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服装废纤纺循环回收利用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266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固废综合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服装废纤纺循环回收利用制造工艺。具体为(S1)预处理:使用破碎机将废纤纺破碎,再使用磁选机将金属去除;所述废纤纺包括废旧衣服;(S2)混料:按重量计,将预处理后的废纤纺碎屑100份、增韧剂3‑9份、塑化剂4‑8份、相容剂6‑20份进行共混;(S3)团炼密炼:将共混料装入密炼机中密炼;(S4)挤出造粒:使用挤出造粒机将密炼后的混合料制成颗粒状;(S5)产品制造成型:使用挤出或模压工艺根据所需产品的形状制造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步骤合理,操作简便,原料来源广成本低,对原料的适应性强,能够适应合成化纤与棉麻共混的复杂原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可以方便地制得多种不同形状的性能优异的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服装废纤纺循环回收利用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固废综合利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废服装废纤纺循环回收利用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每年淘汰产生的废旧纤纺类产品正逐年攀升,例如废旧衣物。这些废旧纤纺类产品通常为废混纤纺,其成分复杂,既包含各类合成纤维,又夹杂一定比例的天然纤维,给回收利用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传统的处理方法多采用直接掩埋的方式,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也是资源的浪费。如何促进固废综合利用一直是一项难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监管力度也不断提升,废混纤纺类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已逐步受到重视,目前也已经开发出了一些能够一定程度回收利用废旧纤纺的工艺。但是,现有工艺往往只能适用于单一成分或成分接近的废旧纤纺。对于含有多种不同成分的废混纤纺产品,尤其是在多种合成化纤化纤中含有较大比例(超过20%)的棉、麻成分的情况下,现有工艺难以进行有效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废服装废纤纺循环回收利用制造工艺,尤其针对复杂成分的废旧混合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混纤纺回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预处理:使用破碎机将废纤纺破碎,再使用磁选机将金属去除;所述废纤纺包括废旧衣服;/n(S2)混料:按重量计,将预处理后的废纤纺碎屑100份、增韧剂3-9份、塑化剂4-8份、相容剂6-20份进行共混;/n(S3)团炼密炼:将共混料装入密炼机中密炼;/n(S4)挤出造粒:使用挤出造粒机将密炼后的混合料制成颗粒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混纤纺回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处理:使用破碎机将废纤纺破碎,再使用磁选机将金属去除;所述废纤纺包括废旧衣服;
(S2)混料:按重量计,将预处理后的废纤纺碎屑100份、增韧剂3-9份、塑化剂4-8份、相容剂6-20份进行共混;
(S3)团炼密炼:将共混料装入密炼机中密炼;
(S4)挤出造粒:使用挤出造粒机将密炼后的混合料制成颗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混纤纺回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废纤纺的成分包括涤纶、锦纶、腈纶、氯纶、维纶、氨纶、棉、麻、丝、毛中的一种或多种;破碎后的粒径不超过3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混纤纺回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废纤纺中棉、麻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之和不超过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混纤纺回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增韧剂为丁腈橡胶、液体硅橡胶、纳米碳酸钙、纳米二氧化钛、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ABS树脂、聚醋酸乙烯乳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混纤纺回收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太仓市保绿佳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