进一步,所述的甘薯专用缓释肥,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硝酸钾10-18份、磷酸二氢钾15-17份、尿素10-12份、过磷酸钙4-6份、聚乳酸25-30份、聚乙烯醇25-30份、珍珠岩15-20份。进一步,所述甘薯专用缓释肥的制备方法为:将聚乳酸和聚乙烯醇共混得到可降解材料,加入经研磨、焙烧的珍珠岩,再依次加入硝酸钾、磷酸二氢钾、尿素和过磷酸钙,以蒸馏水调整混合物的湿度为20-25%,制成粒径为2-5mm的颗粒,干燥即可。进一步,所述的保水凝胶,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亲水材料30-36份、环氧氯丙烷10-13份、磷酸盐缓冲溶液15-20份、丙烯酸20-30份、海藻酸2-6份、硫酸钾3-5份、硫酸镁1-8份;其中,亲水材料是由按重量份计的半胱氨酸10-12份、壳聚糖粉末2-6份组成。进一步,所述保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为:a.将硫酸钾和硫酸镁混合溶于磷酸盐缓冲溶液中;b.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加入丙烯酸和亲水材料,加热至40-55℃,加入步骤a中的混合物,边搅拌边滴加环氧氯丙烷,反应1-1.5h后加入海藻酸,持续搅拌至呈透明凝胶状,干燥即可。2、待薯种枝叶生长至20-30cm时将藤蔓剪下,将扦插苗在生根液中浸泡1-3h,再在切口处蘸草木灰后扦插在步骤a的薯种间,使每株甘薯的间距为12-17cm。进一步,所述的生根液包括但不限于浓度为10-12%的蔗糖水溶液、浓度为0.8-1.2%的高锰酸钾水溶液。3、待甘薯藤蔓生长至3-4个茎节时每日补充光照,同时在浇水时在水中加入5-12%的混合植物激素,持续一个月。进一步,所述的光照,是指每日用650-670nm的紫外光照射甘薯藤蔓4-5h。进一步,所述的混合植物激素,是由脱落酸、萘乙酸、多效唑以1-2:4-7:6-10的质量比混合而成。4、进行日常管理,每3-5天浇一次水,直至迷你甘薯采收。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采用在种植袋中栽培的的方法,同时配合甘薯专用缓释肥、保水凝胶,并施加混合植物激素,有效控制甘薯生长的营养平衡,使得迷你甘薯的块根重量在150-180g之间,且薯形流畅,大小均匀,淀粉含量高达36.81%,90天左右即可收获。其中,将栽培土制成栽培袋,再埋于荒漠化土地或山地进行种植的方式可最大限度的节省土壤的使用,且栽培袋可根据地势、地形来使用,对于贵州的地形而言,大面积的平整土地是较稀少的,山多,有些地区的荒漠化也比较严重,若大面积开垦山地作为农田,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且成本较高,采用本申请的方案则可以最大程度的对资源进行利用,栽培袋的材料为可降解材料,对环境不会造成影响,且栽培袋在降解前可将甘薯块根限制定型,使甘薯的大小保持均匀,避免了一些甘薯长得太快限制旁边甘薯生长的情况。在甘薯采收之后剩余的栽培土留在山地或荒漠化的土地中可作为其他植物的养分,有效改善荒漠化土地的土壤环境。在栽培袋底部铺设了一层甘薯专用缓释肥,不仅减少了肥料的使用,采用这样的施肥方法可以使前期甘薯出苗时肥效较弱,避免烧苗,而在甘薯块根生长膨大的时期肥效则较强,可充分保证甘薯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营养元素。在种块上还覆盖了一层保水凝胶,可有效维持栽培土中的水分含量,减少浇水的次数,节水,降低人工成本,且保水凝胶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对海藻酸和壳聚糖用环氧氯丙烷接枝改性,同时添加半胱氨酸,可形成网络型聚合凝胶,可以将微量元素包裹在高分子聚合物中,起到缓释的效果,使微量元素可以随着水分缓慢释放,被甘薯块根吸收,持续为甘薯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甘薯生长过程中补充光照,同时施用混合植物激素,补充光照可以使叶片迅速定型为小而厚的叶片,避免长成大而薄的叶片消耗植物的能量,使营养物质更多的可以输送给甘薯的块茎,且650-670nm的紫外光可促进淀粉合成,提高甘薯块根中对的淀粉含量,从而提高甘薯的品质。