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051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其结构包括坐垫、靠背、头枕,靠背配合安装于坐垫上方,头枕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靠背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乘坐在新能源汽车的座椅上时,启动汽车的同时风扇也被启动向通风层内输送气体,坐垫在受人们的坐压下使打孔皮下挤压通风层,使气体进入通管向坐垫表面进行吹气,从而降低坐垫表面的温度,滑开调节块漏出调节筒,转动转杆使转轴带动挡板转动,使得挡板挡住通孔改变通孔与输气孔接通的大小,便于控制气体通过输气孔的流量,从而控制通往坐垫表面的气体,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改变坐垫的通风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能源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因其对环境污染小,能够节约有限的资源,逐渐的进入我们的生活中,为了增加人们驾驶与乘坐过程中的的舒适感,会在座椅内填充海绵等柔软物体,使座椅坐起来舒服。目前现有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在夏季乘坐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人们坐在新能源汽车的座椅上,由于屁股和后背长时间与座椅接触,导致座椅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使得坐在座椅上的人们感觉到灼热感,需要常常更换坐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在夏季乘坐驾驶新能源汽车时,人们坐在新能源汽车的座椅上,由于屁股和后背长时间与座椅接触,导致座椅表面的温度逐渐升高,使得坐在座椅上的人们感觉到灼热感,需要常常更换坐姿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其结构包括坐垫、靠背、头枕,所述靠背配合安装于坐垫上方,所述头枕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靠背顶部,所述坐垫包括支撑杆、打孔皮、调节块,所述支撑杆通过焊接连接于坐垫内壁,所述打孔皮嵌设于坐垫上表面且套在支撑杆外侧,所述调节块安装在坐垫左侧表面,所述打孔皮内填充有海绵等柔软物体,且调节块表面防滑。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打孔皮包括通管、通风层、隔板、风扇、支撑簧,所述通管垂直贯穿打孔皮上表面,所述通风层嵌设于坐垫内部且位于通管底部,所述隔板嵌固于通风层上下两侧,所述风扇安装在坐垫内底部,所述支撑簧焊接于隔板顶部与打孔皮底部之间,所述隔板有两块,且风扇通过电启动,并且支撑簧的弹力大于打孔皮的重力。更进一步的说,所述通管包括升缩管、挤压块、气囊、进气孔,所述升缩管与通管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挤压块顶部通过焊接连接于通管底端,所述气囊嵌固于挤压块内部,所述进气孔嵌设于挤压块底部且与气囊相连接,所述升缩管有三根,且挤压块为空心的,并且气囊上下两侧均设有开口。更进一步的说,所述气囊包括通气口、支撑板、限位簧,所述通气口贯穿气囊内部,所述支撑板通过焊接连接于气囊左右内壁,所述限位簧嵌固于支撑板内侧与气囊内壁之间,所述支撑板有两块且呈弧形向气囊中部弯曲,并且限位簧的拉力大于气囊的压力。更进一步的说,所述调节块包括隔离腔、定位板、调节筒,所述隔离腔嵌设于调节块内部,所述定位板通过焊接连接于坐垫上表面且嵌固于隔离腔底部,所述调节筒垂直贯穿定位板上下表面,所述调节块能够水平滑动,且调节筒中段直径较小。更进一步的说,所述调节筒包括转杆、指示槽、指示块、导流块、输气孔,所述转杆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调节筒内部,所述指示槽嵌设于调节筒顶部,所述指示块嵌套于转杆顶端且置于指示槽内部,所述导流块安装在转杆底端,所述输气孔嵌设于导流块右侧,所述指示槽表面设有刻度,且转杆能够在导流块内转动,并且导流块底部空心。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导流块包括通孔、转轴、挡板,所述通孔嵌设于导流块右内部,所述转轴嵌固于导流块轴心处且嵌套于转杆外表面,所述挡板通过焊接连接于转轴外表面,所述通孔呈半圆形,且挡板为扇形的密封板。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乘坐在新能源汽车的座椅上时,启动汽车的同时风扇也被启动向通风层内输送气体,坐垫在受人们的坐压下使打孔皮下挤压通风层,使气体进入通管向坐垫表面进行吹气,从而降低坐垫表面的温度。