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追日系统传动设备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729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追日系统传动设备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润滑脂包括基础油和稠化剂,所述基础油包括:三羟甲基丙烷酯和PAO合成油;所述三羟甲基丙烷酯和所述PAO合成油的质量比为3:2~4:1;所述稠化剂由脂肪酸与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反应制得;所述脂肪酸为12‑羟基硬脂酸与硬脂酸的混合物或12‑羟基硬脂酸与二元酸的混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润滑油基础油成分和稠化剂的改进,在较高程度上提高了润滑油的耐低温性能、寿命以及极压性能和抗磨损性能。以应用于追日系统的传动装置。在装脂后,传动装置在低温冷冻4小时后的启动电流仍不受低温影响,说明了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润滑脂具备优秀的低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追日系统传动设备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润滑油
,尤其涉及一种追日系统传动设备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一种目前较为常见的环保清洁能源,主要来自于太阳的辐射能量,现有技术中对于太阳能主要由光伏和光热两种方式,光伏装置是是一种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几乎全部以半导体物料(例如硅)制成的固体光伏电池组成。光伏装置可应用于为手表、计算机等提供能源,更复杂的光伏系统可以为房屋提供照明设置并入电网供电。大部分的太阳能光伏系统都是采用固定式,所以随着不同时段太阳照射位置的不同,无法随时让太阳能光电板与阳光保持垂直,因此也无法使太阳能板可以长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尤其在上午与下午太阳斜射时,效果最差。为了能随时或分时段变换太阳能电池板的旋转角度,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目的的,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太阳能追日系统应运而生。现有太阳能追日系统为单个太阳能板配置一个独立的调节支架,这种调节支架内设置有数个电机分别用于带动太阳能板旋转和调节倾角,这种太阳能追日系统在调节支架上都设置有传感系统,当单个传感系统与中央处理系统通信后再调节对应的调节支架进行逐日。由于太阳周期性运行特点,必须应用跟踪系统实现对太阳能的最有效收集和利用。定日镜是收集太阳能最有效的装置之一,其关键传动部件日常需要用润滑油或润滑脂进行润滑防护。而由于目前追日系统一般被暴露在各种极端环境下,传动装置容易受到低温、风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于润滑油的低温性能、使用寿命等有着更苛刻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至少解决一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追日系统传动设备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脂,所述润滑脂包括基础油和稠化剂,所述基础油包括:三羟甲基丙烷酯和PAO合成油;所述三羟甲基丙烷酯和所述PAO合成油的质量比为3:2~4:1;所述稠化剂由脂肪酸与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反应制得;所述脂肪酸为12-羟基硬脂酸与硬脂酸的混合物或12-羟基硬脂酸与二元酸的混合物;所述基础油和所述稠化剂的比例为1:6~1:19。进一步地,所述稠化剂由所述脂肪酸与所述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制得,所述脂肪酸与所述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的质量比为6:1~7:1;所述氢氧化锂和所述氢氧化钙的质量比为3:2~8:1。进一步地,当所述脂肪酸为12-羟基硬脂酸与硬脂酸的混合物时,所述12-羟基硬脂酸和所述硬脂酸质量比为8:2;当所述脂肪酸为12-羟基硬脂酸与二元酸的混合物时,所述12-羟基硬脂酸与所述二元酸的质量比为8:2。追日系统常常在全天候条件下工作,有的在高寒以及恶劣的环境下工作,这要求润滑脂在极低温条件下仍可以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这取决于润滑脂在低温条件下的相似粘度和低温转矩。润滑脂的相似粘度上限一般由基础油的在低温下的粘度决定,而润滑脂的低温转矩除了与基础油的低温黏度有关之外,还与润滑脂的强度极限有关,而润滑脂的强度极限和稠化剂的种类和含量息息相关。针对这一点,本专利技术针对于基础油和稠化剂进行了改进,显著提升追日系统传动设备的抗低温性能,使其可以在低温环境下正常运转。进一步地,所述润滑脂还包括抗氧剂、极压耐磨剂、稠化剂和防锈防腐剂,所述抗氧剂为芳香胺类、受阻酚类、硫代二丙酸双酯、亚磷酸酯、羟基茴香醚、硫醚、硫脲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挤压抗磨剂为有机硫磷化合物、有机金属盐、硼酸盐、硼酸酯以及氮化硼、石墨烯等固体抗磨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所述防锈防腐剂为碱性石油磺酸钡、二壬基萘磺酸钡、二壬基萘磺酸钙、环烷酸锌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剂以所述润滑脂组合物总重为100%计,包括:叔丁基对苯二酚1.0~2.0%和亚磷酸酯1.0~2.0%,或,烷基化二苯胺1.0~2.0%,硫醚0.5~1.0%。所述抗氧剂优选为烷基化二苯胺2.0%,硫醚1.0%,或,叔丁基对苯二酚2.0%和亚磷酸酯2.0%。进一步地,所述极压抗磨剂以所述润滑脂组合物总重为100%计,包括:氮化硼3.0~5.0%,磷酸酯1.0~3.0%和硫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氧钼1.0~3.0%,或,磷酸酯1.0~3.0%,有机钼5.0~10.0%和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3.0~5.0%。