混合植物激素中含有较大量的萘乙酸和多效唑,可以在促进块根生长的同时抑制茎叶芽的生长,还配合极少量的脱落酸,进一步抑制甘薯藤蔓的生长,使营养集中于甘薯块根,提高品质的同时缩短种植周期,早上市则经济效益可以更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迷你甘薯的高效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按重量份计的河沙65份、沙壤土80份、米糠9份混合配制得到栽培土,将栽培土装入用聚氧化乙烯材料制成的塑料袋中,制成直径10cm的圆柱形栽培袋,在荒漠化土地或山地上翻耕,去除大石块,挖出种植沟,在沟底铺设一层厚度为7cm的甘薯专用缓释肥,再将栽培袋放在缓释肥上,并在栽培袋表面开设间距为23cm的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配制栽培土,装入可降解塑料袋中,制成直径8-12cm的圆柱形栽培袋,在荒漠化土地或山地上翻耕,去除大石块,挖出种植沟,在沟底铺设一层厚度为5-8cm的甘薯专用缓释肥,再将栽培袋放在缓释肥上,并在栽培袋表面开设间距为20-25cm的口,将优选的薯种对应埋入栽培袋中,并在种块上覆盖一层厚度为2-4cm的保水凝胶,将栽培袋覆盖并浇水;/nb.待薯种枝叶生长至20-30cm时将藤蔓剪下,将扦插苗在生根液中浸泡1-3h,再在切口处蘸草木灰后扦插在步骤a的薯种间,使每株甘薯的间距为12-17cm;/nc.待甘薯藤蔓生长至3-4个茎节时每日补充光照,同时在浇水时在水中加入5-12%的混合植物激素,持续一个月;/nd.进行日常管理,每3-5天浇一次水,直至迷你甘薯采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栽培土,装入可降解塑料袋中,制成直径8-12cm的圆柱形栽培袋,在荒漠化土地或山地上翻耕,去除大石块,挖出种植沟,在沟底铺设一层厚度为5-8cm的甘薯专用缓释肥,再将栽培袋放在缓释肥上,并在栽培袋表面开设间距为20-25cm的口,将优选的薯种对应埋入栽培袋中,并在种块上覆盖一层厚度为2-4cm的保水凝胶,将栽培袋覆盖并浇水;
b.待薯种枝叶生长至20-30cm时将藤蔓剪下,将扦插苗在生根液中浸泡1-3h,再在切口处蘸草木灰后扦插在步骤a的薯种间,使每株甘薯的间距为12-17cm;
c.待甘薯藤蔓生长至3-4个茎节时每日补充光照,同时在浇水时在水中加入5-12%的混合植物激素,持续一个月;
d.进行日常管理,每3-5天浇一次水,直至迷你甘薯采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土,是将按重量份计的河沙55-70份、沙壤土65-90份、米糠6-12份混合得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薯专用缓释肥,其组成按重量份计包括:硝酸钾10-18份、磷酸二氢钾15-17份、尿素10-12份、过磷酸钙4-6份、聚乳酸25-30份、聚乙烯醇25-30份、珍珠岩15-20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优质迷你甘薯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甘薯专用缓释肥,其制备方法为:将聚乳酸和聚乙烯醇共混得到可降解材料,加入经研磨、焙烧的珍珠岩,再依次加入硝酸钾、磷酸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廷刚,
申请(专利权)人:紫云自治县紫香源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