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鞍乘型电动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鞍乘型电动车辆,特别涉及通过收纳在单元摆动型的动力单元中的马达的驱动力行驶的鞍乘型电动车辆,该单元摆动型的动力单元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体架。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通过由电池的电力驱动的马达使驱动轮旋转而行驶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所谓的小轮鞍乘型电动车辆,该鞍乘型电动车辆在转向把手与座椅之间具有供乘员脚踏的低底板,在摆动自如地支承于车体架的单元摆动型的动力单元中收纳马达,并且在座椅下配设有向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93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在利用电池的电力驱动马达的电动车辆中,除了高压电池(主电池)以及马达之外,还使用控制向马达的电力供给的PCU(动力控制单元)、汇集连接有高压配线的接线盒、生成向照明器等辅助设备类供给电力的低压电池(副电池)的充电电流的DC/DC转换器等。在将这些电装部件配设在车体上时,不仅需要高效地使用有限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在转向把手(2)与座椅(23)之间具有供乘员脚踏的低底板(25),并且通过马达(M)驱动后轮(WR),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n向所述马达(M)供给电力的高压电池(B1)配设在所述座椅(23)的下方,/n在所述高压电池(B1)的车体后方侧且比所述后轮(WR)的车轴(S)靠车体前方的位置,配设有高压电装部件(60)。/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7 JP 2018-0791931.一种鞍乘型车辆,其在转向把手(2)与座椅(23)之间具有供乘员脚踏的低底板(25),并且通过马达(M)驱动后轮(WR),所述鞍乘型车辆的特征在于,
向所述马达(M)供给电力的高压电池(B1)配设在所述座椅(23)的下方,
在所述高压电池(B1)的车体后方侧且比所述后轮(WR)的车轴(S)靠车体前方的位置,配设有高压电装部件(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23)的下方配设有收纳所述电池(B1)的电池箱(50),
在所述电池箱(50)的车宽方向外侧配设有作为外装部件的座椅下壳罩(24),
在所述座椅下壳罩(24)上设有导入行驶风的狭缝(2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箱(50)的后方配设有罩部件(40),该罩部件(40)至少包括位于所述高压电装部件(60)的车体后方侧的后壁(45)和从该后壁(45)向车体前方延伸的侧壁(44),
在所述后壁(45)上设有使所述高压电装部件(60)面向车体后方的开口(4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鞍乘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压电装部件(60)是在车体后面形成有多个冷却片(60a)且从车体侧面观察时呈大致长方形的PCU,
所述PCU(60)以车体上方侧位于比车体下方侧靠车体后方的方式倾斜地配设在所述后轮(WR)的前上方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部贞隆,中林俊一,长谷川润子,佐藤央,西田翔吾,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