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及具有该液压系统的自动变速器和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7506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包括:高压回路和用于向高压回路供给加压流体的高压液压泵;低压回路和用于向低压回路供给加压流体的低压液压泵;以及阀,阀设于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且阀具有第一开关位置和第二开关位置,当阀在第一开关位置时,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断开,低压回路通过低压液压泵供给加压流体,当阀在第二开关位置时,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导通,低压回路通过高压液压泵和低压液压泵共同供给加压流体。该液压系统可将高压液压泵输出的冗余加压流体供给至低压回路,避免能量浪费,且结构简单。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液压系统的自动变速器和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系统及具有该液压系统的自动变速器和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及具有该液压系统的自动变速器和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中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通常设置有高压液压泵和低压液压泵,其中高压液压泵用于产生高液压并将加压后的油液供应给高压回路以对自动变速器的换挡、驻车等执行元件进行致动,低压液压泵用于产生低液压并将加压后的油液供应给低压回路以对自动变速器的多个部件进行冷却/润滑。现有的自动变速器中,其液压系统中的高压液压泵和低压液压泵往往分别独立的向对应的高压回路和低压回路供给加压流体,在其执行元件不工作时,一方面高压液压泵输出的冗余加压流体通常直接卸载因此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高压液压泵和其驱动单元之间需额外增设离合器来控制高压液压泵关闭,由此导致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不利于液压系统的小型化、轻量化、低成本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能耗的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特别适合应用于自动变速器,尤其是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系统,包括:高压回路和用于向所述高压回路供给加压流体的高压液压泵;低压回路和用于向所述低压回路供给加压流体的低压液压泵;以及阀,所述阀设于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且所述阀具有第一开关位置和第二开关位置,当所述阀在所述第一开关位置时,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断开,所述低压回路通过由所述低压液压泵供给加压流体,当所述阀在所述第二开关位置时,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导通,所述低压回路通过所述高压液压泵和所述低压液压泵共同供给加压流体。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液压泵和所述低压液压泵由共同的驱动单元驱动.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为由TCU控制的电机。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通过第一压力管路与所述阀的第一接头相连并通过与所述第一压力管路相连的第二压力管路连接所述高压回路,所述第二压力管路中设有单向阀;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通过第三压力管路与所述阀的第二接头相连并通过与所述第三压力管路相连的第四压力管路连接所述低压回路;当所述阀在所述第一开关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关闭,所述第一压力管路与所述第三压力管路断开,当所述阀在所述第二开关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第一压力管路与所述第三压力管路导通。进一步的,所述高压液压泵的进口侧、所述低压液压泵的进口侧以及所述单向阀的进口侧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过滤元件。进一步的,所述阀还具有控制端,所述控制端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阀在所述第一开关位置和所述第二开关位置之间切换的控制元件,所述控制元件为电磁铁或液压阀。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阀设于所述阀与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所述液压阀具有第三开关位置和第四开关位置,当所述液压阀在所述第三开关位置时,所述液压阀处于断开状态,所述阀处于所述第一开关位置,当所述液压阀在所述第四开关位置时,所述液压阀处于导通状态,所述阀在所述液压阀处于导通状态时能由所述第一开关位置切换至所述第二开关位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压力管路上还并联有蓄能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液压系统的自动变速器。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及具有该液压系统的自动变速器和汽车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液压系统通过在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设置上述阀,在高压回路满足需求时,可通过将阀切换至第二开关位置,导通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以将高压液压泵输出的冗余加压流体供给至低压回路,从而实现了对高压液压泵输出的加压流体的充分利用,该液压系统不仅避免了能量的浪费,还有利于提升低压回路的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适合在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中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低压液压泵;2-高压液压泵;3-低压回路;4-高压回路;5-驱动单元;6-阀;7-蓄能器;8-单向阀;9-第一过滤元件;10-第二过滤元件;11-第一压力管路;12-第一接头;13-第二接头;14-第三压力管路;15-第二压力管路;16-第三过滤元件;17-第一油箱;18-第二油箱;19-电磁铁;20-液压阀;21-第三接头;22-第四接头;23-第四压力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上、下、顶、底、侧、左、右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系统,包括:高压回路4和用于向高压回路4供给加压流体的高压液压泵2;低压回路3和用于向低压回路3供给加压流体的低压液压泵1;以及阀6,阀6设于高压液压泵2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1的出口侧之间,且阀6具有第一开关位置和第二开关位置,当阀6在第一开关位置时,高压液压泵2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1的出口侧之间断开,低压回路3通过低压液压泵1供给加压流体,当阀6在第二开关位置时,高压液压泵2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1的出口侧之间导通,低压回路3通过高压液压泵2和低压液压泵1共同供给加压流体。该液压系统通过在高压液压泵2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1的出口侧之间设置阀6,在高压回路4满足需求时,可通过将阀6切换至第二开关位置,使高压液压泵2的出口侧与低压液压泵1的出口侧导通,以将高压液压泵2输出的冗余加压流体供给至低压回路3,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对高压液压泵2输出的加压流体的充分利用,提高液压系统的利用效能,另一方面高压液压泵2和低压液压泵1对低压回路3的共同供给还有利于提升低压回路3的工作效率。该液压系统整体结构简单,布设和控制较为方便,特别适合在汽车的自动变速器中推广应用。上述液压系统在汽车的自动变速器(未示出)中进行应用时,该液压系统的高压回路4具体是利用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高压回路和用于向所述高压回路供给加压流体的高压液压泵;/n低压回路和用于向所述低压回路供给加压流体的低压液压泵;/n以及阀,所述阀设于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且所述阀具有第一开关位置和第二开关位置,当所述阀在所述第一开关位置时,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断开,所述低压回路通过所述低压液压泵供给加压流体,当所述阀在所述第二开关位置时,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导通,所述低压回路通过所述高压液压泵和所述低压液压泵共同供给加压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高压回路和用于向所述高压回路供给加压流体的高压液压泵;
低压回路和用于向所述低压回路供给加压流体的低压液压泵;
以及阀,所述阀设于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且所述阀具有第一开关位置和第二开关位置,当所述阀在所述第一开关位置时,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断开,所述低压回路通过所述低压液压泵供给加压流体,当所述阀在所述第二开关位置时,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与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之间导通,所述低压回路通过所述高压液压泵和所述低压液压泵共同供给加压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液压泵和所述低压液压泵由共同的驱动单元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为由TCU控制的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液压泵的出口侧通过第一压力管路与所述阀的第一接头相连并通过与所述第一压力管路相连的第二压力管路连接所述高压回路,所述第二压力管路中设有单向阀;
所述低压液压泵的出口侧通过第三压力管路与所述阀的第二接头相连并通过与所述第三压力管路相连的第四压力管路连接所述低压回路;
当所述阀在所述第一开关位置时,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骁黄新志邓云飞刘学武殷艳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