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保险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客厢,转动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转动筒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磁铁,第二磁铁的下侧设置有线圈,固定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溶液室,线圈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丝。该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通过转动筒加速转动,然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发生相对应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磁场,然后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电流通过电丝与电柱流入电流变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足以将电流变体变成固体,使得运动杆运动受阻,从而制动转动筒,这一结构达到了防止失速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和保护电梯设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险装置
,具体为一种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电梯,例如大型商场、小区和办公楼等。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便利,但是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样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电梯安全事故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因此电梯的保险装置相应而生。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电梯都是通过收紧和放松绳索,从而达到电梯上升和下降的目的,但是在收紧和放松绳索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出现电梯突然失速下落的情况,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电梯失速下落的同时,电梯内的乘客因为失重,会相对电梯向上运动,头部会撞到电梯顶部,造成人员伤亡。以上情形会导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具有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容易损坏电梯设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具备防止失速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人员伤亡和保护电梯设备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梯设备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具有安全隐患、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容易损坏电梯设备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防止失速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人员伤亡和保护电梯设备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客厢,客厢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滑轮,第一滑轮的上侧且在机体的内壁设置有固绳块,机体的左上侧设置有第二滑轮,第二滑轮的右侧设置有转动筒,转动筒的右侧啮合有主动轮,主动轮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驱动轴,客厢的上侧内部设置有储存室,储存室的内部设置有安全气囊,储存室的上侧设置有轴承,轴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上侧转动连接有风扇,转动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转动筒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固定筒,固定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磁铁,第二磁铁的下侧设置有线圈,固定筒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溶液室,线圈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丝,电丝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柱,电柱的上侧设置有分液腔,分液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板,推动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运动杆,风扇的内部设置有电线,电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触发装置,触发装置的左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块,第一金属块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块。优选的,转动筒的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运动杆相对应的圆形凹槽,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圆形凹槽,使得运动杆可以受圆形凹槽的推动下进行反复运动。优选的,所述溶液室和分液腔内均设置有电流变体,电流变体的主要材料为石膏、石灰、碳粉和橄榄油,电流变体在规定电流量的通电状态下呈固态,非通电状态下呈液态,电流变体在固态时,运动杆的运动受阻,从而达到制动转动筒的效果。优选的,所述分液腔的内部设置有与运动杆相对应的滑动轨道,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滑动轨道,使得运动杆可以在分液腔内上下运动。优选的,所述溶液室与分液腔之间固定连接有流动通道,通过设置有流动通道,使得电流变体在液态时,可以在溶液室与分液腔之间自由流动,从而达到运动杆可以推动电流变体上下运动的效果。优选的,所述触发装置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金属块相对应的弧形轨道,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弧形轨道,使得第一金属块可以在触发装置内的弧形轨道进行往返运动,从而达到第一金属块与第二金属块贴合与分离的效果。(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通过转动筒加速转动,然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发生相对应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磁场,然后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电流通过电丝与电柱流入电流变体中,电梯在正常运转时,产生的感应电流,不足以将电流变体变成固体,由于溶液室与分液腔的电流变体是充满的,运动杆在受转动筒凹槽的推动下使得电流变体在溶液室与分液腔之间往返运动,从而可以使得转动筒正常运转,当转动筒加速转动,产生的感应电流足以将电流变体变成固体,使得运动杆运动受阻,从而制动转动筒,这一结构达到了防止失速造成安全事故发生和保护电梯设备的效果。2、该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通过电梯失速从而加速风扇的转动,此时产生的离心力带动第一金属块在触发装置内进行运动,使得第一金属块与第二金属块相贴合,使得安全气囊中的电路被接通,然后安全气囊弹出,从而达到消除安全隐患和防止人员伤亡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面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转动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风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机体;2、客厢;3、第一滑轮;4、固绳块;5、第二滑轮;6、转动筒;7、主动轮;8、驱动轴;9、第二磁铁;10、风扇;11、第一转轴;12、轴承;13、储存室;14、安全气囊;15、第一磁铁;16、固定筒;17、线圈;18、溶液室;19、电柱;20、电丝;21、分液腔;22、推动板;23、运动杆;24、电线;25、触发装;26、第一弹簧;27、第一金属块;28、第二金属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一种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包括机体1,机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客厢2,客厢2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滑轮3,第一滑轮3的上侧且在机体1的内壁设置有固绳块4,机体1的左上侧设置有第二滑轮5,第二滑轮5的右侧设置有转动筒6,转动筒6的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运动杆23相对应的圆形凹槽,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圆形凹槽,使得运动杆23可以受圆形凹槽的推动下进行反复运动。转动筒6的右侧啮合有主动轮7,主动轮7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驱动轴8,客厢2的上侧内部设置有储存室13,储存室13的内部设置有安全气囊14,储存室13的上侧设置有轴承12,轴承1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上侧转动连接有风扇10,转动筒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15,转动筒6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固定筒16,固定筒1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磁铁9,第二磁铁9的下侧设置有线圈17,固定筒1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溶液室18,线圈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丝20,电丝2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柱19,电柱19的上侧设置有分液腔21,分液腔21的内部设置有与运动杆23相对应的滑动轨道,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滑动轨道,使得运动杆23可以在分液腔21内上下运动。分液腔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板22,推动板2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运动杆23,风扇10的内部设置有电线24,电线2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触发装置25,触发装置25的内部设置有与第一金属块27相对应的弧形轨道,通过设置有相对应的弧形轨道,使得第一金属块27可以在触发装置25内的弧形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客厢(2),客厢(2)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滑轮(3),第一滑轮(3)的上侧且在机体(1)的内壁设置有固绳块(4),机体(1)的左上侧设置有第二滑轮(5),第二滑轮(5)的右侧设置有转动筒(6),转动筒(6)的右侧啮合有主动轮(7),主动轮(7)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驱动轴(8),客厢(2)的上侧内部设置有储存室(13),储存室(13)的内部设置有安全气囊(14),储存室(13)的上侧设置有轴承(12),轴承(1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上侧转动连接有风扇(10),转动筒(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15),转动筒(6)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固定筒(16),固定筒(1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磁铁(9),第二磁铁(9)的下侧设置有线圈(17),固定筒(1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溶液室(18),线圈(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丝(20),电丝(2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柱(19),电柱(19)的上侧设置有分液腔(21),分液腔(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板(22),推动板(2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运动杆(23),风扇(10)的内部设置有电线(24),电线(2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触发装置(25),触发装置(25)的左侧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6),第一弹簧(26)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块(27),第一金属块(27)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金属块(2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电梯失速下落的保险装置,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客厢(2),客厢(2)的上侧设置有第一滑轮(3),第一滑轮(3)的上侧且在机体(1)的内壁设置有固绳块(4),机体(1)的左上侧设置有第二滑轮(5),第二滑轮(5)的右侧设置有转动筒(6),转动筒(6)的右侧啮合有主动轮(7),主动轮(7)的中间位置转动连接有驱动轴(8),客厢(2)的上侧内部设置有储存室(13),储存室(13)的内部设置有安全气囊(14),储存室(13)的上侧设置有轴承(12),轴承(12)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1),第一转轴(11)的上侧转动连接有风扇(10),转动筒(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铁(15),转动筒(6)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固定筒(16),固定筒(1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磁铁(9),第二磁铁(9)的下侧设置有线圈(17),固定筒(16)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溶液室(18),线圈(1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丝(20),电丝(20)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柱(19),电柱(19)的上侧设置有分液腔(21),分液腔(2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板(22),推动板(22)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运动杆(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梦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耀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