所述极压抗磨剂优选为磷酸酯3.0%;有机钼5.0%;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5.0%,或,氮化硼4.0%,磷酸酯2.5%和硫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氧钼3.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挤压抗磨剂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润滑脂的极压性能和抗磨损指标要求。进一步地,所述防锈防腐剂以所述润滑脂组合物总重为100%计,包括:石油磺酸钡3.0~5.0%,或,二壬基萘磺酸钙1.0~2.0%和环烷酸锌1.0~3.0%。所述防锈防腐剂优选为二壬基萘磺酸钙1.0%,环烷酸锌2.0%或石油磺酸钡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将稠化剂和25~35%基础油混合,加热至190-210℃;(2)继续加入25~35%的基础油冷却至150~190℃;加入余量基础油,降温至100℃以下;(3)加入抗氧剂、极压抗磨剂和防锈防腐剂,混匀。进一步地,步骤(1)中基础油为30%。进一步地,步骤(2)中继续加入30%的基础油冷却至170℃。本专利技术通过分步骤混合稠化剂和基础油,可以使得两者更充分地混匀,制得的润滑脂形态完整,成分更均匀。本专利技术提供润滑脂用于追日系统中定日镜传动装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传动装置的低温性能、寿命以及极压性能和抗磨损性能。本专利技术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润滑脂,具有优良的抗磨损性能,采用SH/T0716标准方法测试。(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润滑脂,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采用SH/T0048方法,测试温度-40℃。(3)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润滑脂防锈性能很好,使用SH/T5018测试,所有轴承无锈。(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润滑脂具有优良的抗磨减磨性能,应用四球机法进行抗磨性能检测。(5)本专利技术所制备的润滑脂具有优异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脂,以总重量为100%计,成分如下:稠化剂:10.0%,由脂肪酸和氢氧化锂以6:1的质量比反应得到,其中脂肪酸中12-羟基硬脂酸:硬脂酸比例为8:2。基础油:69.0%(三羟甲基丙烷酯:70%,PAO合成油30%,基础油40℃运动粘度:82.7mm2/s)极压抗磨剂:有机钼8.0%,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5.0%,硫化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氧钼2.0%。抗氧剂:烷基化二苯胺2.0%,硫醚1.0%防锈防腐剂:二壬基萘磺酸钙1.0%,环烷酸锌2.0%。制备方法如下:将稠化剂和30%基础油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追日系统传动设备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脂包括基础油和稠化剂,所述基础油包括:三羟甲基丙烷酯和PAO合成油;所述三羟甲基丙烷酯和所述PAO合成油的质量比为3:2~4:1;/n所述稠化剂由脂肪酸与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反应制得;所述脂肪酸为12-羟基硬脂酸与硬脂酸的混合物或12-羟基硬脂酸与二元酸的混合物;/n所述基础油和所述稠化剂的比例为1:6~1: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追日系统传动设备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脂包括基础油和稠化剂,所述基础油包括:三羟甲基丙烷酯和PAO合成油;所述三羟甲基丙烷酯和所述PAO合成油的质量比为3:2~4:1;
所述稠化剂由脂肪酸与氢氧化锂、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反应制得;所述脂肪酸为12-羟基硬脂酸与硬脂酸的混合物或12-羟基硬脂酸与二元酸的混合物;
所述基础油和所述稠化剂的比例为1:6~1: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稠化剂由所述脂肪酸与所述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混合物制得,所述脂肪酸与所述氢氧化锂和氢氧化钙混合物的质量比为6:1~7:1;所述氢氧化锂和所述氢氧化钙的质量比为3:2~8: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脂肪酸为12-羟基硬脂酸与硬脂酸的混合物时,所述12-羟基硬脂酸和所述硬脂酸质量比为8:2;
当所述脂肪酸为12-羟基硬脂酸与二元酸的混合物时,所述12-羟基硬脂酸与所述二元酸的质量比为8:2。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润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脂还包括抗氧剂、极压耐磨剂、稠化剂和防锈防腐剂,所述抗氧剂为芳香胺类、受阻酚类、硫代二丙酸双酯、亚磷酸酯、羟基茴香醚、硫醚、硫脲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挤压抗磨剂为有机硫磷化合物、有机金属盐、硼酸盐、硼酸酯以及氮化硼、石墨烯等固体抗磨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和/或,所述防锈防腐剂为碱性石油磺酸钡、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春李英姿张晓凯张广辽王兆坤高峰张洪滨韩占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