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生物光电探测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电探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的生物光电探测器。
技术介绍
光电探测器是一种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其在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厚度减薄到原子级,二维原子晶体呈现出光与物质较强的相互作用、优异的机械柔韧性和易于多功能集成等优点,使其成为未来光电探测器件领域最有潜力的一类材料。基于硅、锗的创新研究等已被国外大量研究报道,如磷化锗等。但可应用的光电探测器件种类比较少,限制比较多。为了丰富我国光电探测器件选择使用的范围,有必要提供更多全新的光电探测器以达到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应用,摆脱应用束缚。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包括前述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的生物光电探测器,以解决现有工作电极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和设置于所述基底表面的锗纳米片层,所述锗纳米片层中的锗纳米片的横向尺寸范围为50~500nm,所述锗纳米片层中的锗纳米片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和设置于所述基底表面的锗纳米片层,所述锗纳米片层中的锗纳米片的横向尺寸范围为50~500nm,所述锗纳米片层中的锗纳米片的厚度小于等于20n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锗纳米片层的厚度为50~200μm,所述锗纳米片层中的锗纳米片的厚度为5.9~15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包括ITO透明导电玻璃或者FTO透明导电玻璃,所述锗纳米片层设于表面镀有ITO或FTO导电层的玻璃一面。
4.一种基于锗纳米片的工作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锗纳米片:将锗晶体单质粉末加入至溶剂中,在惰性气体中探头超声4~8h,所述探头超声的温度为3~15℃;探头超声完成后,溶剂继续进行水浴超声12~72h,所述水浴超声的温度为5~12℃范围内;水浴超声后,溶剂进行离心和真空干燥,得到锗纳米片;
制备工作电极:将所述锗纳米片分散于分散剂中,得到含有锗纳米片的分散液,将所述含有锗纳米片的分散液涂布在基底表面,干燥后,得到工作电极;
所述溶剂为异丙醇、乙醇和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分散剂为N-甲基吡咯烷酮或无水乙醇。
技术研发人员:康建龙,张家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瀚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