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滑开调节块漏出调节筒,转动转杆使转轴带动挡板转动,使得挡板挡住通孔改变通孔与输气孔接通的大小,便于控制气体通过输气孔的流量,从而控制通往坐垫表面的气体,使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改变坐垫的通风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坐垫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坐垫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通管的正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气囊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调节筒正视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导流块的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坐垫1、靠背2、头枕3、支撑杆11、打孔皮12、调节块13、通管121、通风层122、隔板123、风扇124、支撑簧125、升缩管a1、挤压块a2、气囊a3、进气孔a4、通气口a31、支撑板a32、限位簧a33、隔离腔131、定位板132、调节筒133、转杆b1、指示槽b2、指示块b3、导流块b4、输气孔b5、通孔b41、转轴b42、挡板b4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请参阅图1-图7: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其结构包括坐垫1、靠背2、头枕3,所述靠背2配合安装于坐垫1上方,所述头枕3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靠背2顶部,所述坐垫1包括支撑杆11、打孔皮12、调节块13,所述支撑杆11通过焊接连接于坐垫1内壁,所述打孔皮12嵌设于坐垫1上表面且套在支撑杆11外侧,所述调节块13安装在坐垫1左侧表面,所述打孔皮12内填充有海绵等柔软物体,且调节块13表面防滑,利于人们坐在新能源汽车的坐垫1上时能够感到舒适。图中,所述打孔皮12包括通管121、通风层122、隔板123、风扇124、支撑簧125,所述通管121垂直贯穿打孔皮12上表面,所述通风层122嵌设于坐垫1内部且位于通管121底部,所述隔板123嵌固于通风层122上下两侧,所述风扇124安装在坐垫1内底部,所述支撑簧125焊接于隔板123顶部与打孔皮12底部之间,所述隔板123有两块,且风扇124通过电启动,并且支撑簧125的弹力大于打孔皮12的重力,利于通过支撑簧125对打孔皮12进行支撑,使得打孔皮12具有弹性。图中,所述通管121包括升缩管a1、挤压块a2、气囊a3、进气孔a4,所述升缩管a1与通管12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挤压块a2顶部通过焊接连接于通管121底端,所述气囊a3嵌固于挤压块a2内部,所述进气孔a4嵌设于挤压块a2底部且与气囊a3相连接,所述升缩管a1有三根,且挤压块a2为空心的,并且气囊a3上下两侧均设有开口,利于当升缩管a1受压向下移动时挤压块a2对气囊a3进行挤压,使气体向上流动。图中,所述气囊a3包括通气口a31、支撑板a32、限位簧a33,所述通气口a31贯穿气囊a3内部,所述支撑板a32通过焊接连接于气囊a3左右内壁,所述限位簧a33嵌固于支撑板a32内侧与气囊a3内壁之间,所述支撑板a32有两块且呈弧形向气囊a3中部弯曲,并且限位簧a33的拉力大于气囊a3的压力,利于气囊a3受挤压块a2挤压时通过限位簧a33拉回支撑板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其结构包括坐垫(1)、靠背(2)、头枕(3),所述靠背(2)配合安装于坐垫(1)上方,所述头枕(3)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靠背(2)顶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坐垫(1)包括支撑杆(11)、打孔皮(12)、调节块(13),所述支撑杆(11)通过焊接连接于坐垫(1)内壁,所述打孔皮(12)嵌设于坐垫(1)上表面且套在支撑杆(11)外侧,所述调节块(13)安装在坐垫(1)左侧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其结构包括坐垫(1)、靠背(2)、头枕(3),所述靠背(2)配合安装于坐垫(1)上方,所述头枕(3)通过活动卡合连接于靠背(2)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坐垫(1)包括支撑杆(11)、打孔皮(12)、调节块(13),所述支撑杆(11)通过焊接连接于坐垫(1)内壁,所述打孔皮(12)嵌设于坐垫(1)上表面且套在支撑杆(11)外侧,所述调节块(13)安装在坐垫(1)左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皮(12)包括通管(121)、通风层(122)、隔板(123)、风扇(124)、支撑簧(125),所述通管(121)垂直贯穿打孔皮(12)上表面,所述通风层(122)嵌设于坐垫(1)内部且位于通管(121)底部,所述隔板(123)嵌固于通风层(122)上下两侧,所述风扇(124)安装在坐垫(1)内底部,所述支撑簧(125)焊接于隔板(123)顶部与打孔皮(12)底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管(121)包括升缩管(a1)、挤压块(a2)、气囊(a3)、进气孔(a4),所述升缩管(a1)与通管(12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挤压块(a2)顶部通过焊接连接于通管(121)底端,所述气囊(a3)嵌固于挤压块(a2)内部,所述进气孔(a4)嵌设于挤压块(a2)底部且与气囊(a3)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梅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澜雅赢合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