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惯导用抗大冲击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振器
,尤其涉及一种微惯导用抗大冲击减振器。
技术介绍
炮射冲击载荷具有冲击峰值较大、冲击脉宽复杂的特点,其峰值加速度往往达到甚至超过10000g,脉宽从千分之毫秒到几十毫秒不等。目前,微惯导内置于减振器内,通过减振器来抑制炮射时的轴向和径向的冲击载荷,保护微惯导正常工作。现有的适用于微惯导的减振器,由于受限于微惯导的结构体积,一方面无法采用传统螺栓紧固的安装形式,只能采用规格较小的螺钉紧固的安装形式,容易冲击后失效甚至断裂;另一方面难以提供足够的缓冲行程吸收能量,过载后容易达到极限行程造成减振器损伤。因此,抗大冲击减振器成为制约微惯导发展的瓶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惯导用抗大冲击减振器,能够解决现有的微惯导用减振器无法抗大冲击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惯导用抗大冲击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包括第一减振单元、第二减振单元、上壳体、下壳体和连接件;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连接件连接,微惯导系统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惯导用抗大冲击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第一减振单元(1)、第二减振单元(2)、上壳体(3)、下壳体(4)和连接件(5);/n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通过连接件(5)连接,微惯导系统(6)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形成的腔体内;/n所述第一减振单元(1)为圆柱形壳体,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与所述微惯导系统(6)之间并包裹所述微惯导系统(6)的下部,所述第一减振单元(1)底部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分布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减振单元(1)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凹槽;/n所述第二减振单元(2)为圆柱形壳体,设置于所述上壳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微惯导用抗大冲击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器包括第一减振单元(1)、第二减振单元(2)、上壳体(3)、下壳体(4)和连接件(5);
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通过连接件(5)连接,微惯导系统(6)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和所述下壳体(4)形成的腔体内;
所述第一减振单元(1)为圆柱形壳体,设置于所述下壳体(4)与所述微惯导系统(6)之间并包裹所述微惯导系统(6)的下部,所述第一减振单元(1)底部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分布有多个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减振单元(1)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减振单元(2)为圆柱形壳体,设置于所述上壳体(3)与所述微惯导系统(6)之间并包裹所述微惯导系统(6)的上部,所述第二减振单元(2)底部的中心具有第三通孔,沿所述第三通孔的周向分布有多个第四通孔,所述第二减振单元(2)的侧壁上具有多个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减振单元(1)底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减振单元(2)底部的厚度;其中,冲击方向为由下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均相同,且沿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均相同,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减振单元(1)的侧壁上;多个所述第四通孔的直径均相同,且沿所述第三通孔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均相同,且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减振单元(2)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单元(1)底部的外侧设有倒角。
技术研发人员:杨研蒙,闫红松,李茜,李欣,邓继权,刘冲,王昊,谭宗禹,刘晓玉,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