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整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地,冬季深耕,向地面施撒土壤改良剂,翻耕均匀,整细耙平;催芽:将种薯在散射光下催短状芽,然后在营养液中进行浸泡;施肥播种:于2月初在地面开8‑10厘米深沟,相邻两沟间距离为35‑50厘米,向沟内依次施撒复合肥和农家肥,用农家肥将复合肥覆盖,然后将种薯放入沟内,种薯之间的种植间距为10‑20厘米,然后覆土、浇水覆膜,每亩播种密度为3000‑5000株;苗期管理:当种苗长出3‑4片叶片时引苗出膜,并施撒尿素,花期向马铃薯叶面交替喷洒增威赢绿和银发利,每次喷洒间隔10天。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种植方法存在的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马铃薯也称地蛋、土豆、洋山芋等,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可食用部分为地下块茎,块茎形状为圆形、长圆形,表皮上有许多芽眼,表皮颜色有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等多种。研究表明,马铃薯营养丰富,鲜薯块茎中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满足人体的各种需求。其淀粉含量一般为9~20%,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热量,而且食用后会产生饱腹感,所以马铃薯可作为主食;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2%左右,其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一般为0.1%左右,远低于其他粮食作物;维生素种类多样,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微量元素包括钙、磷、铁、钾、钠、锌、锰等,也是维持人体机能不可缺少的元素。目前,马铃薯在全世界广泛栽培种植,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世界的粮食作物中,马铃薯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排名第4,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麦。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其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28.21%,总产量占23.6%。马铃薯具有适应性广、生长周期短、营养价值高和产业链长的特点,已成为我国脱贫致富、西部开发的重要支柱产业、主要的蔬菜和出口创汇高效作物以及食品和工业淀粉加工的重要原料。目前全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8500万亩,年产量8800万吨,产值达850亿元,为促进我国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马铃薯是典型温带气候作物,性喜湿润冷凉的生长环境,对高温敏感,故中国马铃薯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冷凉山区及高海拔地带,如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肃、山西和云、贵、川等地区。高海拔地区一般气候冷凉、光照充足、冬春干旱、雨热同季、降雨集中、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生态气候资源,但是目前高海拔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受到种植方法、施肥方法的限制,其产量依然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产马铃薯种植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现有的高海拔地区的种植方法存在的马铃薯产量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地,冬季深耕20-30厘米,向地面施撒土壤改良剂,然后翻耕均匀,整细耙平;(2)催芽:将种薯在散射光下催短状芽,然后在营养液中进行浸泡10-30min,再与抑菌粉拌匀;(3)施肥播种:于2月初在地面开8-10厘米深沟,相邻两沟间距离为35-50厘米,向沟内依次施撒复合肥和农家肥,用农家肥将复合肥覆盖,然后将种薯放入沟内,种薯之间的种植间距为10-20厘米,然后覆土、浇水覆膜,每亩播种密度为3000-5000株;(4)苗期管理:长出3-4片叶片时引苗出膜,并施撒尿素,开花前,施撒根际肥,花期向马铃薯叶面交替喷洒增威赢绿和银发利,每次喷洒间隔8-11天。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于冬季进行深耕整地,使得土壤疏松透气,提高土壤的含水率和含氧率,整地过程中向土壤中施撒土壤改良剂,可进一步的提高土壤中营养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温性能,可为马铃薯后期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条件,便于种薯种植后生长,提高种薯的发芽率和出土率;将种薯在温度为15-20度,湿度为70-90%条件下在散射光下催短状芽,增强幼芽的生长性能,便于幼芽破土,将发芽的种薯在营养液中浸泡,可以为种薯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种薯的细胞分化,有利于芽头发育;加入土壤改良剂后的土壤保温性能较好,可在2月初进行早播,通过早播早发的方式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播种时,先将复合肥施撒在最下部,再用农家肥将复合肥覆盖,可避免种薯直接与复合肥接触,避免复合肥的肥力过大,对种薯造成损伤;种植后对种薯进行覆土,一般覆盖厚度为6-8厘米,覆盖厚度不宜过大,否则易造成幼芽出土困难,导致出土率低;每亩的播种密度不宜过大,通过减密壮株的方式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当幼苗长出3-4片叶片时,马铃薯苗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引苗出膜,然后及时施撒尿素,为马铃薯幼苗补充营养,在开花前,施撒根际肥,继续为马铃薯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结薯数数量以及马铃薯的产量,花期交替喷洒增威赢绿和银发利,可有效预防马铃薯病毒病,避免由于疾病引起马铃薯死亡,造成减产。