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28514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0 1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上冲杆结构、自复位装置、下冲杆结构、位移放大装置、过载保护装置、第一架立板、第二架立板和底板;其中:所述第一架立板、第二架立板上部均设有异形孔,第一架立板、第二架立板的底部固定支撑于底板上,上冲杆结构位于阻尼器的顶部,自复位装置穿过第一架立板、上冲杆结构和第二架立板后卡接在第一架立板、第二架立板的侧面;下冲杆结构位于上冲杆结构的下方,位移放大装置位于上冲杆结构、下冲杆结构之间,且分别与上冲杆结构和下冲杆结构齿接;过载保护装置设置于下冲杆结构的两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减震设备,在抗震设防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阻尼器,属于工程抗震领域。
技术介绍
阻尼器是工程抗震领域的常用构件。传统的阻尼器通过利用摩擦、粘滞阻尼或金属屈服等机制耗散地震输入结构的能量,从而实现减小结构地震响应,保护结构安全等功能。然而,这些阻尼器无法消除结构在大震后的残余变形,给结构在震后的修复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时间成本。在某些情况下,结构的修复代价甚至会超过结构的重建代价。因此,研发具有震后自复位功能的阻尼器具有很大的工程价值。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类具有超弹性特性的智能材料,具有卸载后可自动恢复原状并伴随能量耗散的性质,是开发自复位阻尼器的理想材料。现有的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还存在以下不足:部分形状记忆合金处于无效的松弛状态,造成材料浪费;形状记忆合金工作时变形量小,材料利用不充分;阻尼器只能沿着直线设置,无法适应角度变化的需要;经历强震时,形状记忆合金自身的耗能能力不够理想;阻尼器自身缺乏过载保护,在经历强震时容易损坏。技术内容本技术所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上冲杆结构(1)、自复位装置(2)、下冲杆结构(3)、位移放大装置(4)、过载保护装置(5)、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和底板(7);/n其中:所述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上部均设有异形孔(16),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的底部固定支承于底板(7)上,上冲杆结构(1)位于阻尼器的顶部,自复位装置(2)穿过第一架立板(6-1)、上冲杆结构(1)和第二架立板(6-2)后连接在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的侧面;下冲杆结构(3)位于上冲杆结构(1)的下方,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位移放大型自复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包括上冲杆结构(1)、自复位装置(2)、下冲杆结构(3)、位移放大装置(4)、过载保护装置(5)、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和底板(7);
其中:所述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上部均设有异形孔(16),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的底部固定支承于底板(7)上,上冲杆结构(1)位于阻尼器的顶部,自复位装置(2)穿过第一架立板(6-1)、上冲杆结构(1)和第二架立板(6-2)后连接在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的侧面;下冲杆结构(3)位于上冲杆结构(1)的下方,位移放大装置(4)位于上冲杆结构(1)、下冲杆结构(3)之间,且分别与上冲杆结构(1)和下冲杆结构(3)齿接;过载保护装置(5)设置于下冲杆结构(3)的两端;
所述上冲杆结构(1)包括上空心圆钢管(8)、推块(9)、上空心方钢管(10)、上齿条(11);其中:上空心圆钢管(8)的两端各焊有一个推块(9);上空心圆钢管(8)的两侧各焊有一根上空心方钢管(10);上空心圆钢管(8)的底部焊有上齿条(11);还设有上导杆(12),上导杆(12)穿过上空心方钢管(10)后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上;上冲杆结构(1)架设在上导杆(12)上,并可沿着上导杆(12)的长度方向自由往复滑动;
所述的自复位装置(2)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13)、锚具(14)和锚固板(15),其中:形状记忆合金丝(13)平行布置于上空心圆钢管(8)的内部,两端分别穿过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上的异形孔(16)后,通过锚具(14)锚固在锚固板(15)上;锚固板(15)的平面尺寸大于异形孔(16),能够卡在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的外侧;
所述的下冲杆结构(3)包括下空心圆钢管(17)、下空心方钢管(18)、下齿条(19),其中:下空心圆钢管(17)的底部焊有三根下空心方钢管(18),下空心圆钢管(17)的顶部焊有下齿条(19);还设有三根下导杆(20),三根下导杆(20)分别穿过对应的下空心方钢管(18)后两端固定在第一架立板(6-1)、第二架立板(6-2)上;下冲杆结构(3)架设在下导杆(20)上,并可沿着下导杆(20)的长度方向自由往复滑动;
所述的位移放大装置(4)包括大径齿轮(21)、小径齿轮(22)、转轴(23)和转轴支承(24),其中:大径齿轮(21)和小径齿轮(22)焊接成一个整体,然后通过转轴(23)架设在转轴支承(2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沛姜程曦包海念陈铭祺徐景洪李琮琦邢通田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