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777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0.5<f1/f26<1.6;其中,f26为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上述光学成像系统同时具有广视角和头部小型化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近几年,全面屏手机逐渐被消费者所推崇,可见高屏占比已成为手机的一种发展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手机摄像镜头的尺寸面临小型化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高成像品质,因此对摄像镜头的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传统搭载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上的摄像镜头虽然可以满足小型化要求,但摄像镜头的头部较大,不利于摄像镜头的屏下封装,且屏幕开孔较大,不能达到全面屏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光学成像系统,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n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n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n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n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n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n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n0.5<f1/f26<1.6;/n其中,f26为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由物侧到像侧依次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具有屈折力的第六透镜,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为凹面;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5<f1/f26<1.6;
其中,f26为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物侧面均为非球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TTL/Imgh<1.8;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Imgh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1.4<TTL/f<2;
其中,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f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有效焦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tan(HFOV)>1.05;
其中,HFOV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最大视场角的一半。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