进一步地,步骤(1)中土壤改良剂每亩使用量为1000-2000kg。进一步地,步骤(1)中土壤改良剂每亩使用量为1700kg。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施撒适量的土壤改良剂以达到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保水保温透气性能的目的,施撒量过少,达不到所要求的的目的,施撒量过多,导致营养过剩,造成马铃薯秧苗生长过度,反而不利于结薯、增产。进一步地,步骤(1)中土壤改良剂由火山石、椰糠、腐熟鸡粪和钾肥按照3-8:2-6:4-12:2-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进一步地,步骤(1)中土壤改良剂由火山石、椰糠、腐熟鸡粪和钾肥按照7:5:12: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火山石质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且其中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将其加入土壤中,可提高土壤的保温性能,使得土壤温度条件适合早播,以便增加马铃薯的生长时间,促进马铃薯产量提升;椰糠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为马铃薯生长提供养分,且椰糠的质地疏松,也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温透气性,减少土壤中的水分和温度流失,有利于植物生长;腐熟鸡粪中也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元素,可增加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马铃薯生长需要大量的钾,加入钾肥为马铃薯生长补充充分的钾元素,促进马铃薯生长,钾肥一般为草木灰。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营养液由蜂蜜、硫酸钾、氯化钠和鱼腥草提取液混合而成,营养液中蜂蜜的质量浓度为15-40g/L,硫酸钾的质量浓度为1-6g/L,氯化钠的质量浓度为5-20g/L,鱼腥草提取液的体积浓度为20-60ml/L。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营养液由蜂蜜、硫酸钾、氯化钠和鱼腥草提取液混合而成,营养液中蜂蜜的质量浓度为25g/L,硫酸钾的质量浓度为5g/L,氯化钠的质量浓度为15g/L,鱼腥草提取液的体积浓度为50ml/L。采取上述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氯化钠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杀灭种薯表面携带的病菌,减少后续染病的几率;鱼腥草提取液中也具有杀菌成分,且鱼腥草为天然植物药,种薯在其中浸泡的过程中,对种薯的损伤较小,氯化钠和鱼腥草提取液协同作用,进而提高杀菌效果;蜂蜜和硫酸钾可为种薯分化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提高种薯发芽率。鱼腥草提取液的制备过程为:将500g整株鱼腥草切成1-2厘米的小段,然后向其中加水,煎煮20-30分钟,过滤,得滤渣和滤液一,继续向滤渣中加水,煎煮,得滤液二,将滤液一和滤液二混合后,浓缩至1000ml,制得。进一步地,步骤(2)中抑菌粉由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链霉素和滑石粉按照4-6: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整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地,冬季深耕20-30厘米,向地面施撒土壤改良剂,然后翻耕均匀,整细耙平;/n(2)催芽:将种薯于15-20℃散射光下催短状芽,然后在营养液中进行浸泡10-30min,再与抑菌粉拌匀;/n(3)施肥播种:于2月初在地面开8-10厘米深沟,相邻两沟间距离为35-50厘米,向沟内依次施撒复合肥和农家肥,用农家肥将复合肥覆盖,然后将种薯放入沟内,种薯之间的种植间距为10-20厘米,然后覆土、浇水覆膜,每亩播种密度为3000-5000株;/n(4)苗期管理:当种苗长出3-4片叶片时引苗出膜,并施撒尿素,开花前,施撒根际肥,花期向马铃薯叶面交替喷洒增威赢绿和银发利,每次喷洒间隔8-11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选择土壤肥沃土地,冬季深耕20-30厘米,向地面施撒土壤改良剂,然后翻耕均匀,整细耙平;
(2)催芽:将种薯于15-20℃散射光下催短状芽,然后在营养液中进行浸泡10-30min,再与抑菌粉拌匀;
(3)施肥播种:于2月初在地面开8-10厘米深沟,相邻两沟间距离为35-50厘米,向沟内依次施撒复合肥和农家肥,用农家肥将复合肥覆盖,然后将种薯放入沟内,种薯之间的种植间距为10-20厘米,然后覆土、浇水覆膜,每亩播种密度为3000-5000株;
(4)苗期管理:当种苗长出3-4片叶片时引苗出膜,并施撒尿素,开花前,施撒根际肥,花期向马铃薯叶面交替喷洒增威赢绿和银发利,每次喷洒间隔8-11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土壤改良剂每亩使用量为1000-2000kg。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土壤改良剂由火山石、椰糠、腐熟鸡粪和钾肥按照3-8:2-6:4-12:2-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铃薯高产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营养液由蜂蜜、硫酸钾、氯化钠和鱼腥草提取液混合而成,营养液中蜂蜜的质量浓度为15-40g/L,硫酸钾的质量浓度为1-6g/L,氯化钠的质量浓度为5-20g/L,鱼腥草提取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佩华,彭正松,董攀,蔡光泽,毛慧颖,林巧,方志荣,
申请(专利权)人:西昌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