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车身下部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8320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30
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逆流成分以最短距离从后轮轮罩向车外流出的车身下部构造。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具备后轮轮罩(12)、以及一体地安装于该后轮轮罩(12)内的后部内表面的挡泥板(71)的车身下部构造,挡泥板(71)具有从后轮轮罩(12)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向车辆前方突出的板状的遮挡部(71b),遮挡部(71b)具有从挡泥板(71)底部至少到达至在邻近的车身后面部指向出口部(33a)的尾管(33)的上方的上下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的车身下部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后轮轮罩以及安装于该后轮轮罩内的后部内表面上的挡泥板的车辆的车身下部构造。
技术介绍
近年来,与前轮轮罩内同样,通过挡泥板将后轮轮罩内部覆盖的构造被普及。进行有如下设计:根据这种挡泥板,例如控制后轮轮罩内的气流,以使由于流经车身侧面的高流速的车身侧面气流而导致后轮轮罩内的空气被吸出到外部的气流(即,从后轮轮拱内流出到车身侧面的气流)尽可能少。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各种实验的结果,发现了以下情况:在车辆的行驶中(例如时速60km/h以上的行驶中),如图8的箭头e4所示,若后轮轮罩81内成为相对低压,则空气从车身后面经由后保险杠罩82与尾管83之间的空隙84朝向车辆前方逆流,该逆流的空气流入后轮轮罩81内,流入该后轮轮罩81内的空气被高流速的车身侧面气流吸出,从而来自后保险杠罩82的逆流空气e4以最短距离被从后轮轮拱(81)吸出,作为近路(Shortcut)e5向车外流出。本专利技术人等进一步发现了上述这样的气流成分的存在是导致实际的后轮轮罩81内的气流不符合分析的要因。另外,在图8中,附图标记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车身下部构造,具备:后轮轮罩、安装于该后轮轮罩内的后部内表面的挡泥板、设置于车身后部的后保险杠罩、以及用于从车身后部排出废气的至少具有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部分的尾管,上述车辆的车身下部构造的特征在于,/n上述挡泥板具有从上述后轮轮罩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板状的遮挡部,/n该遮挡部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与上述尾管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部分相比,至少从上述遮挡部的下方的高度位置延伸至至少上述遮挡部的上方的高度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16 JP 2018-0781921.一种车辆的车身下部构造,具备:后轮轮罩、安装于该后轮轮罩内的后部内表面的挡泥板、设置于车身后部的后保险杠罩、以及用于从车身后部排出废气的至少具有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部分的尾管,上述车辆的车身下部构造的特征在于,
上述挡泥板具有从上述后轮轮罩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向车辆前方侧延伸的板状的遮挡部,
该遮挡部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与上述尾管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部分相比,至少从上述遮挡部的下方的高度位置延伸至至少上述遮挡部的上方的高度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车身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挡泥板的遮挡部从该挡泥板的底部向上方延伸,
在上述挡泥板的遮挡部中,相对于上述尾管的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的部分而言的上述至少下方的高度位置,为上述挡泥板的底部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车身下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挡泥板的遮挡部从上述后轮轮罩的后缘部的车宽方向内侧,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田周平久我秀功坂本敏男
申请(专利权)人: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