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管螺纹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454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管螺纹接头,包括带外螺纹的管体接头和带内螺纹的接箍接头,所述管体接头包括管本体和固定在所述管本体内壁的内衬;所述管体接头上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所述接箍接头上具有依次设置的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分别对应的第二螺纹段、第二过渡段、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所述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围成能够容置所述管体接头端部的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复合管螺纹接头,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管螺纹接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纹接头,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管螺纹接头。
技术介绍
国内外部分油藏区块因含有高浓度的H2S、CO2和Cl离子等高腐蚀性成份,普通的碳钢管材在这样的高腐蚀条件下由于易引起应力腐蚀开裂、腐蚀穿孔等问题,因此无法满足使用需求。科研人员根据ISO13680和ISO15156标准要求开发出了能应用于该井况环境的高合金管材,该合金材料含有高比例的Cr、Ni、Mo等耐腐蚀合金元素,能在表面形成稳定的钝化膜从而获得耐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性能。但是,该合金材料由于含有高比例的合金元素,材料成本居高不下,是普通碳钢管材的几十倍以上。在油气开采过程中所使用的管材(油管和套管)通常每根10米,采用螺纹连接的形式一根根连接起来下入深达几千米的地底。由于石油通常埋藏在5000多米的地层深处,使得管内的高腐蚀流体具有很高的压力,同时接头处于很大的拉伸、压缩、内压、外压、弯曲和扭转等复合作用力下,接头处普通的密封性能是无法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管螺纹接头,保证密封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管螺纹接头,包括带外螺纹的管体接头和带内螺纹的接箍接头,所述管体接头包括管本体和固定在所述管本体内壁的内衬;所述管体接头上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所述接箍接头上具有依次设置的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分别对应的第二螺纹段、第二过渡段、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所述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和第一台肩设置在所述管本体上,所述第一内密封面段设置在所述内衬上;所述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围成能够容置所述管体接头端部的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一外密封面段之间、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和第一台肩之间、所述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段和第二外密封面段之间、所述第二外密封面段和第二台肩之间、所述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优选地,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采用偏梯形螺纹,螺纹锥度为0.02~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一内密封面段和第二内密封面段均为圆锥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和第二外密封面段的锥度相同,所述第一内密封面段和第二内密封面段的锥度相同。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和所述第二外密封面段为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密封面段和所述第二内密封面段为过盈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一内密封面段和第二内密封面段的轴向长度均为1~5mm。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为圆柱面。优选地,所述管本体采用碳钢材质,所述内衬采用耐蚀合金材质。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管螺纹接头,采用比整体合金管价格要便宜得多的复合管上加工螺纹连接接头,该螺纹接头具有较高的密封性能,防止管内高腐蚀流体侵入到管本体造成腐蚀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管螺纹接头的示意图;图2为管体接头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接箍接头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复合管螺纹接头,包括带外螺纹的管体接头和带内螺纹的接箍接头5,所述管体接头包括管本体1和固定在所述管本体内壁的内衬2。所述管本体1采用碳钢材质,所述内衬2采用耐蚀合金材质。采用复合管的目的在于降低管材材料成本,所述内衬2的厚度为0.5~3mm,所述管本体1和内衬2固定连接成一体。所述管体接头上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螺纹段3、第一过渡段41、第一外密封面段42、第一台肩43和第一内密封面段44;所述接箍接头5上具有依次设置的与所述第一螺纹段3、第一过渡段41、第一外密封面段42、第一台肩43和第一内密封面段44分别对应的第二螺纹段6、第二过渡段71、第二外密封面段72、第二台肩73和第二内密封面段74。所述第一过渡段41、第一外密封面段42、第一台肩43和第一内密封面段44设置在所述管体接头的端部4,所述第一螺纹段3、第一过渡段41、第一外密封面段42和第一台肩43设置在所述管本体上1,所述第一内密封面段44设置在所述内衬2上。由于大工业生产的管体内壁和外壁不可能是理想的圆形,考虑到加工公差的影响,优选将所述第一内密封面段44设置在采用耐蚀合金的所述内衬2上。所述第二外密封面段72、第二台肩73和第二内密封面段74围成能够容置所述管体接头端部4的凹槽7。所述接箍接头5上还设置有第三台肩75,使所述接箍接头5的截面形成钩状。所述第一过渡段41和第一外密封面段42之间、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42和第一台肩43之间、所述第一台肩43和第一内密封面段44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段71和第二外密封面段72之间、所述第二外密封面段72和第二台肩73之间、所述第二台肩73和第二内密封面段74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圆弧半径为0.2~6mm。所述第一螺纹段3和第二螺纹段6的作用是使接头相互旋合,所述第一螺纹段3和第二螺纹段6采用偏梯形螺纹,螺纹锥度为0.02~0.12,优选为0.0625。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42、第二外密封面段72、第一内密封面段44和第二内密封面段74均为圆锥面。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42和第二外密封面段72的锥度相同,所述第一内密封面段44和第二内密封面段74的锥度相同。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42、第二外密封面段72、第一内密封面段44和第二内密封面段74的锥度均为0.1~0.75。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42和第二外密封面段72为过盈配合,防止管外流体流入管内,同时限制接头端部径向变形。所述第一内密封面段44和第二内密封面段74为过盈配合,防止管内腐蚀流体侵入碳钢材质的管本体1。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42、第二外密封面段72、第一内密封面段44和第二内密封面段74的轴向长度均为1~5mm。所述第一过渡段41和第二过渡段42为螺纹段与台肩的过渡部分,其过渡连接作用,所述为第一过渡段41和第二过渡段42优选为圆柱面,也可以是小角度锥面,圆弧面等。第一台肩43和第二台肩73的作用是限制接头端部轴向变形。接箍和管体的两端均开设螺纹形成接头,所述接箍接头与管体接头螺纹连接构成一个整体,使用时将所述接箍接头与管体接头交替连接逐一拧接,从而连成一根长达几千米的管串。如上所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应当了解,本专利技术并非意在使这些具体细节来构成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不背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和特征进行等同或类似的改变,这些改变将也落在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管螺纹接头,包括带外螺纹的管体接头和带内螺纹的接箍接头,其特征在于,/n所述管体接头包括管本体和固定在所述管本体内壁的内衬;/n所述管体接头上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n所述接箍接头上具有依次设置的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分别对应的第二螺纹段、第二过渡段、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n所述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和第一台肩设置在所述管本体上,所述第一内密封面段设置在所述内衬上;/n所述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围成能够容置所述管体接头端部的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管螺纹接头,包括带外螺纹的管体接头和带内螺纹的接箍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体接头包括管本体和固定在所述管本体内壁的内衬;
所述管体接头上具有依次设置的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
所述接箍接头上具有依次设置的与所述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分别对应的第二螺纹段、第二过渡段、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
所述第一螺纹段、第一过渡段、第一外密封面段和第一台肩设置在所述管本体上,所述第一内密封面段设置在所述内衬上;
所述第二外密封面段、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围成能够容置所述管体接头端部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螺纹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一外密封面段之间、所述第一外密封面段和第一台肩之间、所述第一台肩和第一内密封面段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段和第二外密封面段之间、所述第二外密封面段和第二台肩之间、所述第二台肩和第二内密封面段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管螺纹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段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先觉张春霞